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能源消费替代(以下简称能耗替代)是指“两高”项目的新增能源消费,需由其他途径等量或超量减少能源消费来实现。第四条 “两高”项目能耗替代的监督管理,由各级节能主管部门统筹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调整和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化石能源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
能源消费指标,是指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落实能源消费替代所需的能源消费量。...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能耗指标,是指用于保障项目实施所收储的能源消费指标及煤炭指标,其中煤炭指标包括煤炭替代指标和煤炭消费指标。
能源消费指标,是指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落实能源消费替代所需的能源消费量。...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能耗指标,是指用于保障项目实施所收储的能源消费指标及煤炭指标,其中煤炭指标包括煤炭替代指标和煤炭消费指标。
鼓励公共机构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二是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供暖,因地制宜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充分挖掘火电、化工等行业余热潜能,支持建筑领域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供热应用。
为了尽快发展经济、提升国力,部分发展中国家虽然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也一再表态支持低碳转型,但实际上决心走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积极推进能源高碳转型,大规模地用化石能源消费替代传统生物质燃料。
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4%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43%左右;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海南主力电源之一。(二)加强低碳示范引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调整和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化石能源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消费替代。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进一步挖掘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氢能等潜力,实施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不断扩大太阳能在居民建筑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规模。
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合理提高消费比例要求。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
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合理提高消费比例要求。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
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鼓励有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要求各地区将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探索实施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推动中央企业、
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合理提高消费比例要求。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
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合理提高消费比例要求。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研究制定了《自治区“两高”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自治区“两高”项目评估论证管理办法(试行)》《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费替代管理办法
能源消费替代方面。水泥熟料、铁合金、合成氨项目1∶1.5,电解铝项目1:1.25,电石项目1:1.5(自产自用电石及与下游深加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商品电石项目1:1.15),其他项目实行等量替代。
能源消费替代方面。水泥熟料、铁合金、合成氨项目1∶1.5,电解铝项目1:1.25,电石项目1:1.5(自产自用电石及与下游深加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商品电石项目1:1.15),其他项目实行等量替代。
重点用能行业严格落实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定期组织对重点用能企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加快提升工业领域绿色能源消费水平。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清洁能源消费替代。
重点用能行业严格落实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定期组织对重点用能企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加快提升工业领域绿色能源消费水平。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清洁能源消费替代。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18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福建省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提升工业领域绿色能源消费水平。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清洁能源消费替代。
合理调控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化石能源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逐步降低煤油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55%以上。
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步伐,鼓励氢能、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替代,推进工业领域电能替代,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支持以园区为核心开发建设热电冷三联供、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站和区域智能微电网项目。
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优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步伐,鼓励氢能、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替代,推进工业领域电能替代,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
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步伐,鼓励氢能、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替代,推进工业领域电能替代,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支持以园区为核心开发建设热电冷三联供、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站和区域智能微电网项目。
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根据建设项目碳排放水平测算结果,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包括能源利用、原料使用、工艺优化、节能降碳技术、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清洁运输方式等方面在内的能源消费替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