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晶硅产量约为195.7万吨,同比增加21.7%,其中:电子级多晶硅产量约3.9万吨,太阳能级块状硅约为163.2万吨、颗粒硅约为28.6万吨,在全球多晶硅总产量中的占比分别为2.0%、83.4%和
通威顺应行业需求趋势,全年n型产出占比超90%;在推动n型硅料提质增效同时,通威还实现用于半导体产业的电子级多晶硅批量稳定供货,并新增通过4家海外客户验证,深入践行电子级晶硅的“通威智造”。
光伏产业链,重点解决电子级多晶硅、光伏玻璃、银浆、坩埚、电池组件等环节产能不足短板,巩固多晶硅和高效电池片规模优势,适度扩大拉棒、切片等低耗高效产能规模,发展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等前沿产品。
光伏产业链,重点解决电子级多晶硅、光伏玻璃、银浆、坩埚、电池组件等环节产能不足短板,巩固多晶硅和高效电池片规模优势,适度扩大拉棒、切片等低耗高效产能规模,发展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等前沿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曾用名内蒙古川永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高纯晶硅(多晶硅、单晶硅、电子级多晶硅)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和技术咨询
文件显示,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扩建光伏硅材料制造项目(三期高纯晶硅项目),项目建设高纯晶硅生产线,年产12万吨高纯晶硅(电子级多晶硅)。
该税则号项下用于生产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半导体产品的电子级多晶硅不在本次调查产品范围之内。...被调查产品的具体描述:以氯硅烷为原料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法等工艺生产的,用于生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的棒状多晶硅、块状多晶硅、颗粒状多晶硅产品。
随着投资28.3亿元的鑫华1万吨高纯电子级多晶硅项目建成,成为了国内首条万吨级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为集成电路产业链始于电子级多晶硅,至半导体硅片和晶圆制造,最终产出集成电路芯片以用于终端产品增添了重要一环
从募投项目来看,兴洋科技募资14.52亿元扩产主业的同时“押宝”颗粒硅,拟投向年产16000吨电子级硅烷配套12000吨颗粒状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一期,年产8000吨电子级硅烷气配套2300吨颗粒状电子级多晶硅
“永祥法”高纯晶硅生产技术已应用到第八代,研发储备到第九代,实现“从1到9”的技术迭代,产品关键性杂质元素纯度达11个9,电子级多晶硅已批量出口海外。
加快突破高纯电子级多晶硅、高纯颗粒多晶硅、高效n型单晶硅棒等制造技术,大尺寸低损耗超薄硅片切割工艺、高可靠组件封装工艺、高可靠长寿命光伏背板和边框、高效n型电池低损耗切割技术、大尺寸长寿命石英坩埚制备技术等加工技术
加快突破高纯电子级多晶硅、高纯颗粒多晶硅、高效n型单晶硅棒等制造技术,大尺寸低损耗超薄硅片切割工艺、高可靠组件封装工艺、高可靠长寿命光伏背板和边框、高效n型电池低损耗切割技术、大尺寸长寿命石英坩埚制备技术等加工技术
通威展台人气爆棚在上游高纯晶硅环节,通威展出了p型和n型等高效单晶硅片,依托自主研发的“永祥法”生产工艺,产品纯度达到11个9,目前“永祥法”已迭代至第八代,并储备至第九代,电子级多晶硅批量出口海外,实现高纯晶硅
黄河公司电子级多晶硅产能3300吨/年,国内集成电路硅片企业应用超过7年,已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向12英寸硅片客户供应的企业,打破中国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认可的电子级多晶硅供应商
一期建设年产8000吨电子级硅烷配套2300吨颗粒状电子级多晶硅;二期建设年产8000吨电子级硅烷配套9700吨颗粒状电子级多晶硅。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整合和淘汰工业硅落后产能,建设高水平、适度规模的工业硅产能,巩固多晶硅和高效电池片规模优势;推动头部企业布局前沿技术和先进产能,建设电子级多晶硅、高效率电池片等研发生产项目,
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龙头带动效应明显,远景智能制造产业园、华耀光电12gw单晶硅片、鑫环10万吨颗粒硅等项目建成投产,鑫华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中锂三期、圣钒四期等项目主体完工,阿特斯光伏产业园一期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整合和淘汰工业硅落后产能,建设高水平、适度规模的工业硅产能,巩固多晶硅和高效电池片规模优势;推动头部企业布局前沿技术和先进产能,建设电子级多晶硅、高效率电池片等研发生产项目,
亿元,其中,一期建设年产8,000吨电子级硅烷配套2,300吨颗粒状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拟投资金额11.93亿元,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二期建设年产8,000吨电子级硅烷配套9,700吨颗粒状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
中硅高科依托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正向附加值更高的电子级多晶硅转型。盛达光伏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10.3%。
围绕电子级多晶硅和已投产的贝兰芯半导体芯片项目,发展芯片设计、测试和封装等产业。推出更多晶硅产业“包头标准”。...引导晶硅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迭代升级技术路线,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由p型向n型硅料发展,实施通威三期20万吨、大全二期10万吨多晶硅等项目,推动新特二期17万吨多晶硅和旭阳12万吨多晶硅
新增负荷为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主工艺装置按单线19.8万吨/年光伏高纯晶硅加上2000吨/年半导体电子级多晶硅配套建设,最大负荷120万千瓦,年用电量99亿千瓦时,配置市场化并网新能源1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规模
新增负荷为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主工艺装置按单线19.8万吨/年光伏高纯晶硅加上2000吨/年半导体电子级多晶硅配套建设,最大负荷120万千瓦,年用电量99亿千瓦时,配置市场化并网新能源1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规模
推动电子级多晶硅向晶圆制造、先进半导体、集成电路及设备等领域延伸,打造电子级硅材料产业链。...推动电子级多晶硅向晶圆制造、先进半导体、集成电路及设备等领域延伸,打造电子级硅材料产业链。(二)建设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高地。
11月16日,特变电工回复称,公司准东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一期10万吨项目已建成,目前处于达质达产爬坡过程。...近日,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公司新建的淮东一期10万吨多晶硅是否已经投产?预计何时能达质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