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集团深入推动“136”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成功落地——8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西北能源创新发展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项目总投资50亿元,成为国家能源集团在西北区域打造的最大科创产业基地。
建成后将导入集团各产业板块研发资源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能源集团西北能源创新发展基地项目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基地规划公共服务区、科创总部研发区、科技产业孵化区、综合能源岛、铁路物流装备区五大功能分区,建成后将成为集科研、培训、科技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于一体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基地及城市绿色公园式“零碳园区”。
根据规划,公共服务区将建设总部办公楼、能源交流中心、员工餐厅、宿舍、两馆三中心(展览馆、图书馆、科技成果展示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化工产业培训中心及配套设施;科创总部研发区将导入国能集团各产业板块研发资源,入驻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陕西公司、西部能源公司、氢能公司、龙源电力、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科技产业孵化区主要建设科研成果小试、中试平台,以及电力、化工、采掘等装备与技术的高端产品与材料制造;综合能源岛主要建设地热站、氢能能源站、光伏光热站、地源水源热泵站、多模态耦合站等设施;铁路物流装备区建设铁路物流装备站及配套设施。
为推动项目签约,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领导班子曾多次赴北京与国家能源集团洽谈项目细节。在今年的5月22日,陕西省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秦汉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东一行便赴京拜会了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余兵,并前往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考察交流。
彼时,余兵表示,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在西咸新区的发展,将契合区域特点持续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企地共赢的高质量发展。
在低碳院,周东表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对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将本着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低碳院进驻,并联合打造小试-中试-示范-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一体化的科创基地。
在如今的项目进展中,低碳院的入驻已被纳入了一期规划——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超20亿元,主要建设科创基地、低碳院、氢能创新中心、智慧综合能源岛、公共服务区等功能板块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带动就业岗位1000余个,引入教授专家不低于百人。
地方发展与集团科创导向和总体布局高度契合
近年来,陕西省围绕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加快新能源基地项目落地、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培育氢能储能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全省新能源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据陕西省能源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陕西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213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42%,是十三五末2415万千瓦的1.7倍,年均增速20.4%。而陕西省西咸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积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承担了包括国家碳达峰试点在内的二十余项试点任务。
在顶层设计上,今年7月印发的《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实施方案》积极部署了加快太平镇15万千瓦“农光互补”发电和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配套基地屋顶光伏发电等一批项目实施,开展加氢站建设和氢燃料电池在分布式发电、交通运输等特定场景的应用示范,加快开展隆基“光伏+储能”、秦汉新城农村智慧储能换电等储能类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光伏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氢能产业链聚集上下游企业80家等发展目标。力争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具有西咸特色的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有效支撑碳达峰落地实施。
在人才引进、产业发展的支持上,西咸新区相继出台了《关于打造秦创原人才聚集高地进一步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关于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能的若干政策》等惠民惠企政策,拿出了譬如“给予引入人才最高每年50万元生活补贴”“对研发氢燃料电池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等举措,吸引人才产业聚集。
目前,西咸新区已拥有氢能、光伏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入驻,西安市超三分之二的氢能产业企业在新区聚集;在低碳、环保等方面承担着多项国家级试点任务——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技术等新型技术推广走在前列。
而国家能源集团本次在西咸新区规划建设的项目则与新区整体产业规划高度契合,符合集团科技创新导向和总体布局。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公司项目负责人曾表示,“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西咸新区相关产业链完善,拥有西部创新港等创新和人才资源,近年来又推出了‘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先使用后付费’等多项改革举措,非常符合我们的项目定位。”
据悉,国家能源集团在陕西省经营煤炭、电力、热力、铁路、煤化工、电力营销、煤炭运销等能源及相关业务,涉及陕西公司等15家二级单位及所属企业。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公司在8月份召开的工作会议中就明确表示要坚持创新发展,以集团西北区域能源创新发展基地为依托,强化科技创新保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总结礼泉农光互补项目取得成果,推广“光伏发电+粮食安全”发展新模式,推动“风电塔筒AI运检机器人”等项目申请专利并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