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最新一批知识产权专利,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储能系统核心专利共有32条。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巨头们在储能领域不断“加码”,首先在产能、研发、专利等领域不断发力。...据高工储能统计,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相继在储能专利领域布局,其中延伸到构网型储能、光储融合等大趋势,率先抢占市场先机。全球巨头在产品、安全、技术迭代以及品牌综合力等领域发起强烈攻势。
工业储能范畴,氢能储能专利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风电、光伏制氢储能,缓冲新能源发电波动,为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提供稳定绿氢,减少碳排放同时,保障企业能源供应,预计每年可削减工业碳排放亿吨级,重塑工业能源版图。
今年以来,晶科能源已申请多件储能专利,涉及储能柜、储能模组、储能电池包、储能热管理等多元维度。11月5日,晶科能源“一种储能装置和热管理控制方法”专利申请公布。
全球储能专利版图,中国实现成功领跑中国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是全球电化学储能第一大技术来源国,储能电池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储能电池专利总申请量的67.56%。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兴源环境子公司新至储能研发团队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分别为“一种基于负载跟踪的储能电池自动充放系统及方法”以及“一种储能电池矩阵式管理的独立控制方法及系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中创新航7月26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起诉书。...此次诉讼的涉诉专利为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名称是“二次电池”,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通过在凸包上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既可以降低短路风险,也不会影响二次电池的注液工序和化成工序,其能在降低短路风险的同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7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隔离膜、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授权公告号为cn220984780u,申请日期为2024年3月1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一项名为“盖板组件及储能装置”的专利,公开号为cn220914966u,申请日期为2023年9月8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3日,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储能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公开号为cn117977064a,申请日期为2023年12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属于冷却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储能设备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4月26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电化学储能设备用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7925197a,申请日期为2022年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户用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储能热管理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0830022u,申请日期为2023年9月13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4月12日,北京瑞特爱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化学能储能系统”专利,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20772003u,申请日期为2023年9月20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2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储能系统及其电池簇均衡控制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2865154b,申请日期为2021年3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储能发光涂层材料,包括30~60份水、15~30份水性pu、5~10份氧化铝粉、10~20份发光粉、0.55~1.2份分散剂、0.6~1.4份防沉剂以及2~4份柔软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9日,比亚迪一项储能专利公开,专利名为“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公开号cn117374448a,申请日期为2022年7月。
储能领域的专利问题愈发受到业内关注,近期国内外多家企业卷入专利诉讼案。7月14日,特斯拉于德克萨斯联邦法院对澳大利亚公司cap-xx提起专利诉讼。
联盟成立后将促进产业链知识产权融通创新,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专利池组建等工作,聚合高质量创新资源,共同完善产业链专利布局。...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8日,深圳市储能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正式成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我国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球总量44.9%。...近期宁德时代获奖的专利正是在储能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
目前,爱能森已申请专利近300项,形成以热池为核心的储能专利池,并进入美国、欧洲专利局等国际市场,形成国际化专利战略部署。
100多项储能专利、建立了较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足以让陈海生和他的团队比肩国际的佼佼者。技术创新促成本大幅下降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征途上,自2009年至今,陈海生及其团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