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浙江金华市2024年有序用电方案征求意见,其中指出,金华市范围2024年迎峰度夏存在最大供电缺口预计为71万千瓦,电力保障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方案明确,2024年全市有序用电方案共安排负荷327万千瓦,分6级执行。A级方案:54.5万千瓦B级方案:109万千瓦C级方案:163.5万千瓦D级方案:218万千

首页 > 智能化 > 政策 > 正文

浙江金华市2024年有序用电方案征求意见

2024-05-22 08:43 来源:金华市发改委 

5月21日,浙江金华市2024年有序用电方案征求意见,其中指出,金华市范围2024年迎峰度夏存在最大供电缺口预计为71万千瓦,电力保障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

方案明确,2024年全市有序用电方案共安排负荷327万千瓦,分6级执行。

A级方案:54.5万千瓦

B级方案:109万千瓦

C级方案:163.5万千瓦

D级方案:218万千瓦

E级方案:272.5万千瓦

F级方案:327万千瓦

同时明确,需求响应分日前需求响应(日前削峰)、小时级需求响应、分钟级可调节需求响应三种。削峰需求响应指标应按时段进行分解。其中,削峰应按照8:00-11:00、13:00-17:00、17:00-22:00三个时段。

原文如下:

金华市2024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有效应对我市2024年夏季用电高峰期可能出现的用电缺口,将电力供需缺口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切实保障民生、重要用户、重点企业生活生产用电,根据《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开展2024年全省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修编工作的通知》工作要求,现将2024年金华市负荷管理工作明确如下。

一、2024年供用电总体形势

正常气候条件下,2024年全市供用电平衡较为紧张。同时,恶劣天气增多,外来受电减少,发电用煤指标受控等情况极可能出现,全市范围2024年迎峰度夏存在最大供电缺口预计为71万千瓦,电力保障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

二、工作原则

(一)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紧扣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按照“先生活、后生产、有保有限”原则科学合理配置电力资源,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涉及公众利益、国家安全等优先购电用户和重点生产企业电力供应。

(二)预防为主,响应快速。进一步加强电力供需平衡预测,及时发布电力供需预警信息,按照“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辅助,可中断保底”的原则不断完善电力负荷管理机制、技术标准和平台建设,有效提升负荷管理应急响应能力。

(三)注重统筹,确保安全。按照先采用空调、移峰填谷,再启动需求响应,最后有序用电的顺序合理均衡安排负荷管理措施,统筹电网运行安全、电力设备安全、供用电秩序稳定,将有序用电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

三、有序用电负荷安排

(一)有序用电方案分级

2024年全市有序用电方案共安排负荷327万千瓦,分6级执行。

A级方案:54.5万千瓦

B级方案:109万千瓦

C级方案:163.5万千瓦

D级方案:218万千瓦

E级方案:272.5万千瓦

F级方案:327万千瓦

全市有序用电按A-F级分级启动实施,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科学编制有序用电错避峰预案,具体落实措施应按周一至周日分别排定。

(二)错避峰指标分解

各县(市、区)错避峰负荷如下:婺城37.91万千瓦,金东25.62万千瓦,义乌94.49万千瓦,东阳45.73万千瓦,永康43.39万千瓦,兰溪33.68万千瓦,武义21.96万千瓦,浦江19.41万千瓦,磐安4.81万千瓦。各县(市、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有序用电错避峰负荷,但不得低于市下达的指标值。

(三)应急机动负荷安排

全市共安排应急机动负荷32万千瓦,为在用电临时短缺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实施有序用电,并以尽可能少的用户参与,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有效错避峰,根据各县(市、区)大用户情况,安排婺城3.71万千瓦,金东2.51万千瓦,义乌9.25万千瓦,东阳4.48万千瓦,永康4.25万千瓦,兰溪3.30万千瓦,武义2.15万千瓦,浦江1.90万千瓦,磐安0.47万千瓦。应急机动负荷应在20分钟之内压减或切除,并不得安排高危、重要用户,防止快速切除负荷,导致人身、设备事故,影响社会公共安全。

(四)方案编制

1.落实有序用电限额指标。各县(市、区)发改局根据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情况,按照“分档有序用电”,优先满足社会综合效益好的企业用电,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用电,科学编制有序用电错避峰方案(包括《企业错避峰安排计划汇总表》,见附件1)。科学、合理地落实好错避峰负荷,按照用户电力负荷特性,帮助、指导用户设计个性化错避峰方案,指导并督促企业填报《企业错避峰安排计划明细表》(附件2)。有序用电错避峰方案经当地主要媒体公示,并报本级政府批准后,于5月30日前报市发改委和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备案。附件1-2和各县市区发文若有不一致,有序用电方案具体执行以各县(市、区)的发文为准。

2.落实应急机动负荷。应急机动负荷应以专线用户和大用户为主,单个用户错避峰负荷一般要求5000千瓦以上。应急机动负荷应在20分钟之内压减或切除,并不得安排高危、重要用户,防止快速切除负荷,导致人身、设备事故,影响社会公共安全。

四、超电网供电能力拉限电序位表

为提升电力应急响应水平,全市安排了以专线用户和纯工业线路为主的超电网供电能力拉限电序位表(见附件3),共计81万千瓦,拉限电序位表中不得出现居民及含有民生负荷的用户,拉限电序位表仅在电网故障或分路负荷控制后仍存在缺口的紧急情况下执行。

