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发布公告称,与国家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在线共同签署《关于开展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合作备忘录》,各方将积极履行在推进“双碳”方面的社会责任,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共同构建符合国内外绿色认证标准、运转稳定畅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甲醇全产业链,全力推动国内首批绿色甲醇生产项目落实落地。
中远海运表示,上述举动标志着国内首个涵盖生产、运输、加注、认证等各个环节的船用绿色甲醇全产业链项目已进入实际建设阶段,为航运业新能源应用和绿色转型开启崭新篇章。
甲醇燃料船发展势头强劲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航运业正将目光盯向绿色甲醇。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世界上首艘完全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的集装箱船已于今年7月开启首航,从韩国驶往丹麦。这艘集装箱船是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订购的25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中的第一艘,首航所用甲醇是利用从生物来源获得的甲烷所生产。马士基称,该船此次航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使用传统燃料减少约65%。
马士基还透露,此次航行向全球船舶燃料市场发出绿色甲醇需求增长强劲的信号,其他航运公司目前已订购100多艘可使用甲醇的船只。
“近几年,航运业脱碳相关法规逐步加强,一些航运公司为实现脱碳目标开始选择替代燃料。除了前些年比较流行的LNG,有的公司也在探索生物燃油、绿色甲醇、绿氨等清洁燃料,其中绿色甲醇较受追捧。”信德海事绿色航运研究员张晗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21年马士基率先订购一批甲醇燃料的集装箱船,对航运业的影响非常大,其他航运公司也在陆续考虑使用甲醇燃料。从去年开始,中远海运和招商局也宣布订造甲醇燃料的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此举将进一步加速中国甲醇燃料船的发展势头。
数据显示,中远海运目前已订造12艘2.4万标准箱世界最大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而全球范围内的甲醇船舶订单已超过200艘。今年以来,甲醇燃料船订单增速已超过LNG动力船。
有望成为航运业最佳脱碳燃料
国际海事组织(IMO)2020年8月发布的第四次温室气体研究报告显示,2012-2018年,国际海运碳强度降低约11%,但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从9.77亿吨增至10.76亿吨。预计到2050年,随着海运需求持续增长, 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18年增长约50%,比2008年增长约90%-130%。
为加速航运业脱碳,今年7月,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通过《2023年IMO船舶温室气体(GHG)减排战略》,进一步收紧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要求,明确应尽快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考虑不同国情,在2050年前或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
“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轮这三大主力船型的远洋运输消耗了整个航运业80%的燃料,排放了70%的二氧化碳。要实现减排脱碳目标,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减少化石燃料,转而使用碳中和或零碳且经济可行的绿色能源作为动力燃料,其中绿色甲醇有望成为远洋船舶航运的最佳脱碳燃料。”天津中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程师吴显法指出。
张晗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目前主要有两种路径可实现绿色甲醇生产,一是生物质制取,二是‘绿氢+可再生二氧化碳’制取,从全生命周期看,两种路径生产的绿色甲醇几乎都是净零排放。”
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亟待打通
尽管甲醇燃料船近两年发展迅猛,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绿色甲醇生产、运输、储存、加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亟待打通。
“首先是绿色甲醇燃料的来源问题,以目前全球已有的200多艘甲醇燃料船订单规模估算,若其交付后全部使用绿色甲醇燃料,预计每年消耗300万吨-500万吨,但目前这种燃料还很缺乏。”张晗表示,“另外从运输、储存和加注环节看,整个链条相应的产业也不完善,目前港口的储存仓、甲醇加注的设备等基础设施较缺乏,需要新建或改造。”
绿色甲醇生产不足,与其高成本不无关系。张晗指出,目前绿色甲醇价格相对较高,经济性有待提高。若按1200美元/吨的价格估算成本,当前航运公司大多使用的低硫燃油价格约为600美元/吨,仅是绿色甲醇价格的一半,而其热值是甲醇的两倍。也就是说,同等能量下绿色甲醇价格约是低硫燃油的4倍。
“当前,需要从生产、运输、存储、加注等各环节整体推动产业发展,做一些示范性项目。最好能有一些领先的公司率先布局,产生示范效应。中远海运与其他几家产业链相关公司日前签订备忘录,对推动甲醇燃料在航运业的应用意义重大。”张晗指出,“未来将有更多绿色甲醇项目落地,比如马士基在订造甲醇燃料船前就已和甲醇生产商签订意向协议,中远海运去年开始也在和一些公司洽谈,有基本协议后,燃料生产商就能大规模建厂。甲醇燃料船大批量交付可能在2025年、2026年,近两年港口也有时间建设相关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