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明珠4月15日发布公告,收到控股股东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函》,由于东塑集团和河北沧州交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能最终就本次交易方案所涉事项达成共识,目前双方已决定终止筹划本次交易事项。根据此前协议,东塑集团原计划转让11%股份并委托7.77%股份表决权,届时交控集团将成为沧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企业 > 正文

锂电大厂终止易主国资!

2025-04-17 14:38 来源:电池工业网 作者: 李雷

沧州明珠4月15日发布公告,收到控股股东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函》,由于东塑集团和河北沧州交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能最终就本次交易方案所涉事项达成共识,目前双方已决定终止筹划本次交易事项。

根据此前协议,东塑集团原计划转让11%股份并委托7.77%股份表决权,届时交控集团将成为沧州明珠控股股东,沧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成为沧州明珠实际控制人。

不过随着交易终止,沧州国资入主的计划也就此泡汤。

股东寻求国资解围

沧州明珠控制权变更事项自公布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沧州明珠的财务健康状况良好。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72.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7%;公司总负债为2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80%,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0.47%。这样的数据在资本市场中称得上“清流”。

业绩稳定、负债率低,这样的上市公司哪还用得着国资来救?市场普遍猜测,沧州明珠“卖身”国资或是在为控股股东——东塑集团解围。

据了解,在宣布股份转让之前,东塑集团因股权质押比例已经高达67%;2025年2月,东塑集团股权质押率进一步提高至77.09%。这也意味着,随着市场压力增加和沧州明珠股价走低,质押风险只会日益加剧,甚至可能吞噬剩余股权。

与其被动“等死”,倒不如主动“变现”。

2023年12月,沧州明珠首次披露了易主国资的计划,称公司控股股东东塑集团拟向交控集团转让1.84亿股股份,预计交易金额约5亿元。

2024年7月,双方沧州市签署了《股份转让的框架协议》,交控集团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东塑集团持有的公司11.00%的股份,同时东塑集团将持有的公司剩余7.77%对的非财产性权利全权委托给交控集团行使。

2025年3月,沧州明珠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议案》,决定全资子公司沧州东鸿制膜科技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另一全资子公司沧州东鸿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提升抗风险能力。

此时恰逢沧州明珠控股公司东塑集团与交控集团股权交易的关键期,这一举动或许可以令其在股权估值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提升议价权。不过,双方最终还是谈崩了。

虽然沧州明珠在公告中强调,该事项不会影响现有治理结构和经营规划,但短期内对市场信心产生的影响却无可避免。如何重新稳定市场信心成为沧州明珠将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交易终止早有预兆

东塑集团与河北交控集团的这笔交易,早有终止的预兆。

通常情况下,股权转让的尽职调查周期在6个月以内。但自双方签署框架协议至今,已经过了10个月之久,期间并未正式披露任何进展。这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双方的是交易或许早就岌岌可危。

国资为何选择了沧州明珠?

沧州明珠成立于1995年,在2007年深交所上市,主营PE管道产品、BOPA薄膜产品以及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

其中,PE 管道产品主要应用于燃气、给水等地下管网的建设;BOPA薄膜产品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工业包装、医药包装、化妆洗涤用品包装等领域;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池、3C类锂离子电池、电动两轮车、储能及家用电器等。

目前,锂电池隔膜业务是公司主要发展方向。

据介绍,沧州明珠于2009年成功研发锂电池隔膜,2012年正式进军锂电池隔膜产业,2016年初公司实现湿法隔膜产业化。

产能上,沧州明珠已在沧州、山东德州、安徽芜湖、重庆荣昌等地都建立了高标准的生产基地,现有“芜湖明珠隔膜年产4亿平方米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年产12亿平米湿法锂电隔膜项目(沧州)”“年产5亿平方米干法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正在建设中。

产品上,沧州明珠已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同时掌握干法、湿法、涂覆隔膜关键工艺、设备技术的隔膜生产企业,产线稳定性高,产品一致性好,隔膜成孔一致性和纵横向性能一致性均处于行业前列。

根据沧州明珠的战略目标,其2024年度锂电隔膜产品的销量目标是6.42亿平方米。若交易得以进行,将加快推进地方国资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

总结

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虽然东塑集团与河北交控集团的交易并未达成,但仍旧展现了国资委在扎实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最新成果,国资主导的并购有有望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