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数智技术与电力技术的融合赋能愈发凸显,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燃煤电厂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集团公司“十四五”期间首个百万千瓦级燃煤智慧电厂项目,新余第二发电公司围绕“无人干预,少人值守”目标,构建起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体系,将电厂由传统的工业生

首页 > 火电 > 智慧电厂 > 企业 > 正文

新余,科技重塑燃煤电厂

2025-07-07 08:36 来源:大唐集团 作者: 吴晓江 伍鲲鹏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推进,数智技术与电力技术的融合赋能愈发凸显,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燃煤电厂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集团公司“十四五”期间首个百万千瓦级燃煤智慧电厂项目,新余第二发电公司围绕“无人干预,少人值守”目标,构建起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管理体系,将电厂由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向数智化方向不断推进,实现了主动安全、绿色环保、灵活高效。

5月23日,新余第二发电公司“燃煤电厂智慧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技术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是大唐人在新余打造智慧电厂取得的最新成果。该项目围绕“智能控制、数据驱动、全链协同”三大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构建了覆盖电厂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体系,打造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智慧燃煤电厂的样板工程。

如何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将信息技术与能源工业深度结合,推动传统燃煤电厂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跃进,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新余第二发电公司从初步设计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建设的过程,就是一段探索、前进的过程。新余第二发电公司在统筹考虑智慧电厂所需的各类应用资源、数据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资源的同时,按照集团公司智慧电厂建设要求,对智慧化电厂建设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新余第二发电公司以前瞻性战略布局,搭建起智慧电厂总体框架,用最前沿最先进的科技,赋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打通虚拟与现实、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界限,实现电厂的智慧化运行。

新余智慧项目总共包括三大模块:自主可控智能控制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燃料管理系统。它们共同形成覆盖“控制-管理-作业”的燃煤电厂智慧化转型技术体系,最终达到减员增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精细化程度的目的。

——新余第二发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易晓波介绍道。

通过智慧化管控,燃煤系统在减员28人的同时实现效率提升,成为行业新标杆;通过不断强化集中管控能力和智慧化水平,机组调频调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边是参与人数的减少,一边是效率的提升,这就是科技赋能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余第二发电公司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和系统,均为国产化自主可控设备,从基础设施上保障了电厂信息的安全稳定。总工程师阳超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的建设成果,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上,更形成了完整的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安全系数非常高,相关技术标准已纳入行业规范。”

在数字化转型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新余第二发电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全流程智慧燃料管理系统,提升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水平。

清晨的电厂,一辆50节车厢的火车刚刚卸完煤,正静静地停在铁轨上。发电部输煤专工李军民指着卸煤区的一台机器,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摘、复钩机器人。

火车的车厢一节连着一节,卸煤时需要摘钩断开连接。传统燃煤电厂如何操作摘钩?需要职工亲自上手,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风险。为此,新余第二发电公司根据现场环境和作业要求,研究与应用了一种具备高精度定位和灵活运动能力的摘、复钩机器人,通过3D相机和图像处理算法,实时准确识别车钩的位置和姿态,定位精度达±1.5mm,结合运动规划算法,实现摘钩、正钩、复钩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几十节车厢,被摘、复钩机器人拆掉再连接,接卸煤的效率大大提高。

煤场是一个巨大的空间,燃煤堆放在什么位置?煤质信息是怎样?存量是多少?新余第二发电公司打造了基于激光扫描建模与燃料特征码技术,能够实时生成煤场三维数字孪生模型,精确了解每一批次煤的信息。是褐煤还是烟煤,是余量充足还是不足,是堆放在东面上层还是西面下层……所有信息在屏幕上一眼可见,完全摆脱对“个人熟悉”的依赖。当锅炉燃烧需求出现新变化时,这项技术能够动态优化配煤掺烧策略,确保燃煤高效利用,降低发电成本。

长长的输煤皮带存在撕裂、跑偏、着火等问题,问题往往不易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处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增加巡检的人数与频率吗?在输煤控制中心,李军民指着屏幕向记者介绍道:“你看那道曲形的激光,紧贴皮带底部和翘起的边缘,能快速发现皮带撕裂、跑偏等问题,还可以感知高温风险。”新余第二发电公司研发的基于高精度非接触式检测算法,采用激光三角测量与机器视觉技术,对输煤皮带进行不间断扫描,任何缺陷都能第一时间被发现,极大程度保障了输煤系统的安全。

除了这些,新余第二发电公司在燃料管理方面还研发了“全流程斗轮机无人值守系统”“煤炭验收采制化存业务全流程无人化运行”等等技术,打造出“无人化、标准化、可追溯”的智慧体系。大量最前沿的科技被运用于生产,让每一道工序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被消除,各环节实现精密高效运作,最终取得盘煤误差率低于2%、人工干预率降低95%、调度效率提升60%的成绩。

目前,新余第二发电公司一次调频合格率提升至93%,深度调峰能力达20%额定负荷……机组超强表现的背后,是基于国产自主ICS三级分布式智能控制平台的一系列创新。

集控室的屏幕巨大,上面显示着海量数据,且处在实时变化中。传统燃煤电厂的监盘人员需要随时掌握最新的设备参数变化情况,“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是传统人工监盘的一大特点。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发电部副主任张灵风介绍说:“我们的智慧监盘系统,把复杂工况转化成可视图标、趋势曲线、预警信号,能先于人、多于人、准过人地发现异常,实时推送潜在预警风险并优化指导意见。运行人员可一键调取关键参数,快速掌握设备状态,及时地调整。人被解放出来,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分析工作。”

在传统燃煤电厂,调峰能力达到30%额定负荷就已经算很不错的表现,而要达到20%额定负荷需要机组拥有更强大的自动控制水平。在集控中心,维护部热工专业主任张宇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创新应用智能转态深度调峰控制技术,实现全自动一键转态和湿态协调功能,解决了机组20%—30%之间的负荷调控难题。”

除了这些创新,新余第二发电公司还构建了预测控制与模糊控制双核驱动的机组智能协调优化体系,提出了“模糊决策-蓄热模拟”协同的调频性能优化策略……一系列的创新,覆盖了生产的全过程,提升各环节的运行能力,终于实现调频调峰行业先进水平,年增收益超过2000万元。

智慧电厂并不是单单引进某一项技术、某几台设备,实现某些方面工作的优化升级,而需要将传统的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与先进技术充分融合,新余第二发电公司正是以“大唐技术”“大唐方案”,推动传统燃煤电厂向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方向加速迈进。

当今,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双碳”目标深刻影响电力行业发展,燃煤电厂必须全面创新,将新技术、新设备投入生产,在新型电力市场建设中实现机械化减人、智慧化替人,更好担负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电力的责任。

——江西分公司副总经理金安谈起智慧电厂建设时,踌躇满志地说。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基层行|新余,科技重塑燃煤电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