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到今年3月零碳园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7月三部门推出“1+4”核心政策体系,我国零碳园区建设走上正轨。相关阅读:国家动真格!零碳园区从概念到落地,关键年开启→昨日,四川省经信厅与四川省生态厅公布了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4家园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市场 > 正文

官方“盖章”零碳园区建设试点公布!如何建?我国现存的零碳园区又有哪些?

2025-07-22 14:34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北极星

从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到今年3月零碳园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7月三部门推出“1+4”核心政策体系,我国零碳园区建设走上正轨。相关阅读:国家动真格!零碳园区从概念到落地,关键年开启→

昨日,四川省经信厅与四川省生态厅公布了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4家园区成为官方“盖章”的零碳园区试点建设项目,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零碳”。

官方“盖章”的园区试点

四川省本次公布的4家园区试点涵盖了四川零碳工业园区重点打造的资源加工型园区、绿色高载能型园区、外向出口型园区、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四大领域。

其中,

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主导产业有晶硅光伏、智能制造等,目前能源消费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未来将依托智慧微电网改造项目等打造纯绿电供应源,培育绿色低碳产业;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外向出口型园区,重点建设智慧能碳系统,通过构建碳流追踪监测体系,加快与国际贸易和认证规则衔接,提升园区内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竞争力;

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为资源加工型园区,重点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生产工艺深度脱碳,推广应用颠覆性技术;

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为绿色高载能型园区,重点强化园区与周边清洁能源匹配对接,就地打造大规模转化利用基地。

根据政策安排,四川本次试点的4个零碳园区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

而在四川发布“官方”名单之前,各地政府也陆续公布过一些零碳园区建设培育名单,北极星电力网选取了部分梳理如下:

名单.png

现存“零碳园区”标杆示范

其实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概念便已在我国走红。由于此前国际及国内对于“零碳园区”尚无完全统一、强制性的权威认证标准,不同机构、项目可能采用不同的边界(范围1、2、3排放)、时间尺度(年度、运行期)、抵消机制要求等,因此,许多宣称“零碳”的园区,更准确地说是“近零碳”、“低碳”或“碳中和”园区,或者是在特定认证体系下获得的认证。但这些先行项目为“零碳园区”在我国从概念到落地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国家或地方政府支撑打造的示范项目

1、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江苏无锡)

定位:江苏省内首个以零碳为主题的科技产业园,致力于打造零碳技术策源地、产业集聚地和应用示范区。是江苏省和生态环境部重点支持项目。

进展:已聚集大量绿色科技企业,广泛应用光伏、储能、地源热泵、智能微网、绿色建筑等技术。部分建筑和区域已实现运营阶段碳中和。

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内蒙古鄂尔多斯)

定位:鄂尔多斯市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首创并落地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拥有“风光储氢”的全系统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进展:已建成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储能,引入了一批高端制造企业(如电池工厂),目标是实现100%绿色能源供应。其部分工厂已通过权威机构认证实现运营碳中和。

3、青岛中德生态园(山东青岛)

定位:中德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从规划之初就贯彻生态低碳理念,目标是建设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园区。

进展: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光伏、风电)、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交通、海绵城市、碳管理体系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标准,是住建部“低碳生态试点城市(镇)”和“绿色生态城区”双称号获得者,并积极向“零碳”迈进。

4、苏州工业园区(江苏苏州)

定位:国家首批“绿色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正在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打造“近零碳园区”标杆。

进展:在能源转型(分布式光伏、储能、虚拟电厂)、产业升级、绿色建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投入巨大,成效显著。多个子园区和企业努力实现碳中和。

5、深圳国际低碳城(广东深圳)

定位:国家首批低碳城(镇)试点之一,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进展: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如未来大厦)、绿色交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集成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是深圳乃至全国展示低碳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部分区域和项目达到近零碳水平。

6、张江科学城(上海浦东)

定位: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将绿色发展、碳中和作为重要目标。

进展:大力推广屋顶光伏、建设区域能源中心(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交通、推动数据中心等高载能企业节能降碳。积极打造零碳示范楼宇和区域。

7、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北京昌平)

定位:聚焦能源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产业高地,同时也致力于成为碳中和技术的试验田和应用示范区。

进展:汇聚了大量能源央企研发总部和高校院所,在氢能、储能、碳捕集、智慧能源网络等方面进行前沿探索和示范应用。园区自身建设也贯彻绿色低碳理念。

8、天津中新生态城(天津滨海)

定位: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是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

进展:在指标体系引导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光伏、地热),绿色建筑普及,绿色交通发达,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固废管理先进。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为实现“零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企业主导或特色鲜明的项目

1、金风科技亦庄“碳中和”智慧园区(北京亦庄)

定位:风电龙头企业金风科技的总部园区,旨在打造成为可感知、可思考、可执行的绿色“碳中和”园区生态系统。

进展:2021年获得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通过智能微网(风电、光伏、储能)、节能措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林业碳汇等方式实现园区自身运营碳中和,并探索推广其经验。

2、宁德时代湖东/湖西工厂(福建宁德)

定位: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进展:2022年,宁德时代宣布其四川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经SGS认证)。其总部所在地的湖东、湖西工厂也在积极推进零碳转型,大规模应用绿电(水电、光伏)、提升能效、使用绿色材料等,目标是将主要基地打造成零碳工厂。

3、远景科技集团(江阴)

定位:绿色科技公司,自身运营率先实现碳中和。

进展:2022年宣布其全球运营实现碳中和(经TüV南德认证)。其江阴总部园区通过自建风电光伏、购买绿电、节能措施和碳汇等方式实现运营碳中和。

4、施耐德电气北京/上海工厂

定位:工业自动化巨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进展: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多个工厂(如北京、上海)已获得权威机构(如UL)颁发的“零碳工厂”认证。通过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光伏)、数字化能源管理、绿色采购等方式实现。

5、上海桃浦智创城(上海普陀)

定位: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成为“智慧、人文、生态”城区。

进展:规划建设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光伏、地源热泵)、区域集中供能、绿色交通体系、智慧管理平台等,目标是打造“近零碳实践区”。

6、广州南沙“零碳”示范区(广东广州)

定位:南沙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探索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模式。

进展:在明珠湾起步区等区域,规划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站、高星级绿色建筑群、智慧交通网络等,致力于打造“零碳”样板。

我国零碳园区建设已从概念走向实践,并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地方积极探索下,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局面。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青岛中德生态园、苏州工业园区、深圳国际低碳城、金风科技亦庄园区、宁德时代宜宾工厂等,是其中极具代表性和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随着技术的进步、标准的完善和成本的下降,预计未来几年内,达到严格认证标准的零碳园区数量将大幅增加。

2025年8月7-8日,北极星电力网将在上海举办2025第七届综合能源服务与零碳园区建设大会。会议议题包含《“双碳”战略下的综合能源服务与零碳园区发展》《零碳园区与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零碳园区与虚拟电厂融合发展探索实践》《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及案例分享》《晶澳智慧能源零碳园区标准解决方案》等,旨在通过“战略前瞻-模式解构-技术验证”三位一体的研讨框架,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速零碳能源服务生态体系构建,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点击查看详细议程)

如需参会,可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获取报名表等,加微信请备注“综能大会”

谢老师 13146670735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北极星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