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机组关停带来的人员分流,后有项目大上带来的用工短缺,火电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战。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广表示,电力行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但高端技术人才稀缺,人才结构转型和区域差异明显,火电行业尤为突出。人才不匹配问题明显自2016年我国打出煤电去产能“组合拳”以来,一批火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市场 > 正文

分流又缺人,火电上演“抢人”大战!

2024-05-29 09:27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铮铮

前有机组关停带来的人员分流,后有项目大上带来的用工短缺,火电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战。

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广表示,电力行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但高端技术人才稀缺,人才结构转型和区域差异明显,火电行业尤为突出。

1.jpg

人才不匹配问题明显

自2016年我国打出煤电去产能“组合拳”以来,一批火电机组被淘汰关停。同时,叠加燃料成本上涨、市场化改革推进以及利用小时数下降等多重因素,我国火电企业在2017年-2023年间承受了极大的经营压力,甚至出现了甩卖、破产等情况。而在“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火电企业也看到了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纷纷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此外,在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火电企业的保供与调峰作用凸显。

2023年至今,我国电力建设呈现出煤电联营、煤新联营“两个联营”大力推进的局面,电力行业人才市场随之也展现出了需求旺盛、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区域差异明显、人才结构转型与薪酬待遇提升五大特征。

譬如,在需求上,就风电、光伏两个行业来看,据北极星风电招聘网调研显示,未来几年,我国风电行业从业人员每年缺口在3到4万人,尤其风电运维人才需求量最大,约为总需求量的50%以上;而到2023年,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全球光伏产业从业人员预计将达到1705万人。

在专业性技术人才上,电力行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例如电网规划与运营、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智能电网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然而,这些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稀缺,供给不足。

在结构性特征上,据北极星教育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火电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约为230万人左右,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约为45%左右,本科学历人员占比约35%,高学历人才相对较少。此外,45岁以上的中高龄人员占比较高,约40%,30岁以下的年轻人员占比较低,约30%左右。

在区域差异上,一些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电力企业相对集中,人才供给较为充足。而一些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电力企业则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在薪酬待遇上,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一些高端技术人才的薪酬待遇逐渐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整体薪酬水平仍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提高吸引力。

薪酬待遇最被看重

北极星数据中心以2023年度电力行业求职人才做了调研,81.6%的受访者认为薪酬待遇是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同时,公司品牌和岗位职级均位于前列。

2.png

而在“离职原因”的调研中,“公司发展受限”和“管理混乱,流程复杂”是2大被选项。

3.png

李广表示,人员流失受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火电企业。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火电成本上升,不少企业面临亏损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火电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更多的行业内人才转入其他能源行业。此外,老旧公司的管理机制,缺乏创新和活力,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许多老厂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及时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手段,导致决策滞后、执行力不足。同时,一些火电企业对于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不够,未能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预防和治理等原因让更多的人才选择离开企业而考虑新的发展机会。

在离职人员重新进入人才市场后,40.6%的人表示,在跳槽时,期望薪酬涨幅在2成-3成,而38.1%的人期望薪酬涨幅为3成-5成。但2.6%的求职者更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于薪资的要求不高于10%。

招工难“抢人”大战上演

由于煤炭企业在火电领域的扩张,火电企业“抢人”大战在多地上演。已有火电企业明确表示,公司人员流失逐年增多,多家基层企业已经出现人员紧缺现象,已影响到安全生产和能源保供,特别是迎峰度夏期间显得尤为突出,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在于5月21日召开的“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李广指明了火电厂招聘的五大难点。

一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由于火电行业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艰苦,一些毕业生对于从事该行业的工作缺乏兴趣,也导致了人才供需矛盾的出现。

二是薪酬待遇问题明显。一些火电企业由于经营困难,难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也使得招聘难度加大。

三是招聘渠道有限。火电行业在招聘过程中往往依赖于传统的招聘渠道,如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然而,这些渠道的覆盖范围有限,难以覆盖到所有潜在的人才。

四是企业形象打造不足。火电行业在一些人眼中可能为“夕阳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招聘吸引力。

五是用工短缺和流动性大。当前电力工程企业使用的工作技能及所需素质高于传统技能的培养周期,导致工人数量并未能跟上电力工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电力工人流动性较大,这使得招工、培训等工作成为电力企业难以克服的难题。

对此,李广在会上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他表示:“解决招聘难点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薪酬待遇、拓展招聘渠道、加强企业形象宣传、加强用工管理和培训以及引入新技术和新模式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缓解火电行业的招聘压力,提高招聘效果。”

另一方面,针对火电行业从业人员,李广也介绍了北极星学社正积极推出一系列电力行业专业培训课程,如火电行业智慧电厂系列、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等,以提升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应对行业变革的能力;如新能源行业光伏电站实操班、风电场一体化运维训练营等,以满足行业对新能源人才的需求。

10.png

相关阅读:

探索发电企业创新发展之路——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召开

参观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项目!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圆满结束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铮铮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