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前奏煤价先涨为敬或后劲不足——煤炭市场研报(2024年5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核心观点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50.4,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两月处于扩张区间。另据相关统计数据,受益于宏观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加上出口拉动,4月工业生产、进出口、投资等指标都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市场 > 正文

煤炭市场研报(2024年5月):迎峰度夏前奏 煤价先涨为敬或后劲不足

2024-05-31 16:16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 刘纯丽

迎峰度夏前奏 煤价先涨为敬或后劲不足

——煤炭市场研报(2024年5月)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刘纯丽)

核心观点

✦ 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50.4,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两月处于扩张区间。另据相关统计数据,受益于宏观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加上出口拉动,4月工业生产、进出口、投资等指标都较3月份增长加快,显示经济总体延续向好,社会预期持续改善。同时,4月部分经济指标环比弱于季节性,背后是实体信心不足、化债背景下地方政府存在掣肘、产能利用率低位制约制造业投资增长等因素。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经济虽持续回升向好,但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 五一小长假后,环渤海港口市场可售优质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产地煤矿保持平稳生产,但受安全检查趋严影响,部分地区煤炭供应依旧偏紧,对煤价有一定支撑。下游部分节前未补库的用户存在采购需求,贸易商挺价情绪较浓,报价连续小幅上探,价格重心上移。5月下旬气温偏高,民用电逐渐提高,此外,冶金、化工等非电行业备货需求增加,市场煤价有向上的趋势。但因需求端释放不足,本周煤炭价格已出现企稳迹象,整体成交冷清,煤炭价格的上行空间相对有限,5月28日大型煤炭企业外购价已出现回调。后续随着进入迎峰度夏用煤高峰期,市场供需博弈将加剧,预计煤炭市场煤价涨跌两难,大概率将再度陷入震荡僵持局面,短期内亦不排除回调的可能。

✦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7亿吨,同比下降2.9%,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原煤产量14.8亿吨,同比下降3.5%。而作为煤炭大省山西,4月原煤产量增速继续下降,1—4月山西省累计原煤产量3.69亿吨,累计同比下降16.9。虽然山西省煤矿“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工作临近收官,吕梁地区的部分煤矿也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夜间生产活动。在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的背景下,山西省5—12月面临的增产压力较大。

✦ 4月,我国煤炭进口量为4525.2万吨,创月度进口历史第二高位,远超市场预期。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6115.4万吨,同比增长13.1%。进口量的大增既有船期的因素,也有价格优势仍在的因素。虽然亚太地区随着气温回升日耗增加,采购询货意愿有所好转,支撑印尼动力煤和澳大利亚动力煤价格月环比纷纷上涨。但国内港口动力煤价格也在持续小幅上调,国内外价差有所恢复,预计后续煤炭进口量或继续维持相对高位。

煤炭市场价格:迎峰度夏预期增强,煤炭价格小幅持续上涨

✦ 需求提前释放,煤炭市场价格上涨或后劲不足

4月底,受少数煤矿完成月度生产任务、安全检查增多等因素影响,主产地部分煤矿供应收紧。而化工、冶金等终端采购积极,节前补库需求释放,但由于优质货源不多,港口贸易商惜售心态延续,价格较为坚挺。不过4月总体气温适宜,部分电厂停机检修,电煤消费维持在全年较低水平,库存仍保持中高位状态。随着雨水增多,水电出力向好,电厂以刚需采购为主。中电联CECI曹妃甸价格指数5500大卡、5000大卡、4500大卡三种规格品月均价分别为823元/吨、722元/吨、627元/吨,较3月均价分别下跌58元/吨、48元/吨、42元/吨。

五一小长假后,大秦线发运数量增加,但环渤海港口装船正常,煤炭进出平衡,市场可售优质资源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环渤海港口库存水平偏低。另一方面,虽然正值月初,产地煤矿保持平稳生产,但受安全检查趋严影响,部分地区煤炭供应依旧偏紧,对煤价具有一定支撑。产地资源到港发运成本高企,同时下游部分节前未补库的用户存在采购需求,贸易商多对后期市场有所期盼,挺价情绪较浓,报价连续小幅上探,价格重心上移。

5月中旬,北方多地气温偏高,特别是西北地区多地平均气温刷新同期最高纪录。受气温升高影响,电厂发电量、耗煤量和入厂煤量涨幅明显,库存继续快速上涨。根据中电联燃料数据统计,5月16日至5月24日当周,纳入其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日均发电量周环比增长10.4%,同比减少4.0%。电煤耗量周环比增长9.1%,同比减少6.6%。库存可用天数28.5天,较上年同期增加2天。

