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抚顺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全市工业领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首页 > 碳管家 > 碳排放 > 碳源减排 > 政策 > 正文

抚顺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2024-06-11 13:26 来源:抚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抚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抚顺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全市工业领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抚顺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辽宁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抚顺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相关规划和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来抚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重点行业碳达峰为突破,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绿色化水平,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

(二)基本原则

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坚持整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并重,将碳达峰目标要求贯穿于工业领域发展全过程,统筹各方面规划协调和衔接。各重点行业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增强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创新驱动,效率优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各方面创新发展,增强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水平,着力提升工业节能降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效率优先,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大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稳妥推进,重点突破。立足我市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偏大,单位GDP能耗下降较慢,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以钢铁、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为突破,注重源头低碳、过程减碳和末端固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目标任务。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切实发挥规划引领、资金支持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节能降碳技术创新有新突破,重点行业企业能效明显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 年下降15.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9%以上。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确保全市工业领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1.加快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发挥抚顺石化原料优势推动央地共建。强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推动高端精细化工低碳绿色循环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业主要依托抚顺高新区进行规划建设,持续壮大优势产业,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供应链水平和产品结构。扩大差异化高端品种的供给规模与质量,加快研发纯度高、品质好、性能佳安全健康特色品种,将产业链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下游产业领域延伸。赋能存量企业创新升级,围绕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各细分领域,推动省、市级创新平台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提升高新区核心竞争力。推进冶金新材料精深加工,依托核心企业抚顺特殊钢,发展面向航空航天、军工、核电等战略领域的“三高一特”产品,拓展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环保型优特钢产业发展方向;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强集成创新和技术攻关,发展高档汽车用钢、高档轴承钢、高档工模具钢、特种不锈钢、铁道提速专用钢、高温合金和高压锅炉钢管,以及其它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特殊钢材。以抚顺新钢铁为龙头,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巩固“质优价廉、量大面广”的普钢产品市场优势。聚焦装配式钢结构行业,全力推进集设计、装修、装饰和钢构料一体化的现代化绿色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一低”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严格项目审批、备案和核准。对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等要求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对行业产能尚未饱和的“两高”项目,按照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严格实施节能、环评审查,在能耗限额准入值、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基础上,对标国内先进水平准入门槛。对能耗较大的新兴产业,引导支持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深入挖潜存量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充分挖掘改造升级节能减排潜力。(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严控重点行业产能规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思路,抚顺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把“重生态重保护”的要求贯穿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着力打造全市具有引领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园区内实施项目建设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能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低、安全风险低的项目,严控限制类项目,严禁淘汰类项目。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炼油、焦化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大对过剩产能的控制力度,坚决遏制违规新增产能。利用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为主的综合标准,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依法依规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入实施节能降碳,稳步提升工业能效水平

1.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能源多元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对常规化石能源的替代,提高工业领域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加快推动清原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实现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扩大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开发和消纳。实施煤炭清洁替代,减少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用煤。鼓励企业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工业用能电气化水平。统筹企业电力供应需求,逐步拓宽电能替代领域,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实施工业电采暖、工业电锅炉、双蓄电等以电代煤(气)措施,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支持电能替代用户应用储能技术,利用低谷电力资源,降低电能替代用电成本。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积极探索电能替代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以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建设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引导推动企业开展变压器、锅炉、电机系统、风机系统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升级,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抚顺石化公司乙烯装置优化调整技术改造及配套项目(95万吨/年乙烯扩能及能效提升项目)、重整及加氢装置炼油结构优化项目和石蜡、润滑油等特色产品产能提升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快由“传统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变,加快推动抚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带动下游企业发展壮大。以望花区为核心,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冶金产业结构,推动抚顺新钢铁高炉升级改造项目、抚顺特殊钢节能环保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高附加值的冶金材料产业集聚区。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完善节能监管和服务。落实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聚集企业和重点用能设备,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用能企业要求其提出整改方案。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节能监察体系,推动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针对重点企业的主要工序、重点用能系统等查找用能薄弱环节,深入挖掘节能潜力。鼓励支持社会化专业机构帮助重点用能企业形成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碳进程。(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工业企业绿色化发展

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供应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

1.建设绿色工厂。鼓励引导企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实施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绿色工厂建设。开展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建立省级绿色工厂培育库。鼓励省级绿色工厂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实施绿色工厂动态化管理,密切关注绿色工厂企业绿色制造水平指标、绿色发展主要成效以及典型经验和做法,鼓励企业发布绿色低碳年度发展报告。引导绿色工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标改造,探索创建“零碳”工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冶金、精细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低碳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等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延伸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打造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按照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发挥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示范作用,推动抚顺胜利经济开发区、抚顺望花经济开发区、抚顺顺城经济开发区、清原县产业园区、新宾县产业园区、抚顺县产业园区等园区开展低碳循环化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实施“一园一策”“一行一策”,加强政府对各类开发区(园区)低碳循环化改造升级的指导,推动工业余热、废水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支持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厂房分布式光伏等系统开发运行。定期开展效果评估和考核,鼓励低碳循环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绿色产品供给。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支持精细化工、机械装备等行业企业,围绕低碳化、循环化、数字化等方向开展绿色设计,探索行业绿色设计路径,培育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推动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采取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的方式,依据国家绿色设计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按规定优先采购绿色产品,激发绿色消费需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促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化发展,参与绿色低碳、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引导中小企业提升碳减排能力。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加强分类指导服务,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在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中,严格审核符合工业绿色低碳制造发展方向相关要求。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应用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和工艺,推动中小企业节能降碳、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将获评绿色制造试点示范称号纳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特色化指标,引导中小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引导企业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推进重点行业有害原材料限制使用管理。推进冶金企业超低排放项目建设实施。推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开展“双超”“双有”企业、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其他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支持政策,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1.推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加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延伸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促进资源高效再生循环利用。加强行业监管,支持抚顺县危废产业园区、胜利再生资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以高新区为载体,积极发展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报废机动车拆解等。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构建线上线下并行的再生资源供应链,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支持重点企业做优环保产业,助力减污降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支持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等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谋划推进抚顺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综合考虑抚顺煤矸石资源特性和已有产业现状,重点发展煤矸石新型建筑材料、煤矸石工业原料、煤矸石土壤改良、煤矸石洗选综合利用、煤矸石砂源替代利用等主导产业,科学合理引进煤矸石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项目。加快推进望花、胜利开发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改造。依托抚顺新钢、特钢钢渣综合利用重点企业生产高品位渣钢,磁选粉,人工砂及建筑骨料。回收利用尘泥、除尘灰、铁皮配比原料二次冶炼使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体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绿色研发能力,培育绿色技术创新增长点

