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域电网内部,在交流输电通道密集、新通道建设边际效益降低,以及通道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建设一些区域内的嵌入式直流或者交改直工程,如苏北—苏南跨江柔性直流工程,构成交直流混合输电网的新模式,提升系统可控性
04 仿真结果分析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独立光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模型进行验证,设定直流母线电压为300 v,交流电压为220 v,频率为50 hz
针对台区等复杂工商业场景低压并网需求,新版液冷柜创新支持三相四线制接入,可直接兼容380v低压配电网,省去升压设备投资,降低系统复杂度与成本,尤其适合精密工业、交直流混合负荷、商业楼宇等场景。
各区域电网内部,在交流输电通道密集、新通道建设边际效益降低、以及通道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建设一些区域内的嵌入式直流或者交改直工程,如苏北-苏南跨江柔性直流工程,构成交直流混合输电网的新模式,提升系统可控性
在保留现有网架结构和用电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南方电网采用交直流混合柔性电网技术对村网架进行改造,解决了村民用电及光伏消纳的问题,比传统技术改造成本降低80%以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开工建设在即。之后,西部的清洁能源将以更大规模持续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负荷中心。
在智能微电网领域参与了:高密度分布式能源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技术、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支撑低碳冬奥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等多个国重科技项目和863项目,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守相教授认为,建设复杂有源、交直流混合、主动控制的新型弹性配电网已成为必然选择,但目前新型配电网弹性增强还面临着态势感知难、源荷预测难与精准控制难三大难题。
目前,海西电网已形成了以750/±400/330/110千伏为主,北联甘肃、西送新疆、南联西藏、东接青海主网的交直流混合枢纽电网。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35kv量子电压互感器”、“主-配-用协同规划及智能调度运维平台”、“低压交直流混合一体化装置”、“输变电设备的云边协同数字孪生平台”和国家能源集团贵州电力有限公司红枫水力发电厂申报的
加快数字电网孪生平台建设5.提升需求侧协同能力6.推动新型储能发展7.加快建设南方区域电力市场8.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9.打造云南海南省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10.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话语体系·推进“十大技术”应用1.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技术
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机巡全覆盖,输电线路数字化通道超52万公里,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96%,新能源预测准确率提高至91%,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等一批产品装备加快应用……电网侧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特征愈加彰显
随着高比例、大规模的新能源接入电网,为有效破解可再生能源固有的波动性对电力系统调峰、消纳及运行稳定性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该项目创新采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组网技术和锂电-燃电混合储能模式,以电解制氢技术灵活调节能源供需
,基于该平台开发用于电动汽车主动支撑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技术;云端主要研究单个微电网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微网多方博弈协调优化调度技术以及微网云的聚合响应技术。...由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电动汽车主动支撑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调控和系统集成技术,本技术由设备端、边缘端、云端技术构成,设备端研究微电网系统集成标准化设计和参数化设计技术,边缘端研究基于弹性硬件模块和组态化软件统一平台化技术
在贵州,羊场纳木村创新布局交直流混合新型网架,台区低电压问题迎刃而解;在广西,东兰县实现配网无人机自主巡航,252台配电自动化开关全县域覆盖,故障隔离准确率实现100%,为县域富民按下“加速键”。
他们在各地开展分布式光伏“整村连片”规模化开发,推广分布式储能系统,改良配电网架构,采用柔性交直流混合技术,实现24小时平稳供电;他们试点应用低压柔直互联设备,增设储能装置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实现台区间能量互济
作为“低碳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整体移动式发充储交直流混合充电站示范工程落户延庆赛区。...该充电站集“发充储放”为一体,首次实现交直流多电压等级输出,综合实现交直流配网、分布式能源发电、充电设备、储能系统之间能量的互动融合和灵活调配,可为赛区提供应急电源接口,提高供电可靠性。
特点的国内领先超大数字城市电网,在横琴粤澳智慧能源深度合作示范区建成了南网首个全区域多层级自愈保障的示范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仅0.98秒)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东莞松山湖智慧能源示范区建成全域一分钟高可靠供电园区,建设交直流混合配用电示范工程
;研究多端柔性互联交直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及其对多类型源荷的可靠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结构优化及柔性互联装备、储能等关键设备配置方法;开展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组网与规划技术示范设计等。
02东莞松山湖智慧能源示范区建设涵盖交直流混合配电、巷尾多站合一、中压柔性互联等多种应用场景的交直流示范工程,建成基于生产指挥中心为载体的智能运维体系,2023年平均停电时间仅0.98分钟。
”调压示范项目,建成“低压交直流混合一体化装置”。...400mwh独立共享示范储能电站,完成高比例新能源电网调度运行控制策略技术示范研究,开发了高比例新能源“水光”互补决策辅助控制系统、开展面向整县光伏推进的数字化光伏台区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以及首批应用低压“柔性直流
05建设人物袁宇波江苏电科院总工程师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杆项目负责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研发类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电力电子化系统控制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特高压线路通道日渐密集和交直流线路并行架设,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混合电磁环境,给特高压工程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潜在挑战。...近年来,国网河南电力围绕承担的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领域科技项目《±800kv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并行时的电磁环境监测及评估研究》进行攻关,提出了适用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并行架设时的混合电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
该项目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一批现代智慧配电网综合示范项目之一,由国网甘肃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承建,应用交直流柔性互联装置,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等于一体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实现国际会展中心用能自给自足
公司配网部牵头,张家口公司作为示范单位,充分发挥“规建运”一体化运转体制机制优势,集中配网全专业力量,汇集配网全要素资源,在示范建设中全链条发力,电科院、智能配网中心等支撑单位全过程参与,完成构建“轮毂型”低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建设复杂有源、交直流混合、主动控制的数智化新型弹性配电网成为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