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车—油—路—企”统筹管理,在提升新生产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开展车用油品质量检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中,柴油车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占汽车排放量的87.8%、99%以上。
hw31(900-052-31,未破损的废铅蓄电池);hw49(900-045-49,废电路板);hw50(772-007-50,烟气脱硝过程中产生的废钒钛系催化剂,限可再生类;900-049-50,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净化废催化剂
加快出台《湖北省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源头监管、事中监管。10.深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文件提出,加快实施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14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3家企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动36家水泥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新能源车辆”是指在北京市汽车销售企业购置并开具本市《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车辆。...“新能源车辆”是指在本市汽车销售企业购置并开具本市《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车辆。
移动源主要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道路铺装及从事油品储存的企业。...全省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7.36万吨,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0.04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2.68万吨,生活源氨氮排放量4.64万吨,集中式氨氮排放量0.005万吨。
市场监管总局与生态环境部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机动车排放召回工作,全年联合组织专家技术研判会商6次,督促生产者实施机动车排放召回9次,涉及车辆27.8万辆。
报废机动车须于2025年1月8日前登记在本人名下。...支持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报废更新。
11.完善机动车污染管控体系。全面落实汽车排放...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移动源包括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沥青道路铺装、储油库。...全省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7.91万吨,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0.05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2.14万吨,生活源氨氮排放量5.72万吨,集中式氨氮排放量0.001万吨。
我们还开展了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的专项整治,推动了15万辆柴油重卡的尾气达标排放。另外,还开展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一些高污染排放和高碳排放的传统产业,产品产量逐渐趋于稳定,部分还有回落。
、除臭技术、机动车尾气净化固废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垃圾处理与回收、固废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处置与利用、建筑垃圾与尾矿处理、循环资源回收利用、环境卫生与市政市容、场地与土壤修复环境监测与检测监测与检测、分析和实验室技术
大气领域包括除尘、有机废气治理、脱硫脱硝、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二噁英污染防控、室内环境控制与健康6个行业报告;水污染防治领域包括城镇污水治理、水污染治理两个行业报告;环境监测领域包括环境监测仪器、社会化环境监测与运营服务两个行业报告
特别是氮氧化物,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等移动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过了900万吨。...同时,我们还会持续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的专项整治,连续搞几年,坚决遏制弄虚作假这类行为的发生。三是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
积极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年度铁路货运量增长2.8%、水路货运量增长4.7%;累计淘汰高排放车近5000万辆;对7家车企13个车型的车辆开展排放召回,涉及问题车辆28万辆;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污泥处置及循环利用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与膜;中水回收设备;水处理材料、药剂;家用、商用净水设备;环境监测:空气质量及污染源废气监测仪器;环境水质和污水监测仪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与便携监测仪器;固体废物监测仪器;机动车尾气排放移动监测系统
持续抓好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和冬季散煤治理、清洁取暖等重点任务,深化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加强重型车和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着力解决恶臭、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
持续抓好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和冬季散煤治理、清洁取暖等重点任务,深化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加强重型车和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管,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着力解决恶臭、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
严厉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规查处非法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退役新能源设备、退役动力电池等行为。...在落实2024年支持政策基础上,将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补贴标准按照《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交规划发〔2024〕90号)执行。
严厉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依法依规查处非法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退役新能源设备、退役动力电池等行为,2025年报废机动车年规范回收拆解量达到50万辆以上。...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商消费函〔2024〕392号)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
实施“0.1微克”行动,强化结构、工程、管理减排,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建成电动汽车超充站1000座,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国家级碳计量中心。
实施“0.1微克”行动,强化结构减排,加快交通领域设备更新,推进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促进淘汰国四重型营运柴油货车,积极推动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行业新能源车应用。扩大高排放机械禁用区。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全域达标攻坚,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为重点,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控。...推行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与排放水平绩效分级。有序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备用水源地建设和城乡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实施河湖水美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美丽河湖和幸福河湖。
柳钢集团超低排放清洁运输改造项目100台乘龙新能源重卡交车另外,原燃料和产品的接卸采用铁运、新能源汽车及“国六”(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车辆运输,更换和新增运输车辆超140台,满足清洁方式运输
鼓励构建报废机动车回用件多样化推广渠道,推动形成“车辆精细化拆解+回用件高效流通”发展模式。鼓励引进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并引导其构建合理的逆向物流体系及旧件回收网络,规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探索建立低碳排放区,引导鼓励节能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消费。探索基于车、路、网、云、图等高效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多场景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消费。
联合五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百日攻坚”,对违法情形恶劣、影响严重的2470家检验维修机构依法进行查处,有效遏制弄虚作假、超标排放等问题高发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