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行业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超充时代”。随着地方政府大力推进超充网络建设,超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在积极合作,推动超充生态建设。高热度背后,还要注意以需求为导向落地超充场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州市宣布将打造“超充之城”。这是自深圳、广州、重庆等地

首页 > 输配电 > 配电自动化 > 评论 > 正文

超充站建设不可一哄而上

2024-06-12 09:43 来源:中国能源报 

不少行业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超充时代”。随着地方政府大力推进超充网络建设,超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在积极合作,推动超充生态建设。高热度背后,还要注意以需求为导向落地超充场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州市宣布将打造“超充之城”。这是自深圳、广州、重庆等地提出建设“超充之城”后,又一座城市宣布加入该行列。

超充俨然成为充电行业2024年的关键词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超充作为补能方式之一脱颖而出。不少行业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超充时代”。随着地方政府大力推进超充网络建设,超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在积极合作,推动超充生态建设。不过,高热度背后,还要注意以需求为导向落地超充场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超充之城”再添一员

目前在福州市已落地的“榕城小福数字能源”示范站,可实现“充电一秒一公里”。该站配备3台华为全液冷超充主机、6台液冷超充终端、15台快充终端。其中,液冷超充终端的最高充电功率可达600千瓦,最快充电速度将近充电1秒续航1公里、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50.39%,创历史新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汽车市场正式迎来变局时刻,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在续航和补能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可以预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井喷期。为了实现与燃油车时代类似的补能体验,充电网络开启了“超充新纪元”。

对于建设“超充之城”,多地出台了明确规划。比如,广州计划在今年基本建成“一快一慢、有序充电”的充换电服务体系;重庆计划到2025年底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桩4000个以上。

“如今,深圳市出租车、大巴车的平面广告都在宣传‘超充之城’建设。”充电行业资深人士杨希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不由地赞叹,“能够让市民对规划有感知,这点做得非常好!”

据公开报道,目前深圳已初步构建了遍布全城的超充服务点位,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双双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6月5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公共品牌标识使用指引》,进一步推广应用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公共品牌标识,深圳充电公共标识以及“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深圳超充”“深圳快充”等相应品牌和衍生品依法享有独立、自主的完整知识产权,且受法律保护。

杨希表示,超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进一步改善充电体验,降低运营车辆用车成本。目前,超充是充电行业的新亮点,可以带动新技术发展。各地积极部署超充网络,将推动行业加快布局超充车辆。

合作成为行业主旋律

“超充之城”的建设,需要超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目前,包括车企、运营商、设备商、电网、政府等在内的多主体正协同发力。

车企相继推出800V高压超充车型,并且积极自建超充网络。此前,比亚迪、极氪、方程豹等品牌都推出了搭载800V高电压平台的车型;广汽集团宣布昊铂Hyper GT将推出“全球款”车型,也支持800V高压超充;小鹏汽车目前在全国有1000多座超快充站,并定下了2025年底实现3000座超快充站的目标;理想汽车年底将建成超2000座理想超充站、超1万根理想充电桩。

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也密集发布了“超充”电池新品。比如,宁德时代发布了神行PLUS电池,电池续航能力达1000公里,同时具备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的快充能力;欣旺达发布了全新闪充电池3.0,充电峰值倍率达6C,仅需10分钟就能充电至80%SOC;亿纬锂能发布了硅基时代下的超快充技术,充电6分钟可实现增程500公里。

根据华为发布的《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5》,到2026年底,支持高压快充车型的市场保有量将超1300万辆。

基于超充产业链上下游建立的“土壤”,合作成为建设生态的主旋律。不久前,华为数字能源与多家车企、行业协会、充电运营商成立超充联盟。宁德时代也正式启动构建神行超充网络,搭建国内最大的超充服务平台。

此前,华为已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福建)有限公司、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等多方达成合作,共同开启福州“超充之城”的建设之路。

建设超充站应以需求为导向

随着超充建设提速,在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氛围下,800V高压车型也在日益普及。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目前超充技术是基于碳化硅、电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而800V高压快充车型则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结果。

超充建设意味着更大的场地、电力需求和更高的设备投入。记者了解到,目前充电运营商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偏高的投资成本和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是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小桔能源CTO廖兰新提出,“超充时代下,现存的超快充场站面临着用户体验和商户经营的双重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超充也会对电网产生影响。超充单体功率增大和数量快速增加,相当于在用户侧增加了大规模、高功率的用电设备,若发生同时充电,将对整体电网、配电网都带来较大挑战。

曹广平指出,目前,对超充的需求还未在全场景普及,主要集中在运营车辆等部分场景。因此要适度发展,不可一哄而上。地方政府参与超充建设,更应适度配套,慢慢积累经验。同时,也要解决超充建设带来的慢充桩、快充桩闲置率过高等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23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在高速公路的充电场景中,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尤为突出,节假日表现更明显。伴随高速公路充电桩设备的更新换代,基本以大功率的充电桩为主,充电焦虑正逐步缓解。

据报道,安徽省拟发布全省新能源汽车示范超充站建设指引,鼓励在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景建设示范超充站,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