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能源装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入网比例迅速攀升,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然而,新能源发电固有的间歇性与波动性等难点,对电网的稳定运行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储能技术作为供给侧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缓冲带”,能够有效平缓新能源发电的曲线波动,进而增强能源

首页 > 配售电 > 售电服务 > 评论 > 正文

度电收益高达1.25元 四川工商业储能发展迎新机

2024-05-15 08:41 来源:硕电汇 作者: 小硕团队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能源装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入网比例迅速攀升,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然而,新能源发电固有的间歇性与波动性等难点,对电网的稳定运行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储能技术作为供给侧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缓冲带”,能够有效平缓新能源发电的曲线波动,进而增强能源系统的供应安全性与灵活性。在当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储能系统在国内电力市场正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

储能,顾名思义,即能量的储存。具体而言,储能是通过特定的介质和设备,将能量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将其释放的过程。依据应用终端的不同,储能可被划分为表前储能(亦称为大储)和表后储能两种类型。

政策赋能促发展

目前,四川省储能市场尚处于初始阶段,其发展主要受到政策的驱动。在表前储能领域,投资储能系统更侧重于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目前来看投资经济性和投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相比之下,表后储能领域中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在市场政策的加持下正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推动工商业储能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以电力市场政策赋能驱动,四川省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1、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我省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川发改价格规〔2023〕186号)

调整峰谷平时段以及尖峰时段的划分,为储能设备每日两充两放提供了条件,分别为“谷充峰放”、“平充峰(尖峰)放”(如下图所示):

12.png

2、《四川省 2024 年省内电力市场交易总体方案》(川经信电力〔2023〕234 号)

2024年推出“新型储能”交易品种。根据规定,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在充电时,其充电电量纳入常规直购品种交易范畴,用户可选择由售电公司代理或直接自行参与。而在放电时段,放电电量将优先替代对应时段应打捆购入的非水电量,若存在超出部分,则将按既定顺序替代该时段直接交易水风光电量。

显然,最新的市场政策为工商业储能在原有“峰谷价差收益”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收入来源,这是有别于国内其他省份的重大政策创新和利好,大幅提升了工商业储能系统的投资收益。

13.png

3、地区性政策——《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申报2023年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储能专项)》(成发改环资函)〔2023〕92号)

在成都市,针对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发展,政府还在省内扶持政策的基础进行了强化。具体而言,对于当年开工的成都市区用户侧电化学储能项目,在年利用小时数超过600小时的前提下,将允许其申报资金补助。一旦项目入选,政府将连续三年提供每年230元/千瓦的资金补助,但单个项目的补助金额不得超过100万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项补贴政策采取年度发放的方式,每年度的政策有效期均为一年。至于2024年的补贴政策,目前尚未公开,因此,该政策属于区域性、非普遍且相对不稳定的补助政策。

综合以上四川电力市场政策,在不考虑成都市特有的补贴政策情况下,我们对工商业储能的收益进行了测算。

假定每日两充两放,单次充放两小时,充放电效率90%,在不考虑非水比例上下调的情况下,以丰水期非水比例为上限,全部灌储,预计工商业储能日平均收益约为1.25元/kwh,投资回报率约为13-18%,工商业储能的投资价值和经济性突显。

商业模式增内需

四川省最新实施的扶持政策为工商业储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商业用户积极了解储能更为具体的商业运作模式。

梳理归纳当前工商业储能系统的市场推进,存在四种典型商业模式:

1、自建模式

工商业用户自行建设储能系统,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初始投资成本及后续的维护成本。

14.png

2、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第三方能源服务企业负责投资并建设工商业储能系统,并承担后续的运维管理工作,以保障储能系统的稳定与高效运行。

能源服务企业与工商业用电企业共同分享储能收益,其收益分配原则遵循“谁投资,谁获得收益为主”的原则,收益分享比例则由双方共同商定。

15.png3、租赁+管理模式

在租赁协议的有效期内,储能资产的所有权将始终归属于融资租赁方,而工商业用户则享有对该资产的使用权益。待租赁期限届满时,工商业用户将依法取得储能资产的所有权。

16.png

4、纯租赁模式

工商业用户依据协议规定,按期向资产方支付既定租金。资产方为工商业用户储能系统提供必要的维护保养服务,确保储能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使用。在合同有效期内,储能设施所产生的所有收益将完全归属于工商业用户,以鼓励其更好地利用储能资源。合同期满后,双方按照协议约定进行储能资产的归还或买断,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17.png以上四种模式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业主自建模式较为普遍。目前来看,受市场利好政策落地时间影响,四川更多主体倾向于选择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此模式下,工商业用户仅需提供场地,其余并无投资风险。

放眼省外,得益于“峰谷价差较大”因素带动,沿海部分省份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已相对成熟。这些地区的用电侧主体对储能的投入与回报有着充分的认知,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力用户正倾向于选择自建模式,主动拥抱更为丰厚的投资收益。

四川工商业储能市场目前正处于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其所蕴含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广阔的。2024年,在国内绝大多数省份仍以峰谷价差作为主要投资收益来源时,四川电力市场政策制定者结合省内市场实际,通过极具特色的进一步丰富市场政策工具包,为省内工商业储能市场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储能技术的持续创新与优化则为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对工商业储能经济性和投资收益认识的不断提升,四川电力市场新型储能必将迎来更为迅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