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电力储能系统发生结构性变革:一方面,数字化改造的深入使得电力储能系统遭遇不平衡难题。电力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用电需求激增的同时,暴露出供应端口短缺、区域储能不均、调配不及时以及严重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电力储能系统既充当着现

首页 > 储能 > 储能系统 > 系统集成 > 评论 > 正文

储能数字化推进电能精细调控

2024-08-14 08:28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李剑 董宏伟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电力储能系统发生结构性变革:一方面,数字化改造的深入使得电力储能系统遭遇不平衡难题。电力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用电需求激增的同时,暴露出供应端口短缺、区域储能不均、调配不及时以及严重浪费等问题。另一方面,电力储能系统既充当着现代社会的动力补充,也受到数字技术反哺,在流量监控、远程控制、智能调配、精细计量、自我优化、应急响应等环节得到可靠有力的技术支持。

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伴随生产力的进步,电力储能行业不断迸发出活力,然而电力基础设施却限制了电力的供给和储存,陈旧的储能设备与高损耗运输介质限制了电能输配,极端天气也加重了全球电能供应压力。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的兴起,各地区数据中心也逐渐投入运转,技术升级对用电量需求也呈现出指数型增长态势。

全球技术竞争激烈,力求突破储能瓶颈。电能供需不平衡和利用不充分的关键在于供需两端流通的电能即输即用,电网仅作为传输介质,无法全面监测和实时调控实现单向平衡,需通过接入储能装置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抽水储能适用条件严格,发展空间也相对有限,各国也在着力探索新型储能技术,以弥补抽水储能的劣势。据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为50吉瓦时,其中美国与中国分别占比49.8%、26.7%。为满足电能需求的日益增加,实现多元化稳定可靠的供给,我国提出建设源网荷储多元互动、智能调控、动态平衡的电力系统。

清洁能源市场活跃,进入数字化转型关键期。与传统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支撑的市场不同,清洁能源有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优势,然而受技术能力限制,现阶段难以承担主要供给任务,尤其在发电储能环节大量流失浪费。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电力储能基础建设融合是助推能源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为电力储能市场带来结构性变革,以高效、节能、绿色为目标导向的电力储能不仅在功能上迎来革新机遇,也在根本上接受集成化、平台化、系统性调整。

数字化改造面临难题

电力系统作为重要的民生支柱和关键基础设施,而电力储能网络作为电力信息流转中心,不仅承担着关键信息汇总和重要指令输出的任务,更是智能调控的核心组成,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有着重要作用。电力储能数字化改造已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实践中却面临诸多难题。

一是数字核心技术不扎实。尽管我国电力系统迈入智能改造阶段,却欠缺数字支撑的核心优势,现阶段储能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只是简单做加法,并未掌握数字化改造、智能化控制的核心优势。同时,受到下游价格影响,储能企业普遍面临着降本压力,依赖集成组装的储能企业无法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是算法算力调度不佳。可调度能源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尽管鼓励企业以并网的形式参与到电力市场调峰行为中,然而受量级和成本限制,许多储能设施建而不调。同时,缺乏统一的参数与对接系统,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数据交换和服务平台,企业合作和资源管理调配始终存在区域壁垒。

三是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尽管电力储能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但多样的组件和复杂的管理模式增大了电力储能监管难度,我国电力储能系统不仅需要监测和控制模组,更需要关键区域细化安全管理技术和精准灵活的防护网建设,以应对进化迅速而复杂多样的网络攻击,任一环节遭受攻击或功能失灵都会对电力储能造成渗透性的破坏,电力系统或将面临整体性的崩坏和修复阻碍。

筑本培基推进数字化改造

为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基础性民生建设,推进现代产业链提速升级,筑牢新质生产力培育基础,应进一步强化电力储能网络建设,促进基础性供给的平稳秩序。

首先,预防导向,加强电力储能网络基础管理能力。严格落实流程岗位安全责任,协调权属权限与实际工作任务的差异,警惕疏忽大意导致的管理漏洞,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加强入市企业监管,建立行业标准和配电制度,鼓励企业自主储能和需求调节,防范空壳企业的非正当竞争对行业基准的破坏。

其次,动态监控,提升电力储能网络安全风险对抗性。重点监测城市服务和工业关键设施,加强流量异常监测预警响应,及时制止资源浪费或截流的不法行为。提高自救能力,鼓励企业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安全保护措施,进行自主储能和需求调节预备。与重点企业合作,建立跨区域援助通道,保障紧急情况下公用和重要民生的基本供应。

再次,长效治理,深化电力储能网络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自研核心技术,开展评估合作,强化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区域试点,探索不同地形下低成本低门槛的电力储能技术,利用清洁能源技术优势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合作签署区域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跨国跨地区储能系统合作,推动储能网络综合治理。

(李剑系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宏伟系东南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