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现在充电这么快,只要半小时就能充满80%的电了,据说充的还都是绿电。”4月11日,在浙江次坞高速服务区,刚充完电的新能源车主张先生满脸欣喜。就在当日,浙江首个智慧零碳供能高速服务区——次坞高速服务区在经历3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投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28万千瓦时绿电替代、减少碳排

首页 > 输配电 > 输配电 > 智能用电 > 市场 > 正文

浙江首个智慧零碳供能高速服务区投运

2025-04-11 13:14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黄琳 江航 李志浩

“没想到现在充电这么快,只要半小时就能充满80%的电了,据说充的还都是绿电。”4月11日,在浙江次坞高速服务区,刚充完电的新能源车主张先生满脸欣喜。

就在当日,浙江首个智慧零碳供能高速服务区——次坞高速服务区在经历3个月的试运行后正式投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28万千瓦时绿电替代、减少碳排放583吨,服务区每年运营可增收22万。

目前,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约10.4%,其中公路运输的占比高达85%以上。高速服务区区域相对集中、管理相对独立且具有较大开敞空间,或将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实现碳减排的目标场景。

2024年6月,次坞高速服务区零碳改造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项目改造于2024年9月启动,由国网浙江电科院和浙江交投中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在2025年1月投入试运行。

图片1.png

零碳改造后的次坞高速服务区 刘广扩摄

据统计,次坞高速服务区2024年日均入区车流量2千余车次,年用电量120万千瓦时。次坞高速服务区运维主管安勇表示:“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激增,但服务区受变压器容量限制,原有的8个快充装置在高峰期需要降功率运行,出现‘快充不快’的问题。且服务区日常流量和高峰期流量相差很大,若直接扩充变压器容量,不仅成本较高,而且非高峰期会造成资源浪费。本次改造引入的智慧零碳供能系统,正好解决了这个两难问题。”

智慧零碳供能系统由国网浙江电科院自主研发,可在节假日高峰期启动充电负荷优先模式,精准匹配充电需求与绿电供应,保证新能源绿电优先供给快充装置,实现在不增加变压器容量的前提下快充满功率运行,为绿色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充电负荷优先模式外,该系统还有绿电经济消纳、离网能源自洽等多种运行模式。其中绿电经济消纳模式优先使用新能源绿电,并通过分析服务区不同时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储能充放、用电等各环节的经济性,选择经济最优的能源调配策略,实现服务区100%清洁能源零碳供能。

“比如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将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通过电化学储能进行储存,在用电高峰时利用电化学储能放电为服务区供能,这样保证了绿电最大消纳,也提高服务区运营收益。”国网浙江电科院的改造项目负责人林达解释道。

离网能源自洽模式则可实现离网运行,确保遇到极端天气或电网故障情况下,服务区仍能依靠自身新能源及储能系统维持4小时以上正常供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