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下我国发电产业结构、技术、体制与经营方式的演变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忠富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洱岽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01发电产业结构的演变(1)煤电装机占比逐年下降2014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突破13.75亿千瓦,其中煤电8.25亿千瓦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报道 > 正文

能源革命下我国发电产业结构、技术、体制与经营方式的演变

2024-07-16 11:33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 作者: 谭忠富 赵洱岽

能源革命下我国发电产业结构、技术、体制与经营方式的演变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谭忠富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洱岽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

01

发电产业结构的演变

(1)煤电装机占比逐年下降

2014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突破13.75亿千瓦,其中煤电8.25亿千瓦,占比60.02%。截至2023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达到29.20亿千瓦,其中煤电11.60亿千瓦,占比39.90%。10年间,煤电装机占比从超过六成逐年下降至不到四成(见图1)。

1.jpg

(2)新能源装机及占比逐年提升

2014年底至2023年底,风电累计装机从11461万千瓦增长至4.4亿千瓦;光伏累计装机从1280万千瓦增长至6.1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9.27%增长至35.96%(见图2—图4)。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国发电总装机约31.7亿千瓦,其中光伏约6.6亿千瓦、风电约4.6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约37.3%。预计2024年底,发电装机将达到32.5亿千瓦,其中风电5.3亿千瓦、光伏7.8亿千瓦,新能源发电占比将达40%。

国家能源局有关文件指出,推进676个县(市、区)屋顶光伏试点,并且试点应满足如下要求:学校、医院总面积40%及以上可安装光伏,工商业屋顶总面积30%及以上可安装光伏,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20%及以上可安装光伏。假设每个县安装20—30万千瓦,676个县屋顶光伏年发电量可达1800亿千瓦时,相当于全社会用电量的1/40。江苏正在大力推进园区屋顶光伏、铁路沿线光伏、高速公路沿线及服务区光伏、沿海滩涂及采煤塌陷区光伏,以及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昆山要求国企厂房屋顶面积100%安装光伏。中国邮政计划在全国各地经营场所屋顶安装光伏,预计可达550万千瓦,按年发电1000小时计算,年电量55亿千瓦时。我国城乡建筑屋顶250亿平方米,按照215瓦/平方米的安装标准开发屋顶面积的25%,就可实现装机7.5亿千瓦,以年发电1000小时计算,年电量可达7500亿千瓦时。

可见,我国新能源装机比重仍将逐年上升,煤电装机比重逐年下降,清洁替代是大势所趋。

我国新能源发电设备出口创汇也在逐年增加。2021年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2022年光伏组件出口158.5吉瓦,同比增加58%,逆变器出口额89.8亿美元,同比增加75.4%。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60吉瓦,其中90%以上组件来自中国。民营企业晶科公司光伏组件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超44吉瓦,累计出货量超100吉瓦,相当于全球每10块光伏组件中就有1块来自晶科。2023年,风电装备出口额近49.3亿元人民币,顺差达49.1亿元;叶片、发电机、变速箱的产能在全球占比分别达60%、65%、75%。我国风电设备累计出口达1193万千瓦,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的近六成。

(3)发电企业开辟储能业务

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三峡、国家能源集团、华润电力、协鑫集团等纷纷进入储能领域。中国三峡已在十多个省市取得3450万千瓦的抽蓄储备资源。

我国抽水蓄能累计运行装机约5130万千瓦。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蓄电站48座,装机6890万千瓦,一年核准规模超过之前50年投产总规模;2023年,核准抽水蓄能电站35座,装机4560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已纳规抽蓄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十四五”期间拟开工1.8亿千瓦,“十五五”期间拟开工8000万千瓦,“十六五”期间拟开工4000万千瓦;抽蓄运行容量将从2025年的6200万千瓦增至2030年的1.2亿千瓦左右,年均增长14.1%。

新型储能主要包括锂电池、压缩空气、飞轮、液流电池、氢(氨)储能等。2024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10%,其中锂电池储能占比超过95%;2023年全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21.5吉瓦/46.6吉瓦时,3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是“十三五”末装机的近10倍。

锂离子蓄电池是我国蓄电池出口额最高的单一产品,2023年前9个月,蓄电池及零件对美出口额5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对德国出口额95.3亿美元,同比增长37.2%;对韩国出口额62.9亿美元,同比增长68.5%。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73吉瓦时(以终端口径统计),同比增长60%,其中我国储能电池出货约159吉瓦时,占比92%。

