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河南、新疆、广东、浙江、贵州等地纷纷公布配套储能设施的财政补贴、允许独立储能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政策细则。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储能政策频出将有力推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国家层面虽然已明确储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商业化运营和盈利的基本方向,但我国电力市场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

首页 > 储能 > 储能应用 > 发电侧 > 市场 > 正文

多地力促储能进入市场

2023-09-14 09:37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苏南

8月以来,河南、新疆、广东、浙江、贵州等地纷纷公布配套储能设施的财政补贴、允许独立储能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政策细则。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储能政策频出将有力推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国家层面虽然已明确储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商业化运营和盈利的基本方向,但我国电力市场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仍面临缺乏成熟商业模式、盈利能力不强等挑战,亟需各地方政府不断完善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政策机制。

●储能支持政策频出

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支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指出,对配套建设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储能设施的企业,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印发的《新疆电力市场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暂行)》提出,独立储能企业可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浙江平湖政府指出,对投资单体容量2MWh及以上、且储能投资方在本地累计建设达到5MWh及以上具有示范意义的用户侧典型场景储能项目,按不超过实际设备投资总金额的8%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限额300万元。

河南省能监办近日答复《关于加强储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布局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时称,将研究完善电力现货交易规则,支持储能设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规范参与电力中长期交易,深入推进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在业内人士看来,8月份频出的地方储能政策,均是在疏导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成本压力,强化新型储能企业与电力市场建设的衔接。

以贵州省能源局刚刚公开发布的《贵州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为例,其目的是建立健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征求意见稿》起草的初衷是通过储能企业参与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需求响应交易等市场获得收益,通过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获得收益。”贵州省能源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

●疏导成本压力是关键

谈及如何推动储能加快进入电力市场的问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在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中将储能作为必需考虑的技术方案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并根据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情况和各地不同的负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其次,需明确新能源参与调峰、调频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引导风电光伏配置储能,建立“储能优先、先到先得”的并网机制,完善电源侧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提高新能源企业建设电源侧储能的积极性。

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基于典型场景的新型储能适用技术及运营机制》认为,储能作为一类特殊电源,很难像常规电源那样主要通过参与电能量市场实现商业化运营。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容量市场机制等反映灵活资源价值的市场机制,对于新型储能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营尤为重要。推动新型储能进入电力市场,应建立适应电力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容量电价补偿调整机制。这样既可避免储能电站出现“重配建轻利用”的情况,也可鼓励剩余容量进入市场,逐步实现储能主要通过参与市场回收成本并获得收益,形成由政府定价到市场竞价的有效通道。

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地方政策在设计新型储能市场化机制时,既要遵循电力市场的一般原则,也要考虑储能在电方系统中不同于常规电源的功能特性,确保市场机制的设计能够为新型储能项目获得合理收益创造条件,促进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推动储能进入多类电力市场

目前,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尚处试点建设期,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不健全,容量市场也未建立,完全依靠市场回收成本难度很大。“从全球范围来看,储能电站多通过参与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获取收益,但仍不能覆盖其全部成本,还需要与电力运营商签订中长期合同,参与容量市场或容量拍卖等获取稳定收入。通过进入多类市场,提供多重服务是解决储能投资回报问题的有效路径。”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高级工程师时智勇表示。

“在现行电力市场和输配电价机制下,新型储能仅能参与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获益,其高效消纳新能源发电、延缓输配电投资、提高系统安全稳定、为电网提供灵活控制资源的潜在价值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刘勇认为,应从储能的功能出发,打破资产属性限制,只要接受统一调度、发挥全局性系统性作用的储能都应纳入电网侧储能范畴,形成开放竞争的储能市场,开展商业运营及调度管理,以激励更多储能装置发挥系统效益。

“新型储能电站单体容量小、布局分散,给调度运行和交易组织带来诸多挑战。”时智勇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现阶段,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是降低储能成本的主要发展思路,对具有发展前景的大容量长时新型储能项目,应设定容量规模、技术路线、应用场景,通过竞争性招标方式开展项目建设,给予电价或容量补偿的长效政策支持。在调度交易方面,应优先调度、优先出清。同时,积极推动储能容量市场化交易,促进容量租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弥补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盈利能力不足问题。未来可推动储能参与多类电力市场,通过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等市场化方式疏导储能成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