天气预报显示,5月下旬,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摄氏度,江浙地区气温已回升,民用电逐渐提高,促使电厂日耗增加,对旺季的期盼提高了贸易商及站台囤货收货的积极性。此外,冶金、化工等非电行业备货需求增加,产地市场需求不弱,且大型煤炭企业外购价连续上调,市场煤价有上涨的趋势。5月20日至24日期间,中电联CECI曹妃甸价格指数5500大卡累计上涨28元/吨。

因需求端释放不足,本周煤炭价格已出现企稳迹象,整体成交冷清。当前煤炭进口量维持高位,港口和电厂的库存也在持续积累中,伴随水电等清洁能源进入高发阶段,特别是水力发电量明显增长,较去年有明显改善,对火电形成一定的替代和挤压。后续随着传统迎峰度夏备煤采购期临近,政策端将延续旺季保供主基调,对煤炭主产区提出稳产稳供要求,整体货源供应形势有望持续改善。因此煤价历经快速上涨之后,市场情绪已较之前几日稍有减弱,下游询货以压价为主,报还盘仍存一定差距,实际成交有限,煤炭价格上行空间相对有限,5月28日大型煤炭企业外购价已出现回调。随着进入迎峰度夏用煤高峰期,市场供需博弈将加剧,预计煤炭市场煤价涨跌两难,大概率将再度陷入震荡僵持局面,短期内亦不排除回调的可能。据市场信息,5月29日北方港口市场5500大卡、5000大卡、4500大卡煤炭价格分别为880~910元/吨、780~810元/吨、680~710元/吨。

1.png

图1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

✦ 内贸煤价格上涨,进口煤炭价格优势再现

4月中下旬,受地缘冲突影响,市场多空交织,国际煤价涨跌互现。4月下旬,极端高温席卷了东南亚和南亚多国,包括孟加拉国、泰国、老挝、菲律宾、缅甸和印尼某些地区的气温超过40摄氏度,多国气温破纪录。高温带动空调用电需求猛增,发电用煤消费量大幅增加。燃煤发电占越南发电结构的55%,占缅甸的50%,在菲律宾占比达58%。加之炎热天气加速水位下降,水力发电不足,预计今夏上述地区燃煤发电量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继续增加。电力用煤的增加提振了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对进口煤的需求。

据CNBC印度尼西亚频道5月5日雅加达发布的消息,亚洲大多数国家遭遇的高温热浪,推动煤炭价格上涨约8%。路孚特(Refinitiv)数据显示,5月2日,洲际交易所(ICE)煤炭期货纽卡斯尔合约价格一度达到年内最高水平,触及每吨148.25美元,逼近150美元/吨关口,连续4天保持上涨态势,累计上涨了10%。5月3日下跌至145.4美元/吨之后再次上升。5月7日,洲际交易所纽卡斯尔动力煤期货6月合约收于146.6美元/吨,较5月3日累计上涨0.83%。

2.png

图2 国际三港煤炭期货价格走势

5月欧洲地区耗煤需求整体低迷,欧洲三港动力煤价格月环比继续下行;印度需求增加叠加南非煤供应略紧,推动南非动力煤价格月环比小幅上调;亚太地区随着气温回升日耗增加,采购询货意愿有所好转,支撑印尼动力煤和澳大利亚动力煤价格月环比纷纷上涨。

近年来,进口煤对国内煤炭市场的调节作用愈发增强。进口煤价廉量大,不断压制国内煤价;而当进口煤价上涨优势不再,国内需求终端转向国内市场采购,进而催发国内煤炭价格的新一轮上涨;当国内煤价被推涨到一定高度后,进口煤价的比较优势将再次出现,国内煤价则将再次回落。

近日随着国内产地、港口动力煤持续小幅上调,外贸煤价格优势再现,国内电厂对于进口煤的青睐增强,但高价接受度仍不足。据市场信息,截至5月28日,进口印尼煤3800大卡华南港口到岸价为550元/吨,进口澳洲煤5500大卡华南港口到岸价为859元/吨,印度东海岸5500大卡国际煤到岸价为894元/吨(按美元折算),欧洲6000大卡国际煤到岸价为860元/吨(按美元折算)。

煤炭供需:原煤产量降幅收窄,煤炭进口量创历史第二高位

✦ 4月原煤产量同比下降2.9%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3.7亿吨,同比下降2.9%,降幅较3月收窄1.3个百分点。4月份,日均产量1239万吨,较3月1288万吨减少4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272万吨减少33万吨。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原煤产量14.8亿吨,同比下降3.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

