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承载着为社会提供持续动力和光明的崇高使命。随着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我国乃至全球的发电企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5月21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10余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发电企业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报道 > 正文

探索发电企业创新发展之路——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召开

2024-05-22 08:57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北极星

发电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承载着为社会提供持续动力和光明的崇高使命。随着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我国乃至全球的发电企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jpg

5月21日,由北极星电力网主办的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10余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发电企业如今面临的挑战及破局之道展开了广泛讨论,为发电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jpg

北极星总裁周荃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北极星与行业发展同频,积极构建垂直、专业、有态度的能源、电力服务平台,坚持分享行业最新政策、前沿技术,推荐优秀设备企业,推动技术与市场的融合。希望这次会议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方的合作与交流,赋能行业,共同为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3.jpg

据预测,到2060年,全社会发电量约20万亿kWh,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50%。然而,由于风光资源的不稳定性,新能源并网消纳给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水电不仅是主力电源之一,也发挥着灵活调节和规模储能作用,水风光储一体化布局,可以更好地发挥水电补偿调节作用、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

中国电建首席技术专家周建平建议,应加快流域龙头水库建设;合理配置新能源资源,积极推动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有序开发;抓紧构建流域水风光储互补开发运行技术标准和源网协同运行调度技术标准;建立一体化开发价格、税收、补偿利益共享机制,确保成本合理分摊和投资合理回报。

4.jpg

京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永亮在会上表示,新型能源体系下,煤电迎来五大转变:由能耗双控向节能降碳转变、由基础电源向调峰电源转变、由以热定电向热电耦合转变、由稳定收益向市场竞争转变、由传统管理向创新驱动转变。

为了应对煤电的新定位、新转变,京能集团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据介绍,京能五间房2×660MW超超临界间冷燃煤机组工程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供电煤耗分别为284.59g/kWh、284.93g/kWh,为同类型褐煤空冷机组最低水平,与全国煤电平均煤耗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万吨。京能涿州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热电联产燃煤机组、京能河南滑州2×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燃煤机组,在做好节能降耗的同时,积极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尝试和周边农业、文旅等协同发展。

5.jpg

随着近年来我国不同区域接连出现拉闸限电以及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暴露的局限性,煤电兜底保供与灵活调节作用凸显,再加上国家煤电政策调整,2023年煤电出现新的转机,表现为整体实现扭亏、新增装机止跌回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表示,这种转机与扭亏是初步的、脆弱的、局部的,甚至是不确定的,仍需企业、市场、政府协同发力,从根本上解决煤电企业“生存难、改造难、发展难、保供难、转型难”的问题。

据介绍,2023年五大集团煤电盈利307亿元,行业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困境。煤电企业亏损面仍有45%,且亏损额巨大,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新疆、宁夏、河北、河南、内蒙等区域。

陈宗法表示,以2023年为转折点,随着鼓励煤电“两个联营”、允许电价上浮20%、出台容量电价、煤电整体“扭亏”,2024年-2030年煤电发展将会有所增长、提速,但能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煤电领域,实现2025年13.6亿千瓦的煤电规划目标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6.jpg

燃煤电厂风量测量的准确性,对于锅炉的最佳风煤比和灵活性至关重要。

西安京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宽平分享了其团队在火电行业风量测量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截面风速数字化方法实现对非均匀风场风量的精准测量”。据蔡宽平介绍,传统方法因风场不均和测量设备限制存在误差。西安京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验室模拟风道,用以风洞为标准,设计实时采样系统,利用大数据找到平均风速点,实现了对非均匀风场的精准测量,有效筛选出平均风速点,实现了无直管段条件下的风量准确测量。该成果已在山东信发电厂应用并得到了业主和合作伙伴的高度评价。

蔡宽平表示,这一创新技术有望颠覆传统的风量测量方式,为火电行业的灵活性和效率提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7.jpg

北京华电光大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事业部经理李盛学在题为《燃煤电厂灵活调峰宽温差SCR脱硝催化剂技术》的分享中表示,火电行业深度调峰、机组低负荷运行导致进入SCR脱硝的烟气温度低于300度,常规脱硝催化剂在低于300度运行时,将会出现氮氧化物超标、氨逃逸超标和催化剂快速失活等问题。基于此,华电光大研发了宽温差催化剂,该产品在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一等奖等奖项。据李盛学介绍,该产品可在250-420度范围内实现全负荷脱硝,通过配方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催化剂在低温下的抗硫能力和脱硝活性。

目前,华电光大已在火电行业中完成了30多台宽温差催化剂的业绩,包括华能科林热电和华电忻州广宇电厂等案例,证明了其在低负荷和复杂煤质条件下的高效脱硝性能。同时,李盛学强调,华电光大还可为客户提供全寿命管理服务,承诺其催化剂生产中杜绝使用回收料和再生催化剂。目前,公司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多家大型能源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孙哲.jpg

