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杭州亚运会进入30天倒计时,一系列筹备工作也都陆续进入尾声。
上周四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马利阳重点介绍了目前碳中和相关工作的最新进展,并宣布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2022年4月开始,杭州亚组委就表示了要“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的决心,并按照《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下称《指南》)稳步推进亚运会碳中和工作。
《指南》中规定,完整的碳中和流程包括:“在大型活动的筹备阶段制订碳中和实施计划,在举办阶段开展减排行动,在收尾阶段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采取抵消措施完成碳中和。”
因此,本届亚运会印发了《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实施八个专项行动(包括绿色场馆建设、绿色环境提升、绿色能源供应、绿色交通升级、绿色运营管理、绿色开发与采购、绿色生活推广、绿色办公倡导),以求最大限度减少亚运会筹办过程中碳排放量。对于无法削减的碳排放量,再通过捐赠碳配额、碳信用、碳普惠等进行抵消。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杭州的婉约和秀丽,而作为互联网和新生代之城,杭州也不遗余力地将数字化优势和绿色行动方案相结合,为打造“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交出“杭州答卷”。
我们不妨以杭州亚运会为样板,看看达成“活动碳中和”都需要哪些努力。
01 数字化赋能碳排放核算
生态环境部在《指南》中指出,“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应确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边界”。《指南》中推荐重点识别的排放边界共有6个排放类型和11个排放源。
来源:生态环境部
而杭州亚运会碳排放核算范围包括场馆建设和改造、场馆赛期运行、组委会办公,以及观众、运动员等群体交通、住宿、餐饮排放的温室气体等13个类别,数量上比建议识别的排放源覆盖更广。
在上个月的全国低碳日,“亚运碳中和-减污降碳协同”数字化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碳排放采集、核算、减排、注销、评价管理全流程,覆盖上文提到的13个领域,实现了碳排放全过程数据的可回溯、可查询、可动态更新。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王磊介绍,一个运动员从居住地到杭州参会,长途交通会有碳排放;住进亚运村再到赛场,中间涉及衣食住行,也会有碳排放。这些原来都是手工计算,现在通过运动员的出行和活动数据,自动就能核算出碳排放数据。
除此之外,在赛时期间,“云上亚运村”也将正式上线,除了作为“一个云端生活社区”之外,该平台也将依托阿里云能耗云能力,为包括运动员、媒体、技术官员、工作人员等村内村民提供个人碳账户,鼓励村民们在村内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并通过权威方法学转换成相应的碳积分,存入个人碳账户内。
这也是国际大型赛事首次就参赛、办赛核心人员设立个人碳账户。
02 电力交易支持100%绿电使用
早在2021年,浙江省发改委、省能源局、亚组委办公室就联合印发了《杭州亚运会绿色电力专项行动方案》指导清洁能源使用工作。
同年,杭州亚组委、浙江省电力交易中心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全面启动亚运会绿电交易。截至到6月,累计交易电量已达6.21亿千瓦时。
通过绿电交易,千里之外的绿色电能依托特高压电网注入亚运场馆(同时还促进了浙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
国网萧山供电公司营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供应亚运会使用的绿电,有的来自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黄土高原等地的光伏发电,有的来自于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风力发电。
一块位于青海省海南州的单晶双面光伏组件,日均发电量2.2度,通过 “西电东送”大通道输送至杭州后,可供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的一盏节能灯亮足220小时。
此外浙江省内的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等绿色能源,也将通过电缆向亚运场馆及输送。
到亚运会开赛之时,杭州亚运村将实现百分百的绿电供应。
除绿电交易保证能源供应外,各亚运场馆也在创造绿色能源上下足了功夫。
运动员餐厅目前已投建规模为173千瓦的分布式光伏。据国网萧山区供电公司员工介绍,这个建筑是一座小学。他们利用现有5幢教学楼的水泥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开赛后将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并入电网,为建筑提供绿色动能。
而且,这些光伏电站的“大脑”是光伏逆变器。阳光电源为屋顶光伏电站提供了逆变方案,大幅度提高了光伏发电转换效率、提升了发电稳定性,也保障了用电的可靠性。
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能达到19万度。未来运动员餐厅光伏屋顶产生的“绿电”,相当于每年减排约107吨二氧化碳,也就是5000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
03 可“打包搬走”的运动场馆?
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这是亚组委关于场馆建设的主要出发点。
比如根据规划,上文提到的运动员餐厅所在区域,在赛后将“变回”为亚运村配套的“绿电小学”,作为“亚运文化遗产”,将持续向学生们传播“绿色办赛”理念。
在场馆及设施建设过程中,亚组委则秉持“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理念。
杭州亚运会(含亚残运会)共有56个比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有12个。亚组委主张在设计施工中优先采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优先使用新能源车和新能源机械,减少场馆运营期的碳排放。
以壁球馆为例,比赛结束后,玻璃墙、观众席等设施都可以整体打包搬走,捐赠给相关行业用于壁球项目的普及推广。
在规划布局亚运场馆时,亚组委也充分考虑了城市规划、周边环境相融合以及场馆赛后利用等各方面因素。比如靠近钱塘江的场馆,亚组委利用钱塘江丰富的水资源来调节场馆周围的小气候。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与体育馆为连体建筑,共同组成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设置的210个导光管通过顶部的采光罩,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使用寿命长达25年,每年可节电约10万千瓦时。
04 绿色物流交通全面升级
作为亚运会重要保障的非赛事场馆,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物流中心建筑面积超7.2万平方米,赛事期间将吞吐超过10万吨各式物资。
而这个“大型仓库”的仓顶也建有光伏发电项目。该工程建设规模为1.19兆瓦,1845块高效单晶硅组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运行方式,接入亚运物流中心的低压配电系统,预计年发电量超过132万千瓦。
所发电量除了优先供应物流中心使用外,余电也可以并网销售,将有效降低用电成本。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7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2吨。
除此之外,作为杭州亚运会官方物流服务赞助商,圆通速递一次性引入了110辆新能源厢式货车。
本次110辆新能源货车在核载1.4吨货物同时,单次充电可行驶270余公里,足以保障参赛器械、电子设备、服装日用品等物资运输。
如果按每天运营200公里测算,从物资集中移入期到杭州亚运会结束的近2个月时间内,所有亚运物流车将减少碳排放近1500吨左右。
05 全民参与助力碳中和
《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中还指出,活动组织者可以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碳普惠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关于“碳中和”的最后一步“碳抵消”,亚组委致力于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提升全民关于绿色亚运的参与感。
亚组委发动的“绿色亚运·低碳有你”赞助企业绿色行动,目前共有45家单位参与,合计捐赠量106.8万吨,类型包含碳配额、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普惠和国际认证的碳信用。
去年4月亚组委联合市相关部门和蚂蚁集团,开展“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到今年5月已有1.06亿人次参与;亚组委与林业局、绿化与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共同发起的“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获得1800余万人次参加,植树4800余万株,建设亚运碳中和林26片。
此前公布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碳中和林”总面积2835亩,涉及8市25个县(市、区)。亚运会碳中和林要求在2016年3月以后新建,单个总面积不小于20亩,建设保存年限在6年以上,相关建设与认定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程和管理要求。
在实现“活动碳中和”的每个阶段,都可以看到杭州都融入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思想,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
而杭州也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数字化优势、分布式光伏装机优势和电力交易经验,和本地企业紧密结合,打造出了碳中和亚运会“杭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