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氢能源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新星。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氢能网、北京碳中和学会于2025年4月23日在南京召开"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为在氢能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颁奖,宿迁绿能氢创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25“北极星杯”氢能技术创新奖”。
宿迁绿能氢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历时3年技术攻关,于2025年3月24日在北京发布全球首台单堆1兆瓦级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槽。该项目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制备技术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创新引领的跨越,核心部件实现完全国产化,并构建了“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应用”全产业链体系。
1. 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
大宽幅阴离子交换膜:攻克膜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显著降低电解槽成本,提升制氢效率。
轻量化流道框与模块化电极组件:通过结构优化,降低设备重量与能耗,适配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电源,实现绿电与绿氢的动态匹配。
一体化电极与电堆堆叠流水线:实现电解槽单元全自动卡扣式装配,较传统手工堆叠工序耗时减少50% 以上,不仅消除胶粘剂老化风险,更支持电极组在线快速更换。
2. 系统性能优势
单堆兆瓦级设计:突破传统电解槽多堆并联模式,简化系统复杂度,降低维护成本,适用于规模化绿氢生产场景。
适配波动性电源:可灵活接入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绿电,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助力电网调峰。

宿迁绿能氢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解水制氢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聚焦于第三代电解水制氢(AEM电解水制氢)技术。 与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校、企业机构建立合作,实现AEM膜的自主生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的催化剂不含贵金属,降低制氢成本;自主开发的电解槽结构经过长期运行验证,性能可靠。提报专利十余项,涵盖关键材料及结构设计,形成全方位自主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