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有序引导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落实国家炼钢结构比例调整和废钢利用的要求。
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有序引导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落实国家炼钢结构比例调整和废钢利用的要求。...推进扬尘污染精细化治理,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五是强化多污染物减排,切实降低排放强度。
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科学合理确定新能源发展规模,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
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
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
到2025年,我市废钢利用量达到40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00万吨。(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房县人民政府)(二)提升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达700亿元。其中: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废钢、废金属利用量超过500万吨,产业规模610亿元。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
,大力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和氢能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到15%以上,对电炉炼钢实施等量置换,提高电炉生产效率,加快提高钢铁企业智能化车间、无头轧制、低碳炼铁等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废钢利用比例...,推广应用钢铁工业煤粉催化强化燃烧、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富含一氧化碳气体二次能源综合利用等。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钢铁、化工、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仍然要从流程上、产品结构上进行大的调整,完善流程管理,例如,钢铁行业的短流程炼钢、废钢利用比例要大大提升,化工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碳减排能力仍需加强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钢铁、化工、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仍然要从流程上、产品结构上进行大的调整,完善流程管理,例如,钢铁行业的短流程炼钢、废钢利用比例要大大提升,化工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碳减排能力仍需加强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钢铁、化工、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仍然要从流程上、产品结构上进行大的调整,完善流程管理,例如,钢铁行业的短流程炼钢、废钢利用比例要大大提升,化工行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碳减排能力仍需加强
鼓励钢铁行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废钢利用量、提高余热自发电率、优化用能结构、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 能源系统优化提升,促进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建设园区智慧综合能源,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化工、造纸、印染、制
鼓励钢铁行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废钢利用量、提高余热自发电率、优化用能结构、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工程。
鼓励钢铁行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废钢利用量、提高余热自发电率、优化用能结构、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 能源系统优化提升,促进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建设园区智慧综合能源,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鼓励钢铁行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废钢利用量、提高余热自发电率、优化用能结构、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案指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立足构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坚持先立后破,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鼓励钢铁行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废钢利用量、提高余热自发电率、优化用能结构、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 能源系统优化提升,促进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建设园区智慧综合能源,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鼓励钢铁行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加大废钢利用量、提高余热自发电率、优化用能结构、加大智能化技术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鼓励行业、企业加快工艺革新,开展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探索开展行业整体审核模式。
鼓励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绿色物流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开展节能降碳示范性改造。
鼓励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绿色物流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开展节能降碳示范性改造。
到2025年,全省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5%、1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80%,废钢利用量达到
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鼓励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在废钢利用、燃料优化、智能管控、产业协同、绿色物流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开展节能降碳示范性改造,发布行业能效“领跑者”,引导企业对标对表改造升级。
例如,以废钢为原料相比以铁矿石为原料炼钢,生产1吨钢可以减少约1.6吨二氧化碳排放,我国2020年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仅此一项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16亿吨。...定量目标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主要资源产出率,以及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再生利用量等具体指标。
废钢利用量从2.6亿增长至3.2亿吨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23.5%,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保障我国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