五、移峰填谷工作安排

(一)年度移峰填谷(大移峰)

各县(市、区)政府电力主管部门和经信部门应按年度统筹辖区范围内企业的检修计划和生产计划,组织和引导企业,将集中检修计划安排在2024年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共计安排4.1万千瓦,保障大电网安全和保障用电高峰期的民生用电,并引导企业将部分可转移的生产计划转移至非迎峰度夏期间,实现年内的移峰不减产,集中检修方案详见附件4。

(二)移峰填谷(小移峰)

在电力紧平衡和供应缺口时期,各县(市、区)政府电力主管部门和经信部门应组织企业开展移峰填谷,组织有潜力的用户把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的负荷,转移至晚上低谷时段生产或周末放假日生产,实现“移峰不减产,保供又稳价”,达成“政府、企业、居民、电网”多方共赢,维护用电高峰期的正常供用电秩序,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工业经济稳产达产,切实保障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和重要用户电力可靠供应。全市应安排15.37万千瓦的移峰填谷专项方案(详见附件5),其中婺城2.02万千瓦,金东1.47万千瓦,义乌3.1万千瓦,东阳1.59万千瓦,永康2.32万千瓦,兰溪1.63万千瓦,武义2.24万千瓦,浦江0.8万千瓦,磐安0.2万千瓦。

六、电力需求响应负荷安排

需求响应分日前需求响应(日前削峰)、小时级需求响应、分钟级可调节需求响应三种。

削峰需求响应指标应按时段进行分解。其中,削峰应按照8:00-11:00、13:00-17:00、17:00-22:00三个时段。全市各时段应完成110万千瓦日前削峰、32万千瓦小时级削峰,11.97万千瓦的分钟级可调节的需求响应用户资源库,128万千瓦的准秒级(即分钟级可中断),2024年5月31日前完成《电力需求响应合作协议》的签订工作,广大电力用户应积极配合签订需求响应协议,选择参与分钟级可调节需求响应的用户应配合安装分钟级可调节设备,并在供需不平衡时积极参与需求响应。常态化储备六轮共计59.5万千瓦专项需求响应方案(详见附件6),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按全省统一布置,启动相应轮次的专项需求响应方案。

七、组织实施

(一)预警发布

市供电公司要密切关注电力需求走势,认真做好负荷预测工作,提前准确预测全市电力供需缺口,在通过实施空调柔性调控、移峰填谷和需求响应不能满足供需平衡情况下,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市发展改革委下达有序用电预警。各县(市、区)发改局接到市下达的有序用电预警后,会同当地供电企业立即通知相关电力用户做好执行有序用电方案的准备,有关重要电力用户要及时检查备用和保安电源,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若出现不可控因素紧急电力缺口,市供电公司应在保障主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先期处置,按程序停运应急机动负荷。当供电缺口较大超出应急机动负荷错避峰能力时,市供电公司应严格执行事故拉限电序位表等应急措施,确保电网运行安全,有关事故和处置信息应及时报市发展改革委。

(二)方案发布

预警发布后,市供电公司要积极主动挖掘各方潜力,尽可能弥补或缩小电力供需缺口,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全省统一安排启动执行有序用电A-F级有序用电方案。

(三)方案执行

有序用电执行期间,各级发改委和供电公司应合署办公,利用负荷控制系统监测、统计执行情况,必要时启动分路负荷控制,确保压限指标执行到位。市发展改革委下达取消有序用电方案指令后,各级供电企业应及时告知相关用户,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八、工作要求

(一)完善负荷管理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发改局要会同当地供电企业,进一步深化负荷管理“合署办公,联合执法”机制,设立电力保供专班,在供需紧张时,开展合署办公,对超计划用电的企业开展联合执法。积极做好宣传沟通,引导企业和广大用户有序参加空调调节、移峰填谷和需求响应,履行提前告知用户义务,对需要停、限及终止供电企业,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向电力用户发布信息;严格做好居民生产生活和重要用户电力保供,非事故情况下不得出现直接拉闸限电;加强用电形势和节能宣传,引导用户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鼓励发挥增量配电公司、售电公司、市场化交易用户等市场新主体在负荷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提高负荷管理应急响应能力。各县(市、区)要充分考虑特高压以及重要省际受电通道故障停运以及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对本地供用电可能带来的影响,迭代完善负荷管理应急响应机制,启动修编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实施联合演练,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和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充分发挥负荷管理系统作用。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负荷管理系统作为负荷管理工作载体作用,确保负荷实际监测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用电负荷的90%以上,负荷实际控制能力(含拉限电序位表和事故拉限序位表)达到本地区最大用电负荷的30%以上,100kVA及以上用户全部纳入负荷管理范围。各县(市、区)移峰填谷、空调和需求响应的方案编制、执行、调整等全过程纳入负荷管理系统。对于故意破坏负荷管理终端、拒不执行错避峰措施等情况,要加大执法查处力度,确保各项负荷管理措施落实。

(四)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各县(市、区)要继续加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节电管理,有效控制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以及城市景观过度照明,持续推进城市道路节能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强技术节电,大力推广蓄能、热泵、高效电机、绿色照明等节能环保技术,优先选用电能等清洁能源,显著提升全社会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各级电网企业要按照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开展能源合同管理,确保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顺利完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