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催化剂是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系统的核心部件,能最大限度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被称为绿色煤电的“芯片”。随着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脱硝催化剂使用量快速增长,如何处置失活脱硝催化剂成为行业新挑战。
在内蒙古乌海市,国家能源集团科环集团龙源环保建成的全国首套失活脱硝催化剂资源化利用生产线上,失活的催化剂经过清灰清洗、活性植入等数道工序后,宛若“新生”,变废为宝。
7月15日,这项由龙源环保等9家单位共同研发的“废烟气脱硝催化剂资源化利用技术”,在成果鉴定会上受到院士专家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龙源环保内蒙古催化剂公司董事长王佩说:“成果能够快速落地,关键在于公司持续推进改革与创新。”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龙源环保把握创新与改革的内在逻辑,深入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科改行动”的工作要求,坚持以改革赋能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引领行业,不断实现破局、迎来变局、开创新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021年、2022年,龙源环保两度荣获国资委“双百行动”企业标杆,获评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营收年均增长15%,研发投入年均增长40%,2023年利润同比增长113%,研发投入3.8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收入6.1亿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坚持刀刃向内
狠抓改革促破局
2018年,随着能源环保领域市场形势变化,龙源环保经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必须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战胜挑战。
在龙源环保的基因里,从不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锐意改革的决心。公司领导班子迎难而上主动请缨,经国家能源集团推荐,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定,龙源环保被列入全国447家“双百行动”综合改革企业之一。
要推进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决心。早在改革伊始,龙源环保就建设以“亮剑”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制定员工行为“八项守则”,着力锻造敢于攻坚、勇于亮剑的干部员工队伍。公司持续开展宣讲弘扬三十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危中求机、创新立企、服务业主、依靠员工”四大基因,更提升了改革信心、增强了改革共识,持续夯实了主动改革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
龙源环保主动以改革破题,抓住改革新机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全面优化部门设置,打造了事业部“小前台”、业务中心“大中台”、职能部门“强后台”的内部高效协同机制,围绕创新需求组建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部、企业管理与法律事务部、培训中心、信息与数字化部,为科技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公司全面梳理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8大类159项关键业务流程,形成7个方面重点管理授权清单,以制度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对各管理主体进行系统升级改造,精简制度近1/3,决策审批效率提升30%,结算周期和采购周期均缩短15%。
改革实施以来,龙源环保综合运用改革“政策包”和“工具箱”,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增强活力、提高效率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打破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相互流动的限制壁垒,架起互通桥梁,11 名有技术背景优势的管理人员转至专业技术序列,继续在安全环保、技术研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公司分层分类实施考核,彻底实现“干好干坏不一样”,浮动薪酬占比超过60%,根据考核结果拉开薪酬差距,树立起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理直气壮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2021年,龙源环保催化剂板块率先落地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成为国家能源集团20家中长期激励示范单位之一。
龙源环保上下一心、协力奋进,以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与成效打造了具有市场化特征的改革品牌。公司改革经验入选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案例集》,在国资委专题会议上2次交流发言,吸引十余家企业到公司调研学习,改革影响力持续增强。
深化改革创新
驱动发展迎变局
