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全球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能源的稳与进,与经济的稳与进,有着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稳是进的基础,体现了底气和定力;进是稳的方

首页 > 配售电 > 能源服务 > 评论 > 正文

稳与进——2024年能源行业展望

2024-02-18 08:51 来源: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 《能源评论》杂志

进入2024年,全球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能源的稳与进,与经济的稳与进,有着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稳是进的基础,体现了底气和定力;进是稳的方向,体现了锐气和动力。稳中求进,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进促稳,则以进取的姿态谋发展。面对不确定性,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正以增强自身的确定性来予以应对,以更加安全、绿色、高效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王伟)

2024年之初,我们期待,在能源领域众多复杂的不确定性中梳理分析更多确定性,看能源行业如何更好统筹安全与发展、保供与转型的关系,让稳的底色更足、进的成色更浓。观察能源行业的稳与进,有三个“动能”值得重点关注:以安全消纳为支撑的新能源发展、以数智化为要素的科技创新、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目标的市场化改革。

而从细分领域来看,作为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枢纽平台,数智化坚强电网已经擂响战鼓,踏上建设新征程;承担兜底保障作用的煤电,正在深化高质量发展转型,厚植绿色底蕴;“超预期”发展的新能源,要有增量,更要有质量,需从政策、市场、规划多角度加大消纳支持力度;作为碳中和的“基荷能源”,核电需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进入“快车道”的新型储能,技术演进和商业化进程持续加快。

从大的逻辑来看,作为价值实现平台,电力市场建设需制定发展规划,健全基础规则,推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建立绿色电力交易机制;作为油气基础设施,天然气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地下储气库及其附属基础设施,需逐步提升公平开放水平;大型能源企业多是央企国企,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01

绿色发展:需统筹考虑深入推进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2024年经济工作九项重点工作之一。

我国能源转型持续深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正在为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能,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能源力量。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从最新预测分析来看,这一目标或将大幅提前完成。1月3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报告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13.1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其中风电5.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7.8亿千瓦。

从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格局来看,我国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了50%。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我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成果正在凸显。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的潜在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年均9万亿元,相当于2021年我国总投资规模的六分之一,成为我国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组成。

据英国专门报道气候以及能源政策和科学的网站碳简报(Carbon Brief)汇总的数据和评估,2023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估计为6.3万亿元人民币(8900亿美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占GDP同比增长的40%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禀赋将从本世纪初的“微不足道”,转变为当前的“举足轻重”,未来将进阶成“担当大任”的历史角色。立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不仅是并行不悖的,新型能源系统将把“不可能三角”变为“可能三角”。

当然,对于我国这样的超大规模经济体,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原则,处理好转型各阶段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互补、协调、替代关系,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统筹推进全国及各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应在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清洁低碳发展。快速发展的新能源,则需从系统成本、全生命周期层面统筹推进。

当风、光新能源的发电量渗透率超过15%后,电力系统的成本将达到快速增长临界点。这需要从技术研发和市场机制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寻觅到最优路径。

退役风、光设备如何实现回收和循环利用同样重要。来自中国物资再生协会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委会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将迎来第一批规模超过1.2吉瓦的退役风电机组。到2030年,我国将退役3万多台风电机组,形成的固体废物将超过300万吨,光伏组件累计退役量将达到100万吨。

02

科技赋能:数智化带来新业态

科技是支撑绿色发展的有力武器,能源科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

据记者观察,在日前公布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名单中,能源从业者占据相当比重。

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23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能源电力领域的科技进展也相当吸睛,无论是国内的四代核电、万米钻探、超导材料、空间太阳能电站,还是世界范围的核聚变、天基太阳能传输,都极具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潜质。

我国能源经济与宏观经济指数走势能源基础研究具有长周期、投入大的特点。在深入钻研基础前沿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快数智化融合转型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png

如今,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能源科技与数字科技的相融并进已是大势所趋。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产业创新与变革正在加速前行。

一方面,加快数智化转型可以助力传统能源产业高效利用。比如,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速度和质量。另一方面,数智化转型可以克服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促进新能源消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此外,大力推进能源电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还可以引入跨界元素,为突破能源电力“卡脖子”技术提供新可能,进而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业态。

在邹骥看来,电力系统包括源网荷储多个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建设智慧电网、实现智慧调节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国家的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各个环节,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需求牵引的原则——针对电力、煤炭、油气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应用,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分行业、分环节、分阶段补齐转型发展短板,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上述文件不仅提出了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等一系列目标,还提出推动多元化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包括智能电厂、新能源及储能并网、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及灾害监测、智能变电站、自愈配网、智能微网、氢电耦合、分布式能源智能调控、虚拟电厂、电碳数据联动监测、智慧库坝、智能煤矿、智能油气田、智能管道、智能炼厂、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大数据中心及综合服务平台等。

能源企业已经开始实践探索,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深地深海的智能化煤炭、油气开采,到聚合多种能源要素的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从高山深海间转动的超感知风力发电机,到水光一体“数智化”光伏电站,从输电线路的智能巡检,到可实时感知车辆状态的智慧车联网平台……多种能源品类的生产、运输、配置、使用等多环节的突破中都有数智化创新成果的不断应用。

以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鼓已经擂响。在1月12日举行的国家电网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暨2024年工作会议上,公司董事长辛保安作出加快建设新型电网、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的系统部署——以特高压和超高压为骨干网架,以各级电网为有力支撑,以“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路径,数智赋能赋效、电力算力融合、主配协调发展、结构坚强可靠,气候弹性强、安全韧性强、调节柔性强、保障能力强。从形态、技术、价值等多维度进行发力,充分体现了电网企业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多目标平衡的思路。

产业数智化带动的变革浪潮,会带来新的商业形态、产业模式和组织变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段炳德表示,产业协同发展、数据价值挖掘、核心技术能力、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仍是我国能源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短板弱项。他建议从如下几方面着手提升能源行业数智化水平:一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加强调峰电源装机为突破口,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建立电力大数据调配中心,着力综合能源服务,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三是着力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更多能源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夯实发展根基;四是加大创新支持,有效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安全保障能力。

03

市场机制:改革走向“深水区”

通过改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实现能源价值的市场化机制,是激发行业发展澎湃动能和活力的关键一招。

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正在走向“深水区”。

在顶层设计层面,多个领域的重磅文件已经出台。2023年7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中国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在电力体制改革方面,中央明确提出需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从实践操作层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油气全国一张网,持续优化用能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能源领域市场化水平也在不断走深走实。

以电力市场建设为例,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制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电力市场化交易框架基本确立,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在不断提速,山西、广东的现货市场已经转入正式运行,相应的配套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23年11月对外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将现行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5.jpg

市场机制已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从2016年的不到17%上升到2023年的超过61%。专家表示,电力市场化交易需要重点做好几个衔接:中长期与现货市场的衔接、电能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衔接、省内或区域内市场与省间市场的衔接、绿证(电)市场与配额制及碳市场的衔接。

2024年如何强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据了解,制定发展规划、健全基础规则、推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建立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等工作,均已纳入国家能源局今年计划。

电力商品的能量价值、容量价值、调节价值、绿色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充分全面的认可和实现。国联证券的研究认为,2024年碳市场和绿证市场融合加速将打开绿电第二增长曲线,电改作为指挥棒将引领行业实现价值发掘,未来各类电源主体将同台竞价,价值回收方式将从过去单一制电价拆解成按不同收益模式完成,电源的综合收益价值值得关注。

原标题:稳与进——2024年能源行业展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