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元、发放补助639万元,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碳积分”平台注册用户153万,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省级碳普惠平台,实现低碳行为超亿次,积分兑换超过1500万分。...搭建“133x”架构的碳达峰数字化平台,即1套碳排放核算体系作为平台大脑,开发“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3个工具,服务政府、企业、公众3类用户,明确不同主体交通碳减排核算方法,打造多个典型应用场景,有效推动交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开流粉磨工艺解析基于立磨终粉磨的超细矿粉生产与应用超细矿物掺合料的活性激发和助剂体系多元固废协同制备高性能超细粉体材料及其应用固废超细化及其在固废基胶凝材料中的应用微珠、硅灰等在超细复合矿物掺合料体系中协同应用基于超细粉的水泥制备和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超细粉基免压蒸管桩掺合料生产与应用超细粉在高铁轨道板、隧道衬砌材料、灌(注)浆材料中的应用3 固废二氧化碳矿化技术固废碳矿化机理与过程控制研究碳养护低碳混凝土
绿码企业已累积兑现专项贷款2.8亿元、发放补助639万元,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碳积分”平台注册用户153万,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省级碳普惠平台,实现低碳行为超亿次,积分兑换超过1500万分。...1.搭建“133x”架构的碳达峰数字化平台,即1套碳排放核算体系作为平台大脑,开发“碳指数、碳效码、碳积分”3个工具,服务政府、企业、公众3类用户,明确不同主体交通碳减排核算方法,打造多个典型应用场景,
国网浙江电力以安吉110千伏城北变电站为试点,建成全国首座全寿命周期零碳变电站,应用二氧化碳绝缘组合装置、光伏建筑一体化、固碳预拌混凝土、变压器余热回收利用等20余项先进技术和装备,使站内全寿命周期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常规变电站的
答:电力碳足迹因子与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有较大区别,一方面是核算范围不同,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只考虑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仅是电力碳足迹因子核算范围的一部分。
90%,解析二氧化碳浓度达到99.5%以上;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经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
2023年我国市场化新能源电量6845亿千瓦时,可核发绿证6.845亿张,可抵扣3.8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完全覆盖当前碳市场碳配额缺口(2.1亿吨)。...2023年4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本市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京环发〔2023〕 5号),在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中明确,重点碳排放单位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使用的绿电碳排放量核算为零
电力碳足迹因子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来衡量电能产品的总排放量,反映的不仅是电力生产过程中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而是从燃料获取如煤炭开采、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电网建设及输送等环节的整体碳排放。
答:电力碳足迹因子与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有较大区别,一方面是核算范围不同,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只考虑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仅是电力碳足迹因子核算范围的一部分。
2024年4月,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我国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为全国、区域、省级电网三个范围,计算时段为一年。...分区分时,构建电碳因子发布体系当前,国际上较为主流的电力碳排放核算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范围二指南》(ghg protocol scope 2 guidance)正在进行新一轮修订工作,探讨纳入高时空分辨率的电力碳排放核算标准规范
具体包括燃料燃烧、煤炭生产、碳酸盐使用、熟料生产以及能源用作原材料、废水和固废处理、农业生产等直接排放因子,以及净购入电力等隐含排放的间接排放因子,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含氟气体等温室气体。
3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10万吨。...2024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具体包括燃料燃烧、煤炭生产、碳酸盐使用、熟料生产以及能源用作原材料、废水和固废处理、农业生产等直接排放因子,以及净购入电力等隐含排放的间接排放因子,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含氟气体等温室气体。
一些地方虽制定了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但对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考虑不足;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也主要考虑纳入能源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交通物流、废弃物处理等经济社会活动的排放考虑不足
持续推动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等多试联动,创新性建立了涵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项目等多维度气候投融资统计体系,科学制定了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标准,累计评价入库企业62家、项目87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到2030年,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全部达到国家标杆水平,部分企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总降幅达到52%,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同时形成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碳中和能力。...通过整合园区涉碳数据,采用人工智能+行业的新模式,2024年底上线运行碳达峰综合能碳监测管理平台,助力园区掌握能源及碳排放动态变化,提高能碳管理水平。(二)建设碳达峰试点园区考核体系。
持续推动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等多试联动,创新性建立了涵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项目等多维度气候投融资统计体系,科学制定了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标准,累计评价入库企业62家、项目87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现已拥有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逆变器,世界首套光伏玻璃熔窑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装置,国内首座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大型绿氢项目中使用的柔性制氢技术等。...企业通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动态管理平台,实施绿色工艺迭代升级,实现产值增幅超60%,碳排放量下降超40%,相关模式已在11家工厂陆续复制应用。
一、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提速行动(一)主要目标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稳步开展碳排放总量及强度数据核算,开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统计研究。探索建立省级碳普惠制度体系,推动开展碳普惠创新实践。
,以及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供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详情如下:关于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组织计算了2022年全国、区域和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组织计算了2022年全国、区域和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以及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供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126亿吨,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业内普遍认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作为能源生产和分配重要一环,电网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责无旁贷。
平台接入能源计量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充电桩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对水电冷热等能耗数据,对光伏、充电桩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利用,温度、湿度、室内环境噪声、二氧化碳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数据计量、在线监测和用能动态管理...,对碳排放数据进行采集、核算、分析、预测、预警、管理,指导运营采取合理的节能减排措施,以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高质、高效落实降碳目标。
碳测算助力制造业企业绿色升级“一件卷帘控制器的碳足迹为1.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一套开关柜的碳足迹为991.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这一组数据,是江苏省苏州市内几家企业旗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到2030年,到21世纪中期实现净零排放。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100亿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8%,超过美国和欧盟。这给中国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公正碳排放监测核算体系的构建,以及强化甲烷排放控制技术示范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