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浙江零售政策非常特殊,每个月全部零售用户面对同样的48点零售分时参考价,再结合自身用电量在这48个时段内的分布,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零售参考价,最后基于售电公司的套餐类型和零售限价来形成零售电价,也就是平段价格。
叠加对应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上网线损费折价,系统运行费和附加基金后形成平段到户电价。
(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
以此为基础,根据同电压等级同用户类型的电网代理购电户的分时价差形成零售用户的到户分时电价。

1月份的零售分时参考电价
1月份浙江零售用户的分时参考电价如图(四舍五入后取小数点4位),一共48个价格点,每个价格点对应半小时。

从数值上看,最高价格为0.5059元/度,发生在晚间11点到11点半时段;最低价格为0.309元/度,发生在午间11点半到12点时段。
48点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为0.4026元/度,中位数为0.3999元/度,平均值与中位数差距不大;标准差为0.0473,占比算数均值约11.75%,数值波动也不算大。
从规则的角度看,每个零售参考价的获取都与年度交易均价,月度交易均价以及本月现货交易均价有关,只不过这三个数值需要结合本月本时段的现货分时均价和本月现货交易均价的比值进行修正,再以7:2:1的权重进行计算来获取本月该时段的零售参考电价。

所以真正反映供需的现货市场价格与这个零售分时参考电价有很大的不同,分时段零售参考电价仅可反映供需的大致情况。
比如白天的零售分时参考价普遍低于算数均值,一定程度上代表白天供大于求的基本情况。
晚间的零售分时参考价普遍高于0.45元/度,这也反映出晚间的供需较白天吃紧,光伏下班,火电做主。
最高与最低价之间的价差不大,2毛钱左右,不过这仅仅是分时参考价,而不是结算的分时电价。

某个用户本月具体的零售参考电价将基于这48个价格数据来形成,还需要自己本月在这48个时段的用电量来求取。
极端的情况下,如果说某个用户只在每天的午间11点半到12点这半小时内用电,其余时段一度电不用,那么这个用户本月最终的零售参考价就是这48点的最低价0.309元/度。
相反,某个用户只在每天的晚间11点到11点半这半小时内用电,其余时段一度电不用,那么这个用户本月最终的零售参考价就是这48点的最高价0.5059元/度。
售电公司最终在某个用户处所形成的1月零售电价基本就位于这两个数值间,理论上的最大零售电价是0.5059元的1.006倍限价,也就是0.5089元/度。
差距虽然有,但毕竟这是极端情况,如果说用户负荷是平线,那也就意味着零售参考价就是这48点数值的算数均价0.4026元/度,结合中位数0.3999元/度,取0.4元/度为本月的参考值就挺合理了。
与1月分时时段的对照
根据浙江工商业用户1月份分时时段的划分,我们对照这48点零售分时参考价。

0-8点这16个价格点属于行政分时的谷段,不过从价格可见,衔接上半夜的0点到1点半这3个时间段,价格还比较高,其余时段的价格逐渐走低,比较符合谷时段的定义。
8-11点这6个价格点属于峰段,其中1月份的9-11点还属于尖峰段,但价格低于均值,不符合峰段的身份。
11-13点4个价格点属于谷段,价格也确实是全天较低的时段。
午后的13点到15点这4个价格点属于平段,但却延续午间谷段的低价。
傍晚15-17点4个价格点属于尖峰段,虽然火电开始逐渐爬坡,但并没有直接拉开很大的价格差距,属于午间低价向晚间高价的过度期。
17-23点这12个价格点属于峰段,价格相对也较高,符合峰段的定义,不过最高点还没有出现在这个区间,而是在后续的1小时平段内。
23-24点这2个价格点虽然属于平段,但价格显示依然处于高位。
通过1月零售分时参考价数值大小和分时时段的划分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夜间后半段的谷段,午间谷段和晚间峰段的定义还比较符合。
其余时段的零售参考价和自身的行政分时时段划分出的分时身份就有些不符,但不可忽略的是1月份毕竟有元旦和春节假期,不论是现货市场价格还是用户负荷分布难说就具备普遍性。
用户侧的视角
事后诸葛亮。
假如说某个零售用户月前预测出最终的48点零售分时参考价是上述趋势,如果他想要调整负荷使用来降低用电成本的话该怎么做呢?
在48点零售分时参考价低的时段多用电量,高的时段少用电量,就可以获取更低的零售电价。
不过这个零售电价是平段的价格,形成最终的到户分时电价还要叠加相应的价差。
我们在第二部分对照了48点时段价格的高低和所在的行政分时时段。在二者相符的时段进行上述操作是没问题的,一方面可以拉低零售电价,一方面也可以拉低结算时的高价格分时电量。
不过如果在二者不相符的时段进行上述操作,那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打折扣。
比如0-1点钟是形成的谷段,但48点价格显示这2个时段的分时参考价并不低,转移峰段的1小时用电到谷段,0-1点钟这1小时谷段的转移效果就不如午间谷段或者其他夜间谷段好。
因为相比于参考价格更低的其它谷段,转移到0-1点钟会抬高零售参考价。理想的情况是一次电量的转移既能够把电量从零售分时价格高的时段转移到价格低的时段,又能够把行政峰段的电量转移到行政谷段。
有了上述这些认识,我们就可以量化一些分析,接下来的两篇,我们就看看分布式光伏和工商业储能对用户下网电量曲线的调整会对整体的结算电费带来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