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4号机组通流改造项目传来捷报——A、B低压缸扣缸工作提前圆满完成(较计划节点提前完成),为机组后续调试与投运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不仅彰显了项目团队的硬核执行力,更以工序的科学编排与数据的极致严谨,书写了亚临界机组通流改造的"发耳样板"。
工序巧安排:全链条协同跑出"加速度"。扣缸工作从前期筹备到最终合拢,每一步都紧扣"合理、有序、高效"原则,形成环环相扣的闭环管理。前置准备阶段,团队提前完成新低压内缸、转子、持环等核心部件的清理检查,通过假轴进行内缸及持环找正,累计完成52项质检项目(含24个H点、28个W点),且一次验收合格率100%。针对轴瓦磨损、汽封间隙等关键问题,提前联动检修部与设备部完成修复与调整,确保所有部件"零缺陷"进入扣缸环节。扣缸实施阶段,采用"双线并行、持续作业"模式,A、B低压缸同步开展内缸水平测量、汽封间隙调整、轴系中心复核等工作,专业人员分区域值守,避免工序重叠干扰。例如,在A低压缸进行实缸压胶布汽封间隙检查时,B低压缸同步完成转子轴向窜动测量,两项工作无缝衔接,较传统单缸依次作业节省时间40%。关键环节攻坚中,团队针对低压缸"双层缸结构+反向双流"的复杂特性,优先完成内缸与外缸定位间隙测量(如A低压缸调端左侧轴向调整垫块间隙0.03mm,完全符合0-0.03mm设计标准)、持环支撑键膨胀间隙确认(调端静叶持环左侧a值0.20mm,在0.10-0.15mm标准范围内)等基础数据采集,为最终扣缸筑牢基础。
数据严把关:千组实测值守护"零误差"。扣缸工作的核心底气,来自于对每一组数据的极致较真。从转子弯曲度到汽封间隙,从轴颈扬度到通流K值,所有参数均经过"测量-复核-签证"三重校验,确保毫厘不差。转子状态精准可控,A、B低压转子最大弯曲度均为0.02mm,远低于0.05mm的标准限值;调端对轮瓢偏最小仅0.0075mm,椭圆度、锥度均为0,完全符合"零偏差"要求。这些数据为轴系中心调整提供了可靠依据,最终全实缸低低中心测量显示,A低压转子低0.425mm、偏右0.015mm,下张口0.235mm,均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汽封间隙精益求精:通过压胶布法反复调整,经上海电气、监理、业主、系统内专家、省公司及集团公司联合验证,确认满足安全经济运行要求,体现了"数据说话"的严谨性。
多方齐聚力:四方验收筑牢"安全线"。此次扣缸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公司各级人员多方专业力量的协同支撑。与此同时,项目邀请上汽厂技术专家、监理、集团系统内资深专家与厂级管理人员组成四方验收组,全程参与关键节点把控,历时36小时的连续作业中,团队不仅提前完成扣缸,更实现"零安全隐患、零质量缺陷",为4号机组通流改造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AB低压缸提前扣缸,是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以"精准调度、数据驱动"推动检修升级的生动实践。项目团队将持续标准化检修作业,冲刺后续关键节点,为机组高效、安全、环保运行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