3.png

图3 2020—2024年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

4.png

图4 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月度走势

从分省数据来看,4月内蒙古原煤产量增速加快,同比增长5.6%;陕西原煤产量增速有所减缓,同比增长0.1%;而山西原煤产量增速继续下降,降幅有所收窄,同比下降11.9%,较3月降幅收窄9.1个百分点。

按照山西省安委办《全省矿山安全生产集中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煤矿“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时间是从2024年2月7日起至2024年5月31日止。5月已近尾声,“三超”整治通知临近收官。另一方面,山西省已提出逐步放开煤矿夜班生产。有媒体透露,吕梁地区的部分煤矿已经收到相关通知,预计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夜间生产活动。恢复夜间生产的煤矿需遵循产能上限规定,根据去年12月底吕梁煤矿取消夜间生产时的规定,此次恢复的煤矿产量不得超过合规产能的110%。迎峰度夏用煤高峰临近,山西作为煤炭大省,正全力推进增产保供。1—4月山西省累计原煤产量3.69亿吨,累计同比下降16.9,累计降幅有所收窄。即将进入6月安全生产月,在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的背景下,山西省5—12月面临的增产压力较大。

✦ 4月份煤炭进口量创历史第二高位

4月,我国煤炭进口量为4525.2万吨,连续第三个月创历史同期高位,同时也创下月度进口历史第二高位,仅比去年12月创下的4730万吨的单月历史高位减少了200万吨;较上年同期的4067.6万吨增长11.3%,较前一月的4137.9万吨增长9.4%。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6115.4万吨,同比增长13.1%。4月份煤炭进口额为457382万美元,同比下降8.8%,据此推算进口均价为101.07美元/吨,同比下跌28.92美元/吨,环比上涨2美元/吨。

5.png

图5 2020—2024年煤炭月度进口量

4月份煤炭进口量创下历史第二高位,远超市场预期。这既有船期的因素,也有价格优势仍在的因素。4月份的到港通关进口煤大多是前期2、3月招标采购的货源,尽管近两月来进口煤价格较为坚挺,但优势依然存在,只是有所削弱,与采购内贸煤相比,沿海地区下游依旧青睐进口煤。另外,4月虽是电煤消费传统淡季,但部分电厂或提前采购提升库存储备,以满足可能会提前到来的旺季需求。随着迎峰度夏的展开,国内外价差也有所恢复,预计后续煤炭进口量或继续维持相对高位。

从进口来源看,4月印尼、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排在前列,我国从上述四国分别进口煤炭1782.91万吨、849.23万吨、720.48万吨、718.58万吨。1—4月我国累计从上述四国进口7412.73万吨、2689.83万吨、2416.58万吨、2305.63万吨,分别占煤炭进口总量的46.0%、16.7%、15.0%、14.3%。另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对中国煤炭的出口正在逐步恢复,今年4月份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煤炭总量已超过了向日本的出口量,中国再次成为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

✦ 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

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第二产业用电量51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用电量12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1—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0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29329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用电量20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用电量55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6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4月我国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6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增速比3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30.0亿千瓦时。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9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分品种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火电、水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核电由降转增,风电同比下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火电同比增长1.3%,增速比3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水电增长21.0%,增速比3月份加快17.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核电增长5.9%,3月份为下降4.8%;规模以上工业风电下降8.4%,3月份为增长16.8%;规模以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1.4%,增速比3月份加快5.6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新能源装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态。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4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4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1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7亿千瓦,同比增长52.4%;风电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0.6%。从发电小时数看,风电、太阳能利用小时数均有所下降,水电、火电利用小时数有所增加。1—4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097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9小时。其中,风电78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77小时;太阳能发电37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2小时;核电2471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小时;水电78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48小时;火电1448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23小时。

近日,国网能源院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4》预测,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8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9.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3.2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0%,太阳能装机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新能源正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全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地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

✦ 钢铁、水泥需求有所恢复

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4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7.9%,环比上升3.7个百分点,虽仍处于收缩区间,但钢铁行业运行有所回稳。分项指数显示,4月份钢铁需求有所恢复,钢厂生产趋稳运行,供需格局阶段性恢复。原材料明显上升,钢材价格也触底反弹。预计5月份,市场需求或偏弱运行,供给端有一定回升基础,稍有缓解的供需矛盾或将再度突出。