02

发电产业技术的演变

(1)智慧电厂

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配电装置、给水系统、供水设备、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燃料储运设备等,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对大数据经过智能算法进行挖掘;通过物联网对燃料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进行数字驱动及智能管控,实现发电过程中的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达到低排碳、低成本的经济运行。

(2)虚拟电厂

聚合不同类型的可调度和不可调度、可控制或灵活负载、分布式发电系统,形成集群,包括微型CHP、小型气电、小型风电、光伏、小型水电和储能系统等,由中央机构控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峰值负载电力或跟随负荷进行向上向下爬坡、深度调峰与顶峰,其可以替代传统的发电厂,减少碳排放,提供更高的效率和灵活性。如国家电投与苏州供电公司聚合49个站点,包括光伏站点31个、储能站点6个、产业园站点2个、码头换电站点1个、大用户可调节用电站点9个,其聚合的负荷在尖峰时段可下调110万千瓦,在低谷时段比正常功率可上调130万千瓦。华能浙江分公司聚合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充换电站、楼宇空调、源荷储互动,实现30万千瓦的调峰调频。

(3)海上风电

我国海上风电技术领先全球。截至2021年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777万千瓦,当年新增169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海上风电的80%;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5760万千瓦,我国累计达3051万千瓦,占全球的53%。从2018年到2023年,广东海上风电单机从3兆瓦升为5兆瓦,再升为8兆瓦,再升为12兆瓦,再升为16兆瓦;从固定式风塔发展为漂浮式风电机岛;从离岸10千米,升为40千米,再升为110千米。

(4)氢储能及发电

氢储能是长周期、大规模新能源的最佳储能方式。发电侧集中式氢储能,即电解水储氢发电,或用于煤电、燃气机组的掺氢燃烧。2021年12月国家电投荆门绿动电厂在运燃机实现15%掺氢燃烧运行;2022年9月实现30%掺氢燃烧运行。广东省能源集团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计划实现10%掺氢燃烧,2023年5月进入分步调试阶段。

(5)光热发电

2023年,国家能源局《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年新增开工约300万千瓦。截至2023年底,11座光热电站并网发电,兆瓦级以上光热发电机组累计容量达58.8万千瓦。在建和拟建光热发电项目超40个,总装机约480万千瓦,预计2025年全部建成。光热发电技术包括塔式光热发电与槽式光热发电。如中国能建、中国电建、首航节能新能源公司开发的塔式光热电站,自带11小时熔盐储热系统,理论上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

03

发电产业体制的演变

(1)发电企业经营增量配电或者微电网

国家电投、协鑫集团、国投电力、中电国际发展公司、贵州乌江水电、中广核、云南文山电力涉足增量配电业务。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其中包括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涉及新增光伏装机899兆瓦,新增电储能装机超过150兆瓦,以及各种热储能等。昌盛日电、阳光电源、协鑫集团等民营企业以及京能集团进入微电网领域经营。微电网技术涉及多源互补、多能转换、多网互通、多储互济、多荷互代。

(2)发电企业组建售电公司

电改9号文提出多途径培育6类市场售电主体,明确“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和组建售电公司进入售电市场,进行直接交易的同时从事售电或配售电业务”。五大发电集团先后成立12家售电公司;三峡、神华、华润、中国广核、粤电、福建福清核电等也纷纷成立了售电公司。

(3)新能源发电主体多元化

中国大唐、国家电投、国家能源、中国华电、中国华能、华润、中国三峡、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宝武集团等央企以及建投能源、江苏新能源、京能集团、湖南能源集团、天津中绿电等地方企业先后成立35家新能源企业,业务涉及光伏、风电与储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分别进入新能源发电领域;中国广核已开发1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中核已开发1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中国能建已开发9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中国电建已开发9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到2022年底,中煤集团新能源装机200万千瓦,储备规模300万千瓦,规划规模3000万千瓦。新奥集团大力开发泛能网项目,以及地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

(4)民营企业进入新型储能领域

宁德时代、中储国能、亿纬动力、鹏辉能源、海基新能源、力神、远景动力、中创新航、中天科技、派能科技、晶科、比亚迪、宁德时代、南都公司等纷纷踏足新型储能。

(5)民营或股份制企业开发抽水蓄能

华源电力公司、协鑫、金风科技、新天绿色能源公司、浙江新能公司等纷纷进入抽蓄领域。

04

发电产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1)售电领域

电改9号文提出,深入推动增量配电业务改革,陆续实施了5批483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多途径培育6类市场售电主体,明确“允许发电企业投资和组建售电公司进入售电市场,进行直接交易的同时从事售电或配售电业务”。我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逐年增长。全国注册售电公司约5000家。发电企业成立的售电公司具有明显的谈判优势。国家能源、国家电投、华能、华电、大唐、华润、中国广核、三峡、华润电力等大型发电企业以及地方发电企业陆续成立售电公司。2023年,山西地区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的两大售电主体竞争工商业用户,发电企业的售电量高出电网企业售电量将近1/3。

