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个话题突然很火:为什么就中国在大规模修建高铁?有个解题思路十分刁钻:中国在堵电不要钱,而且我们赌对了。
不只是高铁,包括当前正火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我们发展的很多战略新兴产业都是“电老虎”,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算力、更需要稳定和便宜的电力做支撑。
而如今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至25年前的4%、寿命至少20年以上,青海光伏上网电价0.227元/度,已经远低于燃煤标杆电价。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曾公开提出,光伏行业目标是到2030年西部地区发电成本做到0.1元/度。这对于新能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对于储能来说是个机遇。
“首先需要光储协同”,高纪凡指出,“储能可以很大程度解决新能源的时空错配问题,突破市场天花板。”
拒绝低价内卷,从储能降本突围
资本市场的狂热追逐,顶层政策规划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种种迹象印证了发展储能的必要性。但对于很多储能从业者来说,过去的2023年心情犹如乘过山车,从亢奋到疲惫最后甚至在艰难前行。
从年初1.6元/Wh到年末低于0.7元/Wh,储能系统成本下降并没有令市场变得容易,反而令企业间的竞争更加内卷、低价抢标现象依然存在。储能在实现市场化、商业化运营之前,成本价格仍然是业主关心的第一要素。另一方面,在储能系统集成商竞标中,“有芯”一族已经逐渐掌握了更有利市场地位。
储能设备的心脏——电芯不仅成本占比最高,更是影响储能运行性能、项目盈利水平的关键。但因为跨越电化学和电力学科,电芯也是企业技术布局和产业化最难的一环。天合储能却在短期内破解电池循环衰减975密码,并以“3减1补1智造”技术打造出12000次超长寿命电芯。在2023年更是领衔市场前沿、业内率先推出高温电芯,同时反向推导设计出无空调储能系统,既节省了设备成本,又降低了能耗、进一步提升储能“输出能力”,将储能系统寿命延长至1万次以上、推动降低了储能的度电成本。与此同时,为寻求储能系统高能量密度和低储能成本的最优解,天合储能的自研314Ah电芯及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2和工商储一体机Potentia蓝海,如今也已广泛推向市场。
天合储能总裁孙伟曾在媒体交流时指出:“储能产品迭代很快,少则1年半,最多2年。”没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强大技术团队做支撑,跨界是难以为继的。早在几年前,天合储能便成立储能电池研究院、储能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并开展从电芯材料到电池生产、以及储能系统集成的相关技术攻关,最终实现从芯到舱的全栈自研。
而在2023年10月31日,天合储能的先进储能产品研究院暨目击实验室在常州总部成功揭牌,先后取得CNAS、UL、CQC及TÜV南德多方目击实验室认证资质,这将进一步为天合储能从电芯到系统产品的开发验证、生产质量、工艺改进等提供平台,支撑储能的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可靠运行。
此外,智能制造也已经成为电池储能企业比拼的底牌之一。在天合储能的滁州超级工厂,储能电芯产线已做到100+工序全自动化生产,且可实现100%产品质量追溯和100%闭环控制。“天合芯”的速度和质量,是支撑其储能产品降本的又一重要因素。
而强大的降本能力,已经转化为企业的战绩。据天合光能披露的三季度业绩预告,其营收同比增加89.94%~132.15%,其中储能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受益于自有电芯下线和良率提升,以及储能产品的综合成本持续下降,天合储能出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
拒绝无效投资,争做价值产品
回首2023年,储能行业另一大焦虑来自愈演愈烈的“产能过剩”。在更多优秀的从业者看来,“过剩”只是行业的自愈调整期。业主方或投资方真正需要的是“有价值”的产品,落后技术产品和产能终将被淘汰。
近期有消息称,发电集团对储能项目开发核准口径收紧,其症结点其实仍然在于储能的经济性。储能电站调用频次低、储能系统运行寿命和充放电效率不达预期,导致很多电站很难按预期设计目标运行、也就更难实现盈利。尤其在工商业储能场景下,储能的商品价值属性更为明显,产品可靠性已然是储能项目融资能力和持续性经营的基本保证。
此前在BNEF“2022年储能产品及系统集成商可融资性”评级中,天合储能首次亮相便位列全球前十、国内前四,而在最近公布的2023年度评级中,天合储能则闯入了全球TOP5,其储能系统产品在银行融资与开发商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而这样的结果,是基于天合储能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全栈自研的储能产品。
面向新能源及电网侧,天合储能的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2采用自研自产的314Ah电芯,实现了20尺标准集装箱、高达5.015MWh的系统能量,其中既简化了结构、又延长了循环寿命,且搭配PACK级主动消防及淹没式整柜级消防守卫储能安全,更兼容组串式、集中式和集散式等多种PCS技术,以“柔性化”解决方案适配各类客户应用需求。
而天合工商业储能系统Potentia,从安全、收益、运维三大痛点出发,采用RTE≥95%的A级优+超高转化效率电芯,叠加电芯-PACK-储能系统的一站式安全防护设计,并以天合智慧云平台实现更智能化的运维,保障了工商储客户的收益。
展望新的一年,相关机构测算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150GWh以上,电池储能市场增势也将持续。市场需求依旧强劲,对于储能系统供应商来说,只有持续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才是守卫市场份额、保护行业发展的最好决策。
据了解,截至目前天合储能拥有超100家全球客户,全球项目储备超10GWh,全球项目交付超4GWh。而近期,天合储能此前表示,其储能电池、直流电池舱及交直流产品组合产能达到12GWh,预计2024年二季度末达到25GWh。如此规模的产能规划和高性能的产品,是天合储能对市场和客户的最佳答复。
从首次曝光自研芯到现在短短两年,天合储能这个插班生直接从优等生跃升到尖子生行列,一切都是有迹可循。
首先母公司天合光能打下坚实的光伏基础就是最大优势。在市场布局上,天合光能给了天合储能以成熟的全球光伏渠道资源,和产品研发到市场开拓策略,令天合在光伏储能双轮驱动的赛道上发挥出1+1>2的战斗力。2023年12月底,天合光能公告显示,天合储能的市场估值达18亿元,而天合光能还将联合多方对天合储能增资,以支撑其储能业务的持续增长。
有人说,储能行业即将迎来更难的一年。但天合储能的坚韧和创新仍展现出无限活力,迈过去、必将是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