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白色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海边,叶片带着轻盈的节奏随风翩然旋转;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近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盐城市射阳低(零)碳产业园,在黄海之滨的江苏盐城市射阳县,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射阳拥有滩涂109.7万亩,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7.6米/秒,蕴藏着丰富的“风光”资源,全县太阳能、风力等新能源年发电量高达37亿千瓦时。这些电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对环境更加友好,也被称作绿电。
发挥巨量的绿电资源优势,射阳持续提升制造业“含绿量”。2022年,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区启动建设之初,就选择了差异化策略,将招引目标瞄准了对绿电绿证有需求、对碳排放有要求的项目。近两年来,随着远景能源、中车时代、天顺风能等项目和科创平台接连入驻,集风场开发、装备智造、科创研发、检测认证、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在这里逐渐成形。
走进盐城射阳低(零)碳产业园内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的150米级海上风电叶片智造车间,红白相间的风电叶片如羽扇般排列,蔚为壮观。在这里,智能化网络体系在此实时监控能耗,周围的路灯也能通过光伏和风扇发电,减少外来电力的使用。公司副总经理郝肖军表示,目前公司的一二期工厂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达1400万千瓦时,仅靠此一项工厂每年就能减少碳排放约3000吨。
“随着出口贸易对产品碳综合认证、碳数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企业急需一个具备碳足迹追踪能力的园区来提供支持。”站在射阳港零碳产业研究院智能物联数字管理中心大屏前,能清楚地看到多家企业不同功能区域的碳排放情况。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说,作为零碳产业园区“大脑”和“中枢”,研究院在权威认证机构牵头下,联动智库单位以及园区龙头企业,探索制定适应国际规则的碳足迹认证和零碳园区建设标准体系,为企业开展碳排放碳足迹一站式服务和绿电绿证交易。
今年5月,产业园成立了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为园区绿电市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更多入驻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我们力争全年实现绿电交易500万千瓦时,绿证交易超1000张,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双喜表示。
在射阳,除了服务产业发展,更多低碳应用场景正在走入生活。大楼外墙铺设表面光伏板,楼下是光储充一体化车棚,路边有风光储一体化路灯……在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记者还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名为“零碳社区”的企业员工生活配套服务区域内,几乎所有的生活场景,都可以实现绿电直供。
“通过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零碳社区每年发出的绿电就有250万度,在完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还能余电上网。”陈双喜边走边向记者介绍,零碳社区通过搭建智慧物联综合管理平台,对生活领域各环节进行分析、预警、管控和评价,进一步引导居民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据了解,零碳社区于2023年1月开工建设,占地75亩,主要建设有职工公寓、人才公寓、食堂、商业综合体以及地下建筑等其他附属设施。目前,职工公寓和食堂已经投入使用,人才公寓和商业综合体也基本竣工,可入住专家人才、产业工人3500人以上。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通勤需求,产业园还配备了一辆科技感十足的“零碳巴士”。全车长30米,双车头,特别的是它可以通过车顶光伏、绿电充能、电池储能等方式确保车辆运行。借助车载传感器,巴士能够精准地行驶在既定的“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更加便捷环保。
“向绿而行、逐梦蓝海,我们奋力跑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射阳县县长王宁说,射阳将锚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加快打造绿电应用示范地、绿色产业集聚地、绿色标准策源地,为高质量发展构筑起硬核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