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6日,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发布了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
据悉,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是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也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国内首个“国字号”实证实验平台,规划布置实证实验方案640种,规模约105万千瓦。
大庆基地于2021年11月启动运行,2022年1月正式开展实证实验工作,目前已完成前三期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增加至50万千瓦,实证实验方案达到389种,服务中国乃至全球光伏、储能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储能产品主要实证成果
经过三年运行,一期锂电池储能本体效率、系统效率基本稳定,但整体呈现略微降低趋势。
1C磷酸铁锂本体效率处于94%以上,系统效率(含厂用电)处于74%以上;
0.5C磷酸铁锂本体效率处于95%以上,系统效率(含厂用电)处于77%以上;
三元锂本体效率处于94%以上,系统效率(含厂用电)处于66%以上。
2024全年磷酸铁锂储能充放电271次,其中满充满放运行184天,占比50.41%;浅充浅放44次,占比12.05%;阴天因素导致储能未动作94天,占比25.75%。经过三年运行,储能电池容量呈现不同程度衰减。
2002-2024三年的电池运行效率情况如下:



其中磷酸铁锂储能1C(500千瓦/500千瓦时)容量衰减3.46%,磷酸铁锂储能0.5C(1000千瓦/1680千瓦时)容量衰减3.44%。

技术迭代后储能本体效率提升明显,磷酸铁锂本体效率随容量增大略有提升,0.5C磷酸铁锂储能本体的首年同期循环效率由一期94.99%(120安时电芯)提高到二期96.07%(180安时电芯)。

储能系统在环境温度0-5℃范围内时系统效率(含厂用电)最高达到80%,在高于25℃时的环境温度运行时效率最低为70%,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的影响达到10%。
宽温域的电池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较好。相比低温地区,环境温度较高的地区应关注储能辅助设备损耗在回归经济模型计算时与实验室内效率的巨大差异。

光储系统主要实验成果
单一储能系统光储系统的光储联合出力曲线较平滑,调节效果较好。混合储能由于不同类型储能厂家策略配合难度大,响应调节时间不统一等问题,运行效果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阴天条件下采用固定阈值储能系统基本无动作,储能利用率为0%;二期升级控制策略为动态阈值,阴天出力曲线平滑,储能利用率高,储能利用率为22.5%。
模拟电网调度,储能系统控制采用动态阈值策略,输出功率最大偏差率为10.2%,平均偏差率为2.7%,策略整体执行效果较优,可以实现光储系统与调度的完美契合。

5兆瓦系统区,合计交流侧容量为5兆瓦,容配比为2.26,配置磷酸铁锂总储能标称容量为8400千瓦时,理论利用小时数为3017小时,实际有效利用小时数为2919小时。
10兆瓦系统区,合计交流侧容量为10兆瓦,容配比为1.77,配置磷酸铁锂总储能标称容量为5180千瓦时,理论利用小时数为2430小时,实际有效利用小时数为2361小时。
由于一期储能控制策略采用固定阈值,无法全额吸纳,因此实际利用小时数低于设计小时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