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南区变电集控站管辖着49座变电站,涉及重要客户和地标建筑供电。近年来,该站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强化创新成果应用,提高变电运维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10月18日,山东青岛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南区变电集控站员工朱枫在电脑上利用智能巡检系统巡检变电站。过去需要两名运维人员到变电站现场耗费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朱枫一个人在集控站半个小时即可完成。智能巡检机器人和摄像头的应用帮变电运维人员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现场巡检频次,提高了工作效率。
南区变电集控站管辖着青岛核心区域的49座变电站,涉及市政府、奥帆基地、五四广场等重要客户和地标建筑供电。近年来,该站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强化创新成果应用,提高变电运维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远程感知及时处置站内环境异常
近年来,变电站内集成化、封闭化、智能化设备不断增多,而这类设备对运行环境的要求较高。如何对设备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快速管控,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变电辅助设备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管理各类环境传感器等辅助设备,集成了变电站室外微气象感知监测、室内环境监测、消防安防监控、照明和水泵控制等功能,实现对变电站内设备运行环境的全面感知和辅助设备自动控制,是运维人员管控变电站环境的好帮手。
“夏季高温多雨,环境变化大。当站内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系统会根据设定好的策略自动开启空调制冷,为变电设备降温,保障设备运行安全。当降雨时,系统会自动感知水位,在积水达到预警阈值时主动告警,同时智能启动水泵开始抽水,比起人员巡检发现问题再去相关点位处置用时更短。”南区变电集控站副站长张荣祥介绍。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南区变电集控站通过变电辅助设备监控系统发现变电站内温度、风机、水浸类异常83次,远程处置异常50余次,明显减轻运维人员工作量。
目前,变电辅助设备监控系统已在南区变电集控站管辖的49座变电站投入使用。和去年相比,结合智能巡检、一键顺控等深入应用,南区变电集控站切实提高了运维效率,平均每月节省运维工时67%。
推动作业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10月8日,在35千伏标山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检修现场,南区变电集控站操作人员陈梦琦、丁蒙在手机上打开“五级五控”数字化平台的“i运检”应用,逐项执行风险预控措施卡和操作票步骤,1号主变压器停止运行。之后,丁蒙和检修现场工作负责人在该应用上办理工作票,确认安全措施全部执行、两人签名后,现场检修作业开始。
按照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倒闸操作计划、倒闸操作方案和“两票”办理等均集成在“五级五控”数字化平台中。通过“五级五控”数字化平台,在作业现场,运检人员不需要填写纸质票等纸质资料,通过手机就能完成这些操作步骤的流转。
2022年以来,南区变电集控站全面应用“五级五控”数字化平台,推动作业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实现班组“两票”、缺陷管理、运维记录等业务全流程线上流转。在南区变电集控站工作了30年的老师傅王琼说:“现在,不光‘两票’填写办理能在手机客户端上完成,设备台账信息、设备检修维护记录等都可以在手机上一键查询,方便多了。”
今年,“五级五控”数字化平台“i配调”模块网络化下令在国网山东电力全面推广应用。供电员工通过手机就可以进行调度预令的回复、调度正令的接令和回令,解决了业务高峰时段调度电话拥堵问题,减少了操作人员的等待时间,让调度指令更清晰、沟通环节更顺畅。10月,南区变电集控站共执行配调指令48条,覆盖全部10千伏设备操作,平均每项操作用时缩短了15分钟。
用创新成果解决运维工作难题
9月21日,在35千伏天山变电站10千伏开关柜缺陷处置工作现场,一个开关柜顶硬质遮栏将运行设备和检修设备隔离开,实现柜顶作业人员与运行设备的硬隔离,提高了作业安全性。这个开关柜顶硬质遮栏是南区变电集控站参加第48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成果发表赛的质量管理(QC)成果,由孙晓兰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目前已在青岛供电公司管辖的60座变电站应用。
依托先进典型,南区变电集控站成立了孙晓兰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专家人才及青年骨干为主力,聚焦运维效率提升,用创新解决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红外测温“鹰眼诊断术”、可收放型安全遮栏搬运车、可调节型开关检修小车、通用型开关柜小车导轨、便携式电力二次设备伸缩遮栏……孙晓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四年来研发了多项成果,如今,南区变电集控站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工作室的20余项QC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王艺璇 刘晓伟 张经纬)
原标题:用上数字化手段,变电站运检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