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上周,九江天赐年产4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改扩建项目环评信息正式公开。公司计划投资超2.6亿元,在现有2万吨产能的基础上,新增合成釜、配置釜等设备,改建形成年产4万吨LiFSI的总生产规模。
作为LiFSI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天赐材料此轮扩建,一方面体现了快充、大圆柱、固态等新型电池技术加速落地带来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也表明通过规模化量产,LiFSI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快充电池在技术突破后,正迈入产品迭代、规模化放量及全场景渗透的关键阶段。快充倍率从3C、4C向5C、6C发展,产量则随着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的量产与扩产大幅增长,出货份额预计占行业总量的七至八成。
比亚迪、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及吉利等企业则持续推动刀片形态快充电池的装车提速。场景方面,快充技术的应用正从乘用车逐步向商用车、电动船舶及eVTOL等领域延展。
此外,特斯拉、宝马等头部企业推动4680大圆柱电池规模化生产,伴随高镍正极材料的使用,对电解液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综合来看,LiFSI凭借优异的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窗口、低温性能和热稳定性,成为替代六氟磷酸锂的关键选择,其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天赐材料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中透露,预计到2025年,行业整体LiFSI添加比例将提高至2%以上,为企业营收增长打开更大空间。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天赐材料LiFSI出货量(折固)达到千吨级别。
截至12月23日,LiFSI市场均价超过10万元/吨,相比之下,六氟磷酸锂价格仅略超6万元/吨(同一口径下)。尽管LiFSI的需求前景明确,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仍是关键,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从合成工艺看,LiFSI生产目前主要分为三步法和两步法。三步法包括氯化、氟化和结晶三个步骤;而两步法省去氯化环节,理论上可减少固投和原料成本,但在低成本合成、收率控制及副产物处理方面尚存技术瓶颈。
目前,主流企业普遍采用三步法工艺,其中前两步(氯化与氟化)的反应产物纯度及良品率是控制LiFSI成本的关键。
专利信息显示,天赐材料通过技术创新,提出采用易分离的N-烷基双氟磺酰亚胺代替传统铵盐,结合碱性锂盐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中的反应工艺。这种方法不仅制备步骤简化,分离提纯更高效,且物料危险性相对较低,有望显著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