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获认定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配套支持,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最高2000万元、3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六)建设高水平实验室体系。
报告指出,精达股份作为电磁线生产制造的领军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cnas认证实验室及行业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20多个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工艺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对工业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给予最高支持50万元;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给予最高支持100万元。若该企业在认定后持续提升发展,实现晋级认定,给予晋级差额支持。
对工业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给予最高支持50万元;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给予最高支持100万元。若该企业在认定后持续提升发展,实现晋级认定,给予晋级差额支持。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大国字号科研平台,国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大基地。
2025年,力争新培育省级领航企业4家、新增百亿级企业1-2家;力争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20家
建成光伏材料与电池、新能源电力系统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25个省级创新平台,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科院半导体所等科研院所在保定建设成果转化基地。
目前拥有3个试验基地、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研发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创中心、1个国家认定实验室、3个国家认定检测机构。
科技创新平台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我区铝产业已组建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0家,包括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1家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平台总数较2023年增加4家。
是我国唯一的压水堆核电燃料组件生产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我国最大的锂金属生产线、最大的专业柱式锂电池生产线、天然香料、合成香料的主要加工厂。...经过40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以核电燃料元件为主导产业,香料、锂钙、锂电池为主要民品产业,集生产、科研和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国有军民结合型大型骨干企业。
隆基拥有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八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建了五千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围绕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形成了“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高效研发体系和充足技术储备。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大国字号科研平台,国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大基地。
易事特钠电产线车间易事特深耕电力电子和能效管理领域多年,不仅是ups电源行业的领军者,更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多重荣誉的获得者,已构建起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内的十大高端科研平台
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的定位中,这是通威在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公司找方向、防风险、定位市场、开发主流技术的牵引点,并建设成为一个和行业地位相匹配、以优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目标的创新地标
在刘汉元的定位中,这是在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为公司找方向、防风险、定位市场、开发主流技术的牵引点,并建设成为一个和行业地位相匹配的、以优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目标的创新地标。
推动企业梯度培育,新认定宜科电子和力生制药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盈科瑞等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宇彩板入选首批2023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名单,中升挑战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盛驰精工等7
在新材料领域拥有中国科学院“一院三所”、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校,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建立了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活力迸发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三航局坚持以核心技术优势突破“卡脖子”难题,依托成功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力打造“海上风电施工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结构重点实验室”两大研发平台、“上海康桥、上海马路桥
推进江西理工抚州有色金属技术创新中心、抚州中科技术轻量化材料应用研究院两大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培育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3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10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
作为行业龙头,通威股份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在各类新型电池技术路线上都有领先的技术储备,“多条腿走路”也使得公司在未来的技术选型上更有底气,风险更加可控。
通过现已建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cnas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北省吊索具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工业设计中心、吊索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力开展智能化、数字化、国际化转型。
2.创新体系持续完善龙华区安全节能环保领域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达57个,包括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市级创新载体、8个区级创新载体。
全市电容器产业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共16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4个,各类专利技术700余项。三是有品牌优势。
创建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成立重庆市轻量化材料产业联盟,建成3家智能工厂和27个数字化车间,3家企业获评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和创新示范智能工厂,4种产品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天津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77家,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名。...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160家,比2013年增加了15.8%;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00多家,分别占全国比重达到12%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