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安全和低碳是关键词。“新型能源体系是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以保障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为目标,以夯实化石能源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为路径,以多种能源协同互济为形式,以能源

首页 > 火电 > 火电产业 > 评论 > 正文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需立足本质安全

2023-09-04 08:44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李玲

我国正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安全和低碳是关键词。

“新型能源体系是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以保障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为目标,以夯实化石能源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为路径,以多种能源协同互济为形式,以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为方向,实现能源系统优化、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供需体系。”近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一届能源经济学术研讨会上,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凯表达了他对新型能源体系的理解。

多位与会专家指出,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我国正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安全和低碳是关键词。

打造更具韧性的能源产业链

欧凯指出,新型能源体系应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夯实能源生产基础,完善产业布局,打造更具韧性、更可持续能源产业链。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4.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4.3%,原油消费量下降3.1%,天然气消费量下降1.2%。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上升0.4个百分点。

“我国煤炭占化石能源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95%以上。煤炭仍是我国可清洁高效利用的最安全、最经济、最可靠的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欧凯指出。

与会专家预测,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煤炭和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呈现此消彼长趋势。从当前到2030年,煤炭仍为基础能源,消费保持稳定,但占比逐步下降,能源消费增量逐步由非化石能源补足;2031年-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增至49%左右,角色为替代能源,煤炭需求占比20%—25%;2051年—2060年,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占比增至80%左右,煤炭转变为支撑能源,需求占比为15%左右。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也表示,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保障是建立本质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的平衡之道。“一方面,在保证长期发展中能源供需基本面平衡的基础上,强化运行安全和应急安全保障机制和措施,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另一方面,要承认保障能源安全的价值和贡献,建立合理、责权利明确、有吸引力的机制和政策,促进地方政府和企业承担能源安全责任和义务的积极性。”

源网荷储同步转型升级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如何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多位与会专家指出,关键在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其高比例并网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挑战。比如,短时间维度上看,源荷侧高度波动性在灵活性资源快速调节出力不足情况下会影响电能质量;长时间维度上看,风光不确定性大,极端情况下,灵活性资源负荷跟踪能力和电力充裕度不足引发的电力不平衡会导致严重切负荷,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因此,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灵活智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至关重要。

“预计到2060年,在电源侧,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达90%以上,新能源发电占比60%左右;在电网侧,跨区电网互联规模持续扩大,约为2020年的四倍;在储能侧,预计需12亿千瓦储能,形成多元储能结合多时间尺度储能体系;在负荷侧,则是电气化、柔性负荷、新型负荷。”李政指出,“与此同时,终端能源消费的转型路径是推动终端消费全面再电气化,同时加强生物质、氢能等零碳能源的利用。预计到2060年,全社会总用电量将由2020年的7.5万亿千万时提高至约16万亿千瓦时,终端部门的电气化率由2020年的26%提至65%。”

在欧凯看来,新型电力系统具有两高特点,即高渗透率的新能源发电、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并具备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和灵活调度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以分布式开发为主,将海量小型、分散的电源主要接入配电网或一般高压电网,注重电自身边来,电网趋向扁平化、分布化、局域化。”

加强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

当前,随着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既对节能减碳减污、循环经济、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生态碳汇等重点减排增汇领域进行部署,也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公正转型、法律、全民行动、财政金融等方面完善保障机制。

与会专家表示,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能源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是基础保障。

“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坚持不立不破原则,建立起‘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又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和大规模应用’的具有本质安全属性的新型能源安全体系。即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李政表示。

欧凯认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六大重点任务。“一是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力度,科学优化煤炭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煤炭行业低碳化转型;二要加快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加强煤矿数智化顶层设计,推广油气开发节能降碳新技术应用;三要加强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发展,科学发展先进炼化产能;四是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构建微电网及虚拟电厂,拓展灵活柔性输电等技术应用;五是要加大能源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煤炭、油气、电力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超前部署煤矿智能开采、高精度石油地震等一批战略性前沿技术,科学评估国内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六是推动多能互补协同共济,深入推动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支持煤电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大型风光基地,向综合能源服务供应商转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