1—4月水泥产量5.09亿吨,同比下降10.3%,较1—3月降幅收窄,4月单月水泥产量1.74亿吨,同比下降8.6%。4月份水泥需求环比仍处于上升通道,但受天气因素影响,恢复略显波动;价格方面,4月多地水泥价格迎来推涨,但受天气、竞争等因素扰动,落实情况略低于预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GB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随着新标准的实施,水泥生产成本将会进一步增加。叠加地产政策大幅宽松及特别国债发行加速,水泥需求有望提升。


煤炭调运:多条煤炭运输通道集中修施工,运量有所下降

✦ 国铁货运量同比减少1.9%,地方铁路货运量增长

根据国家铁路局信息,4月全国铁路发送货物4.08亿吨,同比减少1.9%。1—4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为16.48亿吨,同比减少1.4%,全国铁路货运形势持续低迷。前4月国家铁路货运总发送量为12.54亿吨,同比减少2.8%,其中4月完成3.12亿吨,同比减少2.5%。而与此同时,地方铁路货运量却逆势增长,前4月地方铁路货物发送量为3.98亿吨,同比增长高达8.4%,占全国铁路货运量的24.15%,较2023年同期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4月地方铁路货运量为0.96亿吨,同比增长5.5%。

今年大秦线春季检修结束时间从原定的4月30日,提前至4月26日结束,4月27日小天窗检修,比计划提前3天完工。4月大秦线货物运输量完成3032万吨,同比减少0.95%。1—4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1.29亿吨,同比减少4.87%。4月,大秦铁路、浩吉铁路等多条煤炭重载运输通道集中修施工,影响了部分煤炭运输;同时“公转铁”(公路汽车运输转向铁路运输)的挖潜提效空间仍需进一步拓展,当前铁路货运量提升难度较大。目前国铁集团已经推出货运增量十条举措,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强发运端、到达端市场调查,加大政策实施落地力度,加大物流降本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开发力度,努力实现货运增运上量。

5月太原局管内太中、京包、韩原、侯月等线路开展集中修施工。侯月铁路、侯马北枢纽集中修施工从5月7日起至5月30日止。其间,将每天安排180分钟无车运行的线路空档期。据悉,除侯月铁路外,太原局集团公司管内所辖太中、京包、韩原铁路等线路的集中修施工也将同步展开。

✦ 北方港口库存累积突破2600万吨

4月底,临近假期,港口资源紧缺,贸易商集港发运积极性不高,挺价心态明显。下游电厂库存高位,北上采购积极性不高。4月30日北方九港库存合计2389.9万吨,日环比下降27.1万吨,较月初增加27.4万吨。另据有关统计数据,截至4月26日,55个港口样本动力煤库存5915.5万吨,周环比增加106.0万吨。

五一假期期间,港口煤炭调出较多,煤炭库存下降明显。5月6日北方港口库存已下降至2295.2万吨,较4月底下降了94.7万吨。近日,产地煤矿开工情况好转,大秦线日运量恢复至110万~115万吨,港口调入量小幅提升,而终端同比库存仍高、日耗尚未明显增加,叠加煤价暂时企稳,下游用户观望情绪升温,北上拉煤积极性不高,调出量提升有限,整体不及调入量,港口库存继续向上累积。5月25日北方九港库存已达2628.6万吨。

6.png

图6 北方九港库存合计年度对比

✦ 沿海运费持续上涨后承压走弱

4月底以来,沿海煤炭运费波动上行,4月30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报收659.21点,环比上涨10.73点。进入5月,海外煤价高位,内外贸兼营船舶外流增多,沿海运力吃紧,运费延续上行走势。5月中下旬,在气温升高、旺季预期等多因素影响下,港口煤价再度强势上涨,带动市场氛围逐渐好转,下游拉运积极性同步提升,运输需求平稳释放,加上前期外贸市场分流效应,华南地区巴拿马型船和部分即期灵便型船需求略显紧俏,海运市场利多因素增多,运价涨幅逐渐扩大。5月22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报收于812.69点,较前一日上涨35.78点,且连续3日环比上涨超过30点。而随着月底临近,主产区市场货源供应收紧,港口市场煤报价维持坚挺,市场采购成本偏高,下游北上采购拉运积极性受挫,双方僵持观望为主,船货商谈氛围也明显转淡,叠加气象封航结束后,船舶运输秩序恢复,各航线煤炭运价承压走弱。5月27日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报收于780.69点,日环比下跌16.4点。

