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4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出,上海市正通过健全机制、出台政策、完善市场、加强示范等多项举措,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关于建立灵活价格机制,夯实市场化交易平台,文件提出,按照国家电力市场改

首页 > 配售电 > 售电服务 > 报道 > 正文

上海:将研究出台可再生能源机制电价等政策

2025-05-20 09:12 来源: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4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出,上海市正通过健全机制、出台政策、完善市场、加强示范等多项举措,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关于建立灵活价格机制,夯实市场化交易平台,文件提出,按照国家电力市场改革工作要求和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委会同相关部门稳步有序推进电价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等工作。电价方面,我市配合国家实施了三轮输配电价改革,建立了煤电、燃机容量电价机制,明确了储能充放电等支持性价格政策,下一步将研究出台可再生能源机制电价等政策。市场方面,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支撑能源新质生产力和调节性资源发展,我市加快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长期直接交易已开展分时段交易,下一步将推动按日连续开市和带曲线交易;市内绿电交易去年首次开展,后续将根据国家最新政策,持续扩大参与主体范围和交易规模;电力现货市场已开展了两次结算试运行,计划在今年底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

详情如下: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4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朱柯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市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十四五”以来,我市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绿电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对能源电力保供和绿色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和调节能力,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赞同您提的建议,我市正通过健全机制、出台政策、完善市场、加强示范等多项举措,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建立灵活价格机制,夯实市场化交易平台

按照国家电力市场改革工作要求和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委会同相关部门稳步有序推进电价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等工作。电价方面,我市配合国家实施了三轮输配电价改革,建立了煤电、燃机容量电价机制,明确了储能充放电等支持性价格政策,下一步将研究出台可再生能源机制电价等政策。市场方面,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支撑能源新质生产力和调节性资源发展,我市加快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长期直接交易已开展分时段交易,下一步将推动按日连续开市和带曲线交易;市内绿电交易去年首次开展,后续将根据国家最新政策,持续扩大参与主体范围和交易规模;电力现货市场已开展了两次结算试运行,计划在今年底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

二、关于厘清储能参与规则,优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目前,华东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已将虚拟电厂、新型独立储能等主体纳入调峰、调频资源。后续,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完善现货市场结算规则,推动虚拟电厂、新型独立储能有序参与电力现货市场。2024年底,我市印发《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提出一揽子措施推动新型储能应用和产业发展:一是明确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模式;二是优化新型储能收益方式,明确了充放电价格和调用次数,支持储能项目通过提供辅助服务获得收益;三是支持容量租赁共享。

三、关于推进示范项目建设

市级层面,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综合筛选,向国家报送了“临港新片区先进智造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和“特大型受端城市电力需求响应体系与区域虚拟电厂集群建设项目”等两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区级层面,各区积极规划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嘉定区在安亭镇规划零碳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青浦区依托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园推进零碳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崇明区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多能互补示范场景落地。

四、关于培育市场多元主体

1.虚拟电厂。近年来,我委和市经济信息化委共同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先后印发《上海市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上海市虚拟电厂注册指引(试行)》等政策文件,成立了市级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持续完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规范标准,逐步加强行业管理。截止目前,我市虚拟电厂运营商共计31家,可调节能力达114万千瓦,实测最大响应能力达70万千瓦,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2.分布式能源。根据《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相关要求,我委于2024年组织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近交易试点工作,经第三方评估后选择3家分布式光伏企业作为试点项目,已于2024年底顺利开展了年度交易。目前,我委已委托第三方单位开展试点评估工作,后续将根据评估结果研究下一步工作。

3.储能。《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明确,到2026年和2030年储能规模分别达到80万千瓦和200万千瓦,通过多种项目形式和应用场景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

4.车网互动。基于我市新能源汽车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我委于2024年向国家申报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城市和示范项目,计划构建不少于200个智能充电试点社区,带动全市建设39万个以上的社区智能充电桩,到2025年底实现午间、晚间削峰和夜间填谷分别达到15万、45万、75万千瓦。

五、关于加强需求侧管理

为促进供需两侧协同互动,我市持续优化需求侧管理机制。一是持续完善需求响应机制。市经济信息化委于2014年率先在国内首次开展电力需求响应试点,根据响应紧急程度给予2.4-9元/度的补贴,目前我市虚拟电厂需求响应已开展常态化调用,2024年累计调用48次,补偿金额超过2000万元。二是积极探索空调负荷调控。2024年,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八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强空调负荷调控、统筹促进电力安全保供和节约用电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空调负荷参与调节,力争2025年、2030年形成40万千瓦、120万千瓦空调负荷调节能力。

六、关于完善储能消防相关的法规标准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和市安委办等有关要求,2021年至今,市消防救援局每年依托科研院所专业力量,对全市已建成的储能电站开展专项排摸,深入了解储能电站的消防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指导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对未按照要求办理消防行政审批手续的,及时提醒向主管部门依法申请办理有关许可。同时,积极做好消防安全风险警示,提高从业者的消防安全意识。

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管理标准不足的现状,2021年,市消防救援局申请地方标准立项《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安全技术要求》。过程中,受国家相关建设标准滞后,标准修订迟迟未落地等因素影响,地方管理类标准也尚处于起草阶段。下一步,市消防救援局将紧密对接各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市储能项目的调研,结合产业趋势、价值导向、工程设防、管理需求等要求,加快推动地方管理标准编制,并积极做好国家标准、规定的宣贯和落实工作。

七、关于建立产学研联盟

上海高度重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发展,一是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市依托市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布局建设多个绿色低碳领域重点实验室,聚焦“双碳”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二是充分激发企业的产业创新活力。我市组织开展低碳零碳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活动,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组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衔接,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突破。

感谢您对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今后继续给予支持和指导。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5月14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