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扩容,适时引进建设秸秆燃料化利用热电联产项目。探索氢能发展,稳慎布局氢能试点示范项目。
加快推进清洁燃料供应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推动秸秆燃料化利用。实施电力优质服务提升工程,加强城市配电网改造与建设,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全力推进水资源发电工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各地应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离田加工利用,科学安排“五化”(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路径,合理规划布局,推进秸秆全产业链发展。
截至2020年,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8.29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6.94亿吨,其中,秸秆燃料化利用量8821.5万吨;我国畜禽粪便总量达到18.68亿吨(不含清洗废水),沼气利用粪便总量达到2.11
从“五料化”利用途径看,秸秆肥料化利用量为3.9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43.2%;秸秆饲料化利用量1.7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8.8%;秸秆基料化利用量0.4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4.0%;秸秆燃料化利用量
鼓励发展秸秆固化成型或炭化、秸秆沼气等秸秆燃料化利用;鼓励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牲畜,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饲料(包括过腹还田);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编织品
鼓励发展秸秆固化成型或炭化、秸秆沼气等秸秆燃料化利用;鼓励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牲畜,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饲料(包括过腹还田);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编织品
二是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发电和秸秆沼气等项目建设,带动建成区外生物质锅炉逐步替换燃煤锅炉。
(二)秸秆燃料化利用。加快实施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发电和秸秆沼气等燃料化利用项目,逐步扩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利用试点范围,带动生物质锅炉推广和燃煤锅炉生物质化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2018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105万吨,占当年秸秆总量的14.1%。到2020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110万吨,占当年秸秆总量的15.1%。(三)秸秆燃料化利用。1.推进秸秆压块燃料化利用。
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开展全域试点示范,实施全产业链补贴,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五化的利用目标,就是实现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最后,条例还明确了禁止露天焚烧的各种管理措施。
结合作物品种和区域特点,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标准和作业质量规范,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完善作业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2、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3、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4、支持秸秆燃料化利用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疏堵结合,多措并举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提高秸秆禁烧监管水平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疏堵结合,多措并举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提高秸秆禁烧监管水平
可以说,真正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还需要依靠化工技术将其转化利用。目前来看,秸秆燃料化利用在各项技术中成熟度最高,特别是秸秆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目前有不少公司已初具产业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