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我国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时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评论 > 正文

新型电力系统解析

2025-05-28 09:11 来源:能源电力公社 作者: 能源电力公社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我国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时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国家层面在电力生产、运行、消费等方面陆续发布相关政策,逐步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

01电力生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提升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要坚持统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并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二是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三是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四是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其中,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重要抓手。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能源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费体系。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到2023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约4.55亿千瓦。当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进展顺利,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部分已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项目已形成清单。

同时,在当前技术条件和装机结构下,煤电是最经济可行、安全可靠的灵活调节资源,在提升电力保供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双碳”目标下,煤电机组正从主体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过度,为进一步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灵越供电水平,促进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煤电节能降碳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供热改造规模力争达到5000万千瓦,灵活性改造完成2亿千瓦。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其中,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容量电价根据煤电转型进度等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供电支撑调节价值,更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为承载跟打规模的新能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2

电力消费

电力需求侧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用电环节实施节约用电、需求响应、绿色用电、电能替代、智能用电、有序用电,推动电力系统安全降碳、提效降耗。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对推动源网荷储系统互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别于2010年、2017年发布了两版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对推动节能减排和电力经济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指引下,加快构建清洁地铁你、安全充裕、经济高效、工序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修订发布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版)》,明确:一是推动各地培育需求侧资源,积极鼓励多元化经营主体参与需求响应,构建需求响应资源库。基于电力市场建设进展与地方实践,引导和推动需求响应与电力市场协同衔接,支撑需求相应规模化发展。二是进一步绿色用电与绿电交易、绿证交易衔接,鼓励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提高绿电消费比重。聚焦重点领域,科学推动电能替代,完善电能替代项目支持措施,稳步推进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三是划定需求响应与有序用电的边界,优先采取需求响应等措施后,仍无法满足电力电量平衡时,再执行有序用电,着重强调要依法依规实施有序用电。四是结合“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电力消费智能化,实现电力利用效率的提升与电力利用方式的变革。

03

电力运行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的间隙性、波动性特征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系统对灵活调节资源需求与日俱增。

电网是源荷的主体,建设坚强主干网架,实现全国省域电网灵活互济,加强配电网建设,满足电力保供和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提升电网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之一。由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要加强电力系统智慧化体系运行建设,建设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新型调度运行体系,提高新能源感知与网络通信能力,统筹全系统调节资源,依托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和各地区错峰效应,提升系统平衡能力;推动电网智能升级,创新应用“云大物移智链边”等技术,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强化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应急能力。

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体系的指导意见》,指明了新型储能发展方向,要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加速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型储能“十四五”高质量规模化发展,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提升规划落实的可操作性,旨在把握“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战略窗口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顺利开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