(2)综合能源服务领域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进一步放开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等领域节能环保竞争性业务,鼓励公共机构推行能源托管服务。五大发电集团与一些发电企业积极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商,均成立了综合能源专业公司,专业化拓展综合能源业务。如协鑫集团在苏州工业园区参与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包括2个天然气热电联产中心、3个区域能源中心、10个分布式能源站、1000辆电动汽车和2个充电站、50兆瓦屋顶光伏、150千瓦微风发电、100家需求响应企业,形成一个100万千瓦清洁能源系统。利用屋顶与车棚开发光伏与光热;园区里开发微型风力发电;电动车充电桩白天充电消纳屋顶光伏,夜间充电消纳风力发电;通过地源热泵消纳夜间风电,把新能源电力转换为热能;通过天然气冷热电联产提供电能与冷热能,并对风光发电进行调峰调频;通过电化学储能,在风光大发时储能,高电价时放电,削峰填谷。

(3)电力辅助服务领域

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特征,如华北地区出现过连续58小时无风,东北地区连续92小时无风,西北地区连续120小时无风,华中、华东地区出现8天持续无光,湖南、江西出现10天持续无光。新能源发电往往与负荷需求不相吻合,极热无风,极冷无水,极冷无光;北方一些省份冬季21时至次日5时为风电的高位、负荷的最低位;南方一些省份夏季20时至23时为负荷的高位,但光伏出力为零,12时至14时为光伏出力最高位,但负荷处于低位。2022年,我国新能源装机比重虽接近30%,但发电量比重仅能达到13.7%;火电以51.9%的装机比重贡献了66.0%的发电量。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辅助服务费用共278亿元,占上网电费的1.9%,市场化补偿费用204亿元,固定补偿费用74亿元;调峰补偿167亿元,占比60.0%;调频补偿54亿元,占比19.4%;备用补偿45亿元,占比16.2%;火电企业获得补偿254亿元,占比91.4%。

(4)电力现货市场与绿电市场

2017年8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2021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文件,选择上海、江苏、安徽、辽宁、河南、湖北6省市为第二批电力现货试点。现货市场建设目的更多的是促进新能源进入。2021、2022、2023年,国家电网区域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分别为2137亿、3465亿、5515亿千瓦时,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总交易电量比例分别为28.3%、38.4%、45.3%;其中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山西均超过500亿千瓦时。2023年,国家电网区域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均价0.381元/千瓦时,浙江、江苏、安徽、江西超过0.45元/千瓦时,青海0.25元/千瓦时,华东0.426元/千瓦时,西北0.281元/千瓦时。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2021年4月发电结算均价0.193元/千瓦时,10月结算均价1.115元/千瓦时。2022年0元价格结算1217小时,最高价1.5元/千瓦时结算出现681小时;3月4日连续17小时出现0元价结算;8月9—13日连续120小时出现1.5元/千瓦时结算。2022年省间现货市场,送往江苏省的电力,7月发电结算均价1.5491元/千瓦时;送往浙江省的电力,7月发电结算均价2.21元/千瓦时,尖峰时段发电结算价出现过6元/千瓦时、10元/千瓦时。甘肃电力现货市场,2022年,最低价0.04元/千瓦时结算出现951小时;最高价0.8元/千瓦时结算出现1468小时。山东电力现货市场,2022年,负电价结算出现176次;-0.08元/千瓦时结算出现135次。2023年5月1—2日,连续22小时出现-0.085元/千瓦时结算;2023年4月,实时市场的平均价差为0.93元/千瓦时,最高价差为1.38元/千瓦时,最低价差为0.439元/千瓦时。事实证明,只要运行电力现货市场,就会出现负的结算电价,如欧盟2023年出现负电价6470次。

2021年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绿电交易954亿千瓦时。2023年,国家电网区域成交611亿千瓦时,月均51亿千瓦时,10—12月成交均价区间0.435—0.454元/千瓦时,均价为0.444元/千瓦时。对应绿证交易,2021年9月16日至2023年12月交易3867万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