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先立后破,我国能源电力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能源结构持续清洁化,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铿锵有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持续推动能源供给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国家电网:推动能源供给革命 绿色动能更澎湃

2024-06-07 08:46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 王颂

坚持先立后破,我国能源电力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能源结构持续清洁化,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本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铿锵有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持续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

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各类能源转换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推进能源供给革命,加快能源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以电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发挥电网资源配置作用,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从需求侧看,2014年、2023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5.5233万亿千瓦时和9.2241万亿千瓦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发展,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其他行业化石能源消费向电力消费转移,我国电力需求将刚性增长。

从供给侧看,发电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4年3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5.8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2.9%,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之和突破11亿千瓦;截至2023年年底,煤电装机容量为11.65亿千瓦,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为39.9%。

既要推动形成多元能源供应体系,又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电网作用更加凸显,责任更加重大。

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公司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滚动修订公司和电网规划,持续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强电网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电网资源配置作用,统筹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全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用电需求,切实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跨省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彰显保障能源供给的信心和底气。2014年,国家决定加快建设包括“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内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特高压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和加快发展阶段。

截至2023年年底,国家电网在国内建成35项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2.9万亿千瓦时,有力促进了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力支撑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和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消纳,实现绿色电力发得出、供得上。

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奠定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坚实基础。公司持续优化完善主网架结构,增强送受端电网安全支撑和稳定运行能力;加快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持续提升配电网综合承载能力、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圆满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不断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满足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更好支撑分布式光伏等资源开发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等负荷友好接入。

以技术赋能,一项项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增添利器。多年来,公司不断探索实践,自主研究构建保障电网安全的“三道防线”,建成了仿真规模最大、计算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大电网仿真中心和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自主构建了世界上最牢固的大电网安全稳定防控体系,持续保持全球特大型电网最长安全纪录。

“稳”的基础更扎实,“进”的动能更强劲。日益坚强可靠的电网,源于公司深入学习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汇聚起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强大力量,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支撑。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我国风、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新能源既要大规模开发,也要高水平消纳,建设输电通道是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

作为我国首个以输送“沙戈荒”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工程,±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后年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可为湖南新增约六分之一的用电量。公司积极服务“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落实国家“沙戈荒”基地规划布局,全力做好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三位一体”同步建设及配套项目建设,支撑和促进清洁能源发电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远距离输送。

为进一步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提高新能源电力利用水平,公司加快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新型储能有序发展,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投资在运在建及已核准的抽水蓄能装机总容量超9000万千瓦,其中在运抽水蓄能机组总装机容量超3300万千瓦。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公司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在高海拔多端柔直、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送出、分布式光伏友好并网、电力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成果。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推进。公司联合企业、学校、机构等,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凝聚创新合力,不断探索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创新电网发展方式,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截至4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超30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6.7亿千瓦,同比增长52.4%;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0.6%。

各地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并举,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布局持续优化。公司制定实施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引领源网荷储全环节综合施策,全力做好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2023年,公司经营区域内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同比翻番,总装机容量超8亿千瓦。

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力度持续加大,助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安全水平。

我国首个分布式光伏资源开发配置平台在江苏建成,全面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效率和使用效率,服务分布式光伏产业链发展;碳排放计量系统在浙江投入使用,追踪电力“发-输-变-配-用”各环节的电力碳排放数据,实现对电力系统全链条碳排放的实时精准计量;公司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为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交易结算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接入超过560万座新能源发电场站。

这是公司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公司全面部署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利用数字技术持续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加强全网统一调度,充分发挥统一调度优势,依托大电网实施跨区跨省输送、调峰互济、备用共享,促进新能源“多发满发”。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灵活的体制机制是关键。2021年9月7日,我国第一笔绿色电力交易达成,绿电交易试点启动。从供需双侧发力,绿电交易促进市场主体良性互动,为助力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2023年,国家电网完成绿电交易超610亿千瓦时,绿证交易超2300万张。

重点电网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举措落地落实……公司以实际行动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原标题:推动能源供给革命 绿色动能更澎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