7.png

图7 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

4月30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指数)结束了连续5天的下跌,环比微升1点,以1685点收官4月,较月初下跌29点。进入5月,得益于装货地区如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铁矿石)和西非(铝土矿)的海岬型船运输活动保持活跃,海岬型和巴拿马型船舶运费强劲上涨,BDI指数连续4天上涨,5月8日收于2203点,创今年3月21日以来新高,较前值涨5.76%。而5月9日由于好望角型船的运价下跌,BDI指数结束了连续上涨的势头,报收于2166点,较前值下跌1.68%,创下今年4月29日以来的最大跌幅。5月中旬,由于各船型基本面均转弱,运费全面止涨转跌,BDI指数波动下行。5月24日BDI指数较前一日回升1点至1797点,当日涨幅0.06%,周跌幅2.55%,月涨幅1.3%。

8.png

图8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

煤宏观经济: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50.4,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两月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2,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7%,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扩张。从分项指标看,虽然工业生产比较平稳,但内外需求均有滑落,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矛盾,在手订单和产成品库存的下滑预示企业仍在压降库存。

另据相关统计数据,受益于宏观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加上出口拉动,4月工业生产、进出口、投资等指标都较3月份增长加快,城镇调查失业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显示经济总体延续向好,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但4月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滑至2023年2月以来新低,大幅不及市场预期。从环比看,历史上仅高于2022年同期。

4月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小幅回落,而竣工和新开工同比有所回升。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5月多地相继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上海、广州、深圳也纷纷推出住房政策调整。分析认为,今年前4月数据充分说明当前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比较明显的调整过程中。

总体来看,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虽然部分指标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工业、出口、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总体改善,新动能保持较快成长,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同时,4月部分经济指标环比弱于季节性,背后是实体信心不足、化债背景下地方政府存在掣肘、产能利用率低位制约制造业投资增长等因素。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经济虽持续回升向好,但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9.png

图9 中国制造业PMI

行业要闻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在重点任务中,《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要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推进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持续推进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建和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合理控制半焦(兰炭)产业规模。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类燃煤设施。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推进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生产煤矿在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生产、经营、管理环节智能化改造,重点推进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改造。大型煤矿要加快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底前建成单个或多个系统智能化,具备条件的要实现采掘系统智能化。鼓励30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煤矿全面推进主要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力争率先建成全系统智能化煤矿。

✦ 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国家标准8月1日起施行

4月底,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技术规范》4项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项目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及生产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监测评价工作。4项国标对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提出了具体要求,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对矿山企业开展生态修复提出了5项基本原则,明确了6个重点环节工作要求,既为矿山企业开展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又为政府实施有效监管提供有力依据,并对协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全国首批专门针对正在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的国家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 《煤炭行业信用状况分析报告(2023)》发布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了《煤炭行业信用状况分析报告(2023)》。《报告》指出,当前,煤炭行业信用质量总体向好。行业信用体系组织架构基本建立,制度标准体系日渐完善,信用应用场景逐步拓展,信用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先进产能不断释放、供需趋于平衡、盈利能力稳定、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智能化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等行业运行特点,有利于确保煤炭行业信用质量整体稳定并持续改善。

《报告》同时指出,煤炭信用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行业发展资源接续、安全供应、绿色低碳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煤炭市场主体对信用的认识还不深刻,特别是在制度建设、科技创新、风险管控、战略实施、人才保障、安全生产、客户管理、企业文化、信用组织建设、党建等方面的风险依然较高,行业信用应用场景总体较少,资质管理与信用评价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报告》建议,煤炭市场主体应进一步提升全方位信用认知水平,加强全过程信用管理,防范全链条信用风险,系统化、立体化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现代化诚信煤炭企业。

✦ 美国环境保护署出台发电厂污染新法规,七国集团同意2035年之前关闭所有煤电厂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4月25日出台了针对发电厂污染的新法规,要求大幅减少现有燃煤和新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美环保署的新规定要求大幅削减发电厂的碳污染,并采取严格的措施,减少从发电厂烟囱排放的汞和有毒空气污染物,净化废水和减少煤灰排放。

另据路透社消息,包含美、英、德、法、日、意、加在内的七国集团(G7)已同意最迟在2035年之前关闭所有燃煤电厂,这是一项气候政策突破,将有助于加速投资从煤炭转向清洁技术。《金融时报》援引一位意大利消息人士的话称,协议大纲已经达成一致。除日本外,所有七国集团都已承诺在国内逐步淘汰煤电。此外,路透社报道称,七国集团还可能宣布到2030年,储能装机量需要在2022年的水平上增加6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