1.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以水泥、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聚焦低碳原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关键技术,推进生产制造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开展绿色研发。鼓励企业依托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绿色技术研发瓶颈,培育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重点项目。鼓励抚顺特殊钢、抚顺新钢铁、抚顺矿业集团等企业技术中心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开辟企业绿色发展新路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机械等行业,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气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环利用等节能降碳工程。鼓励抚顺石化、抚矿集团等重点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大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上的投资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技术和经验做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数字能效提档升级,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1.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发挥抚顺新钢铁智能化冶金全流程的示范样板作用,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加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开展绿色用能监测评价,持续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力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数字化碳管理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等领域的开发应用。推动重点用能设备上云上平台,形成感知、监测、预警、应急等能力,提升碳排放的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鼓励企业碳排放管理等涉碳软件应用,扩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碳减排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5G、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强化提升绿色低碳产业装备标准供给,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标准制修订。鼓励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机械等重点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绿色低碳标准研制。鼓励重点企业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提升上下游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助力全供应链碳减排。(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发挥抚顺新钢铁智能中心应用场景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钢铁、石化等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培育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打造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应用场景,助力行业和区域绿色化转型。引导辽宁双威环保、抚顺星环实业、辽宁特力环保等企业数字化应用,鼓励相关企业应用再生资源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中转—运输—加工处理—利用”全流程数字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重点行动

1.钢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优化产能规模。依托龙头企业技术优势,瞄准航空、航天、核电等国家战略领域的“三高一特”产品,纵向延伸产业链。优化炼钢工艺流程,推广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向电炉短流程炼钢转型,实施新钢高炉、转炉工序节能提效升级改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推进钢铁冶炼数字化转型、利用富余煤气发电、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开展近终型制造工艺技术路径研究等,研究节能及提升能效路径。推进特钢蒸汽泵改为机械泵,提高余热余能综合利用率。实施钢铁企业生产过程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罕王 傲牛矿业等一批典型智慧矿山示范建设,推动矿山企业向绿色化、智慧化方向发展。鼓励“两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冶金工程技术公司等单位开展绿色低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加快低碳冶金等关键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及推广应用。强化末端治理,推动新钢铁、抚顺特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达到企业生产过程中无组织排放以及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等方面的控制要求。到 2025 年,重点钢铁企业高炉与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效力争达到标杆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材。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严禁新增镁砂及浮选产能,菱镁行业加快退出轻烧反射窑等低效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加快水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实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调动企业依法依规执行错峰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建材产业“全产业链”开发。优化产业结构,以抚矿集团为主, 加快技术改造及项目引进,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全煤矸石新型建材的研发与成果转化,重点利用煤矸石制备水泥原料、绿色环保建材、无机保温材料、工业原料等,实现煤矸石综合利用多元化、精细化深加工,依托抚顺炭素,推进建设高端石墨电极生产线。完善绿色建材标识和认证制度,推广绿色建材。支持大宗固废在建材领域的综合利用。研发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如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余热余压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富氧燃烧、燃料替代等。不断推动传统企业向新型,绿色建材方向发展,持续提升建材产品的能效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石油化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抚顺石化调整炼化结构,实施“减油增化”,“减化增特”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推进“油蜡联产”;积极推进抚顺高新产业集团与抚顺石化央地共建,推进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链高端延伸,扩大乙烯产量,增产催化剂、新型材料染料中间体、特种蜡等特色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抚顺石化,推动加氢裂化等先进适用性技术、高效精馏系统等节能技术,实施能效提升技术改造,推动乙烯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炼油能效达到行业基准水平。到2025 年,“减油增化”取得积极进展,成品油占原油加工量比重下降。力争到2035 年形成涵盖原油加工、有机化工、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石化产业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装备制造。聚焦石化通用装备、建筑工程机械、高端履带起重机、全回转钻机等领域产品的绿色化发展需求,对铸造、锻压与热处理等基础制造工艺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电力装备及技术绿色化发展。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大气治理),推动望花区工业环保滤布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形成具备自身特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实现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大气治理)内涵式发展。推广应用一批节能、节水方面的环保装备与技术,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绿色化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对碳达峰相关工作的整体部署,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金融、能源等部门间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对地方指导,及时调度各地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进展。(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达峰路径,加大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力度。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方案,落实任务举措,开展重大技术示范,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要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碳减排信息公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宣传交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标准化组织、新闻媒体、产业联盟等机构的作用,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低碳相关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组织碳减排相关公众开放日活动,引导建立绿色生产消费模式,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