来自国家能源集团生态环境监察中心的孙哲分享了关于煤电机组节能供热改造的技术路线和典型案例。他提到,双碳目标下,煤电机组需要进一步降低能耗。电厂应主动打破围墙,寻找新的能量利用和能源供给方式,实现“三改联动”,即节能降耗、灵活性和供热改造的结合。孙哲指出,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之间存在矛盾,但可以通过供热改造和综合能源利用来协调。孙哲强调,节能改造的同时应考虑灵活性和供热需求,探索新的能源供应模式。

孙哲分享了节能降耗改造技术,包括燃煤预处理、锅炉燃烧系统和汽轮机的改造,以及灵活性改造,如低压缸切除技术和旁路改造。同时,他还结合具体的改造案例,如高背压供热技术在吉林热电和大开电厂的应用,以及综合能源在云南某电厂的实践。介绍了火电的综合能源利用,如何通过多联供和多种能源消纳实现综合能源服务。

9.jpg

作为“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的最有力践行者,由京能清洁能源北京分公司负责建设的“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将绿电送至北京,为首都新增清洁供热240万平米,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了100%绿电供应。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15万千瓦,由7个风电场、4座220千伏升压站组成。据悉,该项目荣获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项目。

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刚介绍,该工程共研发应用14项国际领先(先进)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研发设计、运维信息平台软件6项,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不断提升工程效益。通过集成多项智能设备,打造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了风电工程建设期的远程可视化,运行和维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降低了工程运维成本。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圆心,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向心力,获得国内首个“碳中和”发电场称号,探索了工程建设“零排放”,厂区建筑物吸纳古建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独具奥运特色,谱写了工程建设与生态和协共生的新模式。

10.jpg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绿电转化产业分公司工程技术部副主任杜逸云分享了一些关于绿电转化产业方面的思考。她认为,绿电转化是一个跨行业、多领域融合的新领域,包括发电、新能源制氢及氢的应用等多个领域,旨在突破电网消纳限制,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并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

杜逸云还强调了新能源发电与化工生产之间的时间差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智能调控策略和储能解决方案来解决。她表示,公司正在进行多项科研工作,包括并离网电氢绿色化学品技术、制氢设备优化、智能调控策略等。他们正在开发的绿电转化系统智能设计平台和柔性控制调度系统,旨在从前期设计和运行控制两方面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11.jpg

北京兆瓦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刘沅昆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存在灵活性资源的结构性缺口。相对于抽水蓄能、火电机组改造、新型储能等重资产方式,虚拟电厂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以聚沙成塔的方式,实现对于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等分布式能源的聚合和协同。以独特的视角和优势,正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中的新兴主体。

据介绍,兆瓦云作为参与虚拟电厂市场化运营的科技公司,已获相应多省市的并网资格,积极参与各省的辅助服务市场,涉及负荷类型有:工业、电蓄热、冷库、充电桩、商业楼宇、储能等。

8.jpg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火电新建项目和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电力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战。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广在会上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当前电力行业在人才市场上的供需失衡,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

李广分析,随着电力行业的技术升级,企业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行业人才结构的转型并未跟上步伐。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电力系统的人才配置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随着风光大基地的建设,新能源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

李广提出了解决电力行业人才供需问题的策略。首先,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定向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其次,优化薪酬待遇,确保薪酬体系与市场同步,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此外,拓展招聘渠道,利用线上和线下平台扩大招聘范围,同时加强企业形象宣传,提高行业在求职者中的吸引力。

北极星学社正积极推出一系列电力行业专业培训课程,如火电行业智慧电厂系列、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等,以提升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应对行业变革的能力;如新能源行业光伏电站实操班、风电场一体化运维训练营等,以满足行业对新能源人才的需求。

13.jpg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解读了绿证、绿电交易与碳市场相关的重点政策、前沿趋势,并重点分析了这几大市场之间应如何协同发展,又存在着哪些商业机会。

关于是否要买绿电+绿证?是否买CCER囤货?彭澎表示,这要看企业的具体需求。网购绿电+绿证现在可以在计算能耗指标的时候不计入考核;不上网的绿电,即自发自用或者绿电直供的部分,在核算碳市场强制控排单位的排放量时,这部分用电的排放可以算零。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绿证的政策要求可能会变动,涉及到出口方面,还要根据实时政策决定。

14.jpg

如今,随着山西、广东等电力现货市场的正式运行,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那么,发电企业又该如何来制定市场化电量报价策略呢?对此,盈术华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骥对现货市场下的发电企业的成本构成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发电企业的典型报价策略,譬如,机组日前市场报价策略、中长期合约电量分解策略等。

具体来说,机组日前市场报价策略即在现货市场中,一旦有其他机组的报价低于自己的发电边际成本,电厂就愿意减少自己的发电,通过差价合约的结算机制,由更低价的现货电来代替自己发电,以履行自己的中长期合约。虽然电厂在现货市场中减少了发电,但通过差价合约的结算,反而增加了自身的利润,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中长期合约电量分解策略即将合约电量越多的分解到节点电价高的时段,差价电费越小,对用电侧越有利,对发电侧越不利。

15.jpg

本次会议共吸引了百余位发电行业同仁参会,并得到了京能集团、西安京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电光大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5月22日,与会人员前往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项目——北京西南供热中心燃气联合循环热电工程(京桥热电)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探索发电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北极星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