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去过国外,所以没能接触到国外的电厂,但是我见过很多进口机组,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来源:微信公众号“跟着风行走”)
早些年间,我们电力行业特别是发电行业基础薄弱,进口了很多机组,这些机组就当仁不让成了发电领域的中坚力量。
引进最多的是30万级别机组,而且是全套引进:包括主机设备和辅机设备,连设计都由老外系统设计。这些机组我能说出来很多,几乎各省市都有,比如华能大连电厂、福州电厂、丹东电厂,就属于同一批进口机组,整机进口设备,到现在还在发电,性能极其稳定。
太原第一热电厂的12号机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的锅炉为波兰拉法克锅炉厂制造的BP-1025型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低倍率塔式循环锅炉,不过已经拆除好几年了。
那是我见到的第一台塔式锅炉,当时给我极大的震撼,我没想到锅炉能有那么高…...
山西阳城电厂一期和鄂州电厂一期应该属于另外的一批机组,它们从外形看很相像,甚至里面的管道及转机设备布置都有相似之处。我先去的阳城电厂,后来再去鄂州电厂,在厂区里面走到哪里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其实还是有差异,他们相同的是锅炉设备,都为美国福斯特-惠勒能源公司(FWEC)制造的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型燃煤锅炉,但是汽机不一样。阳城的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汽轮机,而鄂州电厂是日立公司的产品。
看来老外选设备也是一种博弈和平衡,并不是固定的搭配。
六十万级别的大机组就少多了,从三十万到六十万,火电厂系统并没有太多变化,国内设计院和主机厂老早就已经消化了三十万机组的技术,设备相应扩容即可。
我们这方面国产化做的很棒,国家电投平圩电厂的一期机组为国内首台国产机组,现在都运行的很好。
六十万级别的进口机组,我只见过华能伊敏电厂和营口电厂的俄