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硫化锂与锂金属负极。在中国锂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之际,两大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其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相对明确地公开了各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两家公司均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这两大关键材料,此举被视为在传统锂盐业务承压背景下,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企业 > 正文

业绩承压之际,赣锋、天齐发力固态电池

2025-04-08 08:56 来源:高工锂电 作者: 高工关注

聚焦硫化锂与锂金属负极。

在中国锂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之际,两大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其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相对明确地公开了各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

两家公司均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这两大关键材料,此举被视为在传统锂盐业务承压背景下,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举措。

赣锋锂业尤其强调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其布局覆盖了从上游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核心原料“硫化锂”、固态电解质层、金属锂负极,直至下游的电池单体及系统集成。

该公司表示,其电池级硫化锂已于2022年具备量产能力,并在2024年将产线规模提升至百吨级。其硫化锂产品纯度可达99.9%,粒径D50小于5微米,已向下游超过20家客户供货。

在电解质技术层面,赣锋锂业在硫化物、氧化物及聚合物三大路线上均有长期研发积累。

其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如LPSC/LPS/LGPS体系)通过工艺优化,已可实现亚微米级超细粉体,电导率达到3mS/cm。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LLZO及LATP)室温离子电导率分别可达1.7mS/cm和1.4mS/cm。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则实现了5V耐高压和低于30微米的厚度。

负极材料方面,赣锋锂业的超薄锂带也具备量产能力,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已实现300mm宽幅、锂箔厚度可达3微米的超薄锂带或铜锂复合带量产。

该公司称,采用其金属锂负极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超过500Wh/kg,相关10Ah级别的电芯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目前,赣锋锂业在江西新余已有一条4GWh的混合固液电池产线投产,并在江西宜春和奉新拥有合计2150吨的金属锂产能,其青海年产1000吨金属锂项目也已部分进入试生产阶段。

产业化层面,赣锋锂业已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推出了适配低空飞行场景的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并已与知名的无人机、eVTOL企业达成合作。据称,首批样品计划于今年内完成交付,显示其技术正逐步走向实际应用。

与此同时,天齐锂业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同样锁定硫化锂和金属锂。

该公司已成功研发出电池级硫化锂微粉级新产品,并完成了产业化相关的工艺、设备开发及验证工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化数据包。

在金属锂方面,天齐锂业位于重庆铜梁的生产基地目前拥有600吨/年的金属锂产能,同时正持续推进一个年产1000吨金属锂及配套原料的项目建设。

另一家锂企盛新锂能也在其2024年中报中披露,子公司盛威锂业规划年产1000吨金属锂项目,已建成500吨产能,剩余部分正在建设中。

这些锂业公司的举动普遍被解读为利用其在锂资源和基础锂盐生产方面的优势,向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的战略尝试。值得关注的是,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的应用预计将显著提升单位电池对锂资源的需求。

有机构测算指出,每GWh采用硫化物电解质的固态电池大约需要200吨硫化锂(折合约333吨LCE)和76吨氯化锂(折合约66吨LCE),合计近400吨LCE,是传统电解液锂需求的10倍以上。

若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约600GWh级别、硫化物路线渗透率为10%,则对硫化锂的需求将达1.3万吨(折合2.6万吨LCE),对应2025-203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超过250%。

对锂金属负极而言,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需求量将达到约2.63万吨(金属量,折合近14万吨LCE),市场规模约184亿元人民币,对应2024-2030年的需求量CAGR超过300%。

综合来看,搭载锂金属负极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对锂的需求量约为1455吨LCE/GWh,是传统锂电池的2.4倍;即便是采用锂金属负极的半固态电池,锂需求也达到约1088吨LCE/GWh,是传统电池的1.8倍。到2030年,固态电池对锂的总需求量可能达到55.2万吨LCE,2024-2030年CAGR约为146%,有望在全球碳酸锂需求总量基础上额外增加约5%。

推动赣锋、天齐等企业加速布局新业务的背景是其2024年经历的严峻经营挑战。

根据公开信息,天齐锂业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约68%,归母净利润录得近80亿元人民币亏损,业绩由盈转亏。赣锋锂业同年营收同比下滑超42%,归母净利润亦亏损近21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

此前,这两家企业主要依靠掌握上游锂资源和优化锂盐冶炼成本来维持利润。但在锂市场供需关系尚未出现明确的结构性反转、锂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它们显然需要“开源”,即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向自身和市场展示新的增长潜力和想象空间。布局高附加值的固态电池材料正是这一战略意图的体现。

原标题:业绩承压之际,赣锋、天齐发力固态电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