改革征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为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2023年龙源环保再次出发,成为全国13家由“双百”转为“科改”的示范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以改革作为点火系,龙源环保点燃创新引擎,释放创新发展驱动力。以集团公司“三支队伍”建设方案和科环集团“彩虹人才”计划为指引,龙源环保建立了 3+7+N“彩虹人才”发展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引进、用好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对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研发实施“揭榜挂帅”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活力。龙源环保4人入选集团“三支队伍”,10人入选科环“三支队伍”,打造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龙源环保不仅培育创新人才,更打造优秀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沃土。为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龙源环保着力建设良性运转的创新机制,打造能源环保创新技术“策源地”。公司着力加强与集团内外部科研力量协同,充分发挥2个国家级、6个省级创新平台,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创新主体作用,建成灵活高效的创新体系,探索实施内创业和创投示范,精准实施科研人员激励考核,释放创新活力。
今年年初,龙源环保设立五大工程技术和研发中心,大力推进CCUS、氢能与储能、新能源固废、水处理膜、催化剂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示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氢能与储能中心重点负责的榆林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项目是国内首个融合氢储能、电化学储能和热储能的示范项目,也是集团十大科技项目“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工程。今年7月中旬,储能、储热系统已进入调试、消缺阶段,制氢系统建设也即将完工,预计8月进入1000小时试运,建成后为集团下一步大规模开展新能源与煤化工装置耦合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龙源环保始终坚持联合创新、自主创新双向互动,把研发方向锚定在行业顶尖水平的同时,更注重研发技术成果市场应用,打造“研发+示范”的“双向奔赴”,支撑火电清洁化,助力集团60%装机容量的火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泰州、大同CCUS“首台套”项目落地;支撑火电转型发展,提出了“一心两脉、多元融合”发展路径,在常州、青山等城市电厂落地污泥耦合发电项目10个。
近年来,龙源环保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承担“863”“973”和国家重大专项等研发项目22项,获得专利授权近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56项。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占集团公司比例超过10%,名列三级单位第一,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
增强核心功能
转型升级开新局
转型升级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龙源环保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战略转型,聚焦国家战略,围绕国之所需、响应集团号召,以服务集团主业减污降碳和绿色清洁化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能源环保优势产业。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通过不断优化企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龙源环保以“三个转变”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持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
——实现由单一工程建设向多元业务发展模式转变。建立以工程示范为依托、以运营运维为保障、以装备制造为支撑、以检测咨询为补充、以资本运作为引擎的新发展模式。
——实现由单一大气治理向多元治理能力提升转变。持续服务集团新建火电机组环保岛建设;实现水处理高端膜产品国产化替代,降低采购成本约20%;支撑“无废集团”建设,推进煤基固废、新能源固废和危废处置基地建设。
——实现由单一响应市场向助力主业解决难点问题服务方式转变。支撑电力部编制综合能源三年规划,支撑集团内多家企业开展综合能源业务转型,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一厂一策”,多联供、火储联合调频、固废协同处置等重要场景在多个电站实现示范。
对“三个转变”感受最深的无疑是身处变革之中、以实干推进变革的龙源环保人。龙源环保固废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金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李晓金转战公司新成立的固废事业部开拓新业务,面对技术不先进、市场不规范、模式不成熟等一系列难题,他明白:“要想包揽‘瓷器活’,必须打造‘金刚钻’!”
李晓金牵头组建技术攻坚团队,瞄准污泥耦合发电业务开展技术创新,对比分析、模拟求证、制定方案,专项会议室的灯变成了“长明灯”,团队办公室变成了“大车店”。经过三年的潜心专研,龙源环保研发的大型煤粉锅炉协同处理城镇生活污泥关键技术获评国际领先,团队积极打造行业引领,在江苏常州、湖北武汉先后打造了污泥干化协同处置1.0、2.0示范项目,助力解决“污泥围城”困境。截至今年7月,已投运10个项目,处置规模达到100万吨/年,正在规划建设10个项目,基本完成了全国污泥业务版图布局。
创新不止、实干不止。龙源环保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紧盯能源环保行业前沿,抓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全钒液流电池核心技术攻关,在博鳌落地示范项目,布局储热业务,投运榆林高温储热项目。同时,培育产业链“链长”,打造行业引领力,巩固工业烟气治理行业领军地位,培育固废处置、综合能源服务、环保装备制造、CCUS等行业龙头产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改革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龙源环保将继续聚焦价值创造,锚定科技创新,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坚持将“科改行动”作为落实国家能源集团“三紧三非”要求的重要抓手,不断巩固公司治理、运维、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减污降碳、节能增效、智能化发展上持续发力,发挥专业化优势,为集团清洁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原标题:全面深化改革 | 改革浇灌“科技花” 创新结出“产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