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塑”的关键跨越。尤其伴随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工商业储能正在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据新能安评估,中国工商业储能潜在市场空间超500GWh,但开发渗透率却不足3%。如何让储能“保值”,成为全行业亟待破解的命题。
在项目前期开发测算中,储能电站的平均寿命在8-10年,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储能产品寿命不达预期,成本和性能未能充分匹配,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升级,尤其是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快速演进,令很多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市场价值被重估。
近日,全球知名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新能安,推出了行业首个工商业储能全生命周期全栈闭环解决方案——“安鑫”。这份长达15年、穿越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回收四大阶段的合约,让储能电站真正成为“时间的朋友”。
新能安要做的不是博一时眼球,而是赢得15年甚至更久的信任。

储能的演变,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
纵观工商业储能发展,竞争也已经从早期的关注初始投资成本,逐步进化到关注“全生命周期”。
根据近两年已投运的储能BMS或EMS厂家实际监测数据来看,部分电芯容量衰减速度过快,不利于储能项目的长期运营,严重影响了储能项目投资成本的回收。
在电力市场交易政策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储能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越来越丰富,储能的作用价值逐步得到投资商的青睐,甚至有用电企业主动寻求储能设备辅助进行电费管理。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更精准的诉求,要求储能设备具备稳定、可靠、安全以及性能更优等特点,更要求储能在后期运营的可靠稳定收益。因而,储能项目的运营指标保障和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凸显。
但首当其冲的,储能安全正成为衡量储能系统价值的关键胜负手,尤其从根源来说,电芯安全则是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对此,新能安具有先天优势。
新能安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科技公司,打造出了适用于储能行业的高安全电芯,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工商业储能。就在4月ESIE储能展期间,新能安推出了搭载自研“昆仑 302Ah”长循环电池的新一代工商业储能系统UniC AG300-150,凭借230万Pack零安全事故验证的热失控防护体系与防短路结构设计,为行业树立安全防护新标杆。
更值得关注的是,储能系统的寿命其实是影响储能收益的直接原因,这也是决定储能项目投资回收期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据新能安表示,其UniC AG300-150产品,在SOH≥70%条件下循环寿命可长达15000次。
不过,业主和投资商更看重的还是实际运营效果,因为工商业储能真正的痛点是体现在投运以后:性能寿命不达预期、设备更换所带来的支出,将造成项目大幅减值。而新能安的“安鑫”解决方案则更展现出突出的价值。为减少后期运维成本和效果,新能安做出了“15年不变芯”的核心承诺,且在第15年末容量保持率高于普通系统第9年水平,资产保值能力领先行业5年以上。
“安鑫”这一解决方案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新能安长久以来的技术沉淀。作为储能领域的先锋力量,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始终秉承“技术突破+生态共建”的发展理念,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坚持做正确的事、以价值为伍,做时间的朋友,真正和用户在一起,实现储能行业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日前,号称“最严安全令”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该政策既倒逼技术跃迁,明确要求“本质安全技术”应用,使低价竞争模式彻底失效。要求新建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可控,则推动企业从单纯卖设备转向提供融资、运维、风险对冲等综合服务。
其实,这也印证了新能安储能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马金鹏所说的:“工商储是强运营属性的资产,运营的好坏对于资产经营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
无论是对产品的先进性的研究,还是技术的创新性的探索,储能最终目的是帮客户提升收益。正如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贾琢在致辞中所言:“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研判、规划和坚持。只有基于优质的储能产品带来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的运行,具备持续的技术迭代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商储项目,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场景跟商业模式提供赋能和支撑。”
软硬结合 重构储能价值体系
今年2月,两部委发布“136号文”后,储能终于迎来发挥“市场价值”的关键转折点。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指出,在高增长和高收益的背后,工商业储能仍然面临的系列挑战。如何更高效地管理状态,更精准地预测负荷以及市场价格,更智能地制定系统充放电策略,成为工商业储能商业模式晋级所面临的难题。
