2011年3月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加剧了德国民众对核事故严重后果的恐惧。当年5月,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将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核电站,成为世界首个彻底放弃核电的发达工业国。...他说,德国民众“恐核”心理由来已久,主要的反核政党绿党的立场又较为坚定,且已担任执政党总计十余年。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出于安全考虑,核能在欧洲失宠,促使德国立即关闭了六座核电站,并逐步淘汰其它的反应堆,最后三座核电站于2023年4月关闭。...然而,欧盟国家在是否推广核能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有两个根深蒂固的阵营——一个是法国,认为核能扩张至关重要,另一个是反核国家奥地利和德国,他们希望重点放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上。
然而,在全球变暖影响日深,特别是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后,弃核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法国开始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并将削减核电装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上日程。...特别是2020年欧洲能源危机以来,法国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放弃核电削减计划,并通过了《加速核能发展法案》以促进核电复兴,这使得法国与德国、丹麦等欧盟反核国家分歧加深。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在全球反核舆论下,法国曾试图降低核电比例,前总统奥朗德提出到2025年将核电发电量占比降至50%,现任总统马克龙在2018年宣布,到2035年将关闭14座核电站。
但此后由于接连出现严重的核电事故,日本社会对核能利用的看法随之变化。随着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日本反核运动迎来高潮。...此后,围绕日本核电接连爆出的一系列丑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社会对核电的反感情绪。尽管日本政府自千禧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民众对核电的信心,但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最终让日本社会对核电的信任彻底崩盘。
但此后由于接连出现严重的核电事故,日本社会对核能利用的看法随之变化。随着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日本反核运动迎来高潮。...此后,围绕日本核电接连爆出的一系列丑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社会对核电的反感情绪。尽管日本政府自千禧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民众对核电的信心,但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最终让日本社会对核电的信任彻底崩盘。
在德国,反核运动持续发生。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后,德国民众的反核情绪达到顶峰,德国政府随即决定在10年内关闭所有核电站。
我不是一个绝对反核电的人,但我对原子能有怀疑。尽管如此,我还是想保持开放的心态。因此,上周我飞往伦敦参加了世界核能研讨会,这是由世界核协会举办的年度会议。...2011年日本沿海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福岛灾难的清理和其他费用可能接近万亿美元。核电拥护者表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很多人建议建造更小、更先进、更不易发生灾难的反应堆,以简化法规、降低成本和建造时间。
连科技强国日本都难以避免重大核事故,让德国内部争论了几十年的挺核派与反核派迅即达成了
频繁的反核运动直接带来的结果是,1989年后德国没有建造新的商业反应堆。2011年6月,也就是日本福岛核灾难3个月后,德国政府提议永久关闭8座核电站,并将其余9座核电站的运行限制在2022年。
11年前,地震和海啸袭击了日本北部的福岛反应堆,造成震惊世界的核灾难,因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核”浪潮。
但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默克尔内阁将德国最老的反应堆封存了三个月后然后永久关闭,并再次决定在2022年前逐步停止其余九座核电站的运行。为什么弃核推动了能源转型?...经过多年来在多个地方对核电站项目的抗议,再加上1979年三里岛(美国)事故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灾难,反核运动导致1989年后德国没有建造新的商业反应堆。
首先是来自欧盟内部的“反核”声音。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多国对核电安全产生了质疑,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早早宣布将尽快淘汰核能,并一再呼吁欧盟各国放弃核电。...据欧洲媒体euractiv报道,在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德国联合卢森堡、丹麦、葡萄牙以及奥地利5个国家形成“反核”联盟,认为核电并不符合欧盟“不造成显著危害”的能源规定,因此不应被纳入欧盟“绿色经济
不过,在日本福岛核灾难发生后,默克尔政府于2011年6月决定关闭8座核电站,并将其余9座核电站的运行时间限制在2022年。...(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 作者:e small data)德国弃核并非出于对2011年福岛灾难后的恐慌反应,反核运动其实由来已久,并深深扎根于德国社会。
然而,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不仅大大削弱了日本电力的“清洁度”,更引爆了公众多年来都无法缓和的“反核”情绪。为弥补关停核电带来的电力缺口,日本启动了很多煤电项目。
福井县是日本核电站十分集中的地方。该县反核电团体成立的探讨委员会本月汇总提议,对于决定报废反应堆的核电站,要求日本政府不对其进行拆解,而是维持现状至少100年,因为“没有处理的地方,只能放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担心辐射带来的未知影响,在这起事故的推动下,反核情绪在日本甚至世界他地区重新活跃起来。...无论是算经济账,还是日本政党间的博弈,抑或是日本的核能外交和
德国能源转型不是从退出化石能源、碳减排开始的,而是源于民众反核的诉求。德国没有地震和海啸的地质风险,而且核电技术一直居全球领先地位。...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将能源多元化和能源技术创新作为两大支柱,在具体政策上,与德国政府多采用市场手段不同,日本政府主要采取大力推广节能、建设氢能社会、实现碳循环利用等行政管制式的综合措施,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
德国能源转型不是从退出化石能源、碳减排开始的,而是源于民众反核的诉求。德国没有地震和海啸的地质风险,而且核电技术一直居全球领先地位。...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将能源多元化和能源技术创新作为两大支柱,在具体政策上,与德国政府多采用市场手段不同,日本政府主要采取大力推广节能、建设氢能社会、实现碳循环利用等行政管制式的综合措施,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
虽然最终没有造成核泄漏,也没有人员伤亡,但是,这次核事故却让美国掀起了反核的浪潮,美国核电发展也因此停滞了33年。...还有你更熟悉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岛核事故,不但都发生了堆芯熔化,还产生了核泄漏,尤其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本身的技术缺陷,还发生了反应堆爆炸,导致灾难危及了整个欧洲。
日本政府发布的2017财年能源白皮书提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定位为主力能源,计划到2030财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至22%-24%;日本是世界上最接近氢社会的国家,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不好的一面是,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我国出现“反核”“恐核”“谈核色变”的情况,老百姓觉得核是危险的,到现在这种状况都没能得到根本解决。所以设立国家核科学日的目的,就是要向广大老百姓进行核科学知识普及。
国内,2013年7月广东江门市鹤山反核群体性抗议事件,缘起于中核集团计划在当地建设大型的核燃料加工厂,项目政府最终承诺撤销;2016年8月6日,上万连云港市民走上街头,反对一个“莫须有”的威胁:中法合作的核循环项目
2011年因地震引起了三座核反应堆熔毁,不仅大大削弱了日本电力的“清洁度”,更引发了公众多年来都无法缓和的“反核”情绪。为弥补关停核电带来的电力缺口,日本未来十年内计划新建约20吉瓦煤电项目。
2011年因地震引起了三座核反应堆熔毁,不仅大大削弱了日本电力的“清洁度”,更引发了公众多年来都无法缓和的“反核”情绪。为弥补关停核电带来的电力缺口,日本未来十年内计划新建约20吉瓦煤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