当然,储能参与电力交易也需要突破诸多难点,涉及到复杂的电力市场规则适配、储能充放电策略优化及多场景收益模型构建。企业既要精准把握市场的电价波动,又要确保储能设备在频繁充放电的工况下的性能稳定,并制定最优的充放电策略,令储能参与更多品种交易、获取更高的市场价值。
而以上所有等功能难以依靠储能硬件设备实现突破,更多的则要依赖于高度智能化的软件系统、精密的算法模型以及专业的运营经验,打通数据流、控制流与价值流的三重耦合。
同时,这也意味着储能电站价值不仅仅要参考前期的投资开发建设,更要看后期运营效果,这些也会令储能企业优劣在更长久的时间范畴内高下立现。新能安清醒地意识到,软件正成为实现全生命周期收益的核心所在,为此它也提出了“硬件核+软件核”双核驱动的创新架构重构储能价值体系。
而面向愈加丰富的市场化交易品种,新能安通过多维度数据建模,和多场景收益曲线推演,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最优配储方案,同时结合动态收益智能优化能力,为工商业用户及投资商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保障,推动储能行业向“高价值、可持续”阶段迈进。
据新能安表示,其硬件核依托电芯与PCS深度协同的"稳态架构",打造15年全周期免维护设计,消除传统系统8-10年的换芯成本,将项目内部收益率提升至21.06%,静态投资回收期压缩至4.09年,为资产长效运营筑牢物理基础。
软件核则构建动态收益引擎,天枢智能EMS系统凭借AI负荷预测与多策略优化技术,实现93%以上的24小时分钟级预测精度,动态适配峰谷套利、需量管理及虚拟电厂等多元收益场景,综合收益增幅达30%;天机智能规划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建模推演全生命周期配置方案,精准测算光储充联动与需求侧响应场景下的收益曲线,攻克"充不满、放不完"行业难题,最大化电价差收益。
两大系统形成"规划-执行-反馈"智能闭环,双核协同推动储能系统从硬件载体向价值创造单元跃迁,实现资产收益与运营效率的双重突破,为工商业用户及投资商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保障。
时间是最好的良方,储能行业在政策和市场变化影响下,需要时间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同时也要相信市场的价值和作用,在时间中找到适配的解决方案。
以始为终,全链条提供价值保障
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政策收益风险、安全问题以及非技术成本升高等挑战,这些需要时间来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安全管理和提升创新力,以实现从低价格竞争向高价值发展的转变。
刘为表示:“目前工商业储能用户的开发周期普遍比较长,现阶段面临着持续增高的居间费和用户分成比例。而且很多区域的项目备案流程也在增加难度,市场的乱象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挑战。”
由于储能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融资需求大、融资成本上升,很多投资商对此望而却步,后期的项目和收益也就无从谈起。尤其为了打消很多业主开展储能项目的顾虑,新能安也在通过更多创新的金融服务,支撑储能能够在承诺的更长时间内有效发挥价值。
在配套的金融支持方面,新能安联合中国康富推出“安鑫储”金融方案,通过“0”首付和一站式建站服务,制定灵活的买断和退出机制,最大程度解决用户初始投资难的问题。同时联合苏州金融租赁推出“安鑫投”金融方案,融资利率最低可达4%,额度至高可达储能电站合同总价的95%,有效降低业主和投资方的融资成本。
新能安此次推出的“安鑫”全栈解决方案,则不仅关注产品出厂的性能指标,更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后半程,将长期主义融入产品服务的每个环节,实现15年的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可量化、收益可验证、资产可持续的价值保障。
在电站全生命周期运行保障方面,新能安为客户提供商业综合责任险,联动国网英大集团推出“容量衰减保持险”,基于新能安长循环储能系统,对电站15年全生命周期运行中的逐年SOH进行质保,极大提升了电站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以及可交易性的能力。
建立起金融支撑体系后,作为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发布者,新能安并未止步于于此。

马金鹏坦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正关注储能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能力,使得最后一环——回收愈发受到业内重视。”但由于电池回收缺乏统一标准、处理流程复杂、回收效率低,导致成本进一步提高。加之目前废旧电池回收缺乏集中回收网络,主要依赖个体回收商等分散渠道,导致废旧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给行业带来安全环保隐患。
事实上,回顾储能大环境,从项目开发、投资到运维,各方始终在探索更加细化有价值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的解决方案。作为行业内的中坚力量,新能安从最初始的金融投资环节直到系统项目寿命末期,实现了全链条价值保障。
为适应市场需求,新能安早已着手布局领先行业的电池回收体系,5%的残值率能够使全投资财务净现值提高4.99%,保障全周期价值。即使在20年设计寿命结束后,剩余容量仍可梯次利用于备用电源等场景,创造额外收益。
新能安联合“以回收为核心,以资源和材料为两翼”的广东邦普循环,共同健全储能系统回收机制,其打造的回收价值预估达储能系统造价的7%,可以将电站全生命周期财务净现金流提升5%以上。凭借邦普全国240家回收网点布局,双方可以让废旧储能电池的流转有道可寻,消除残值回收的不确定性,真正意义上为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和高额收益闭环。
在产品性能、可融资性、测算评估、智能EMS、精细运营、保险保障、售后运维、残值回收和企业存续九个环节上持续赋能,新能安真正意义上解决了当下储能电站运维的诸多不确定性问题,让储能电站投资回归到全生命周期高价值的本质,树立了独一无二的行业标杆。
正如贾琢成所言:“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坚持与价值为伍,做时间的朋友。我们相信,只有与用户在一起,真正为大家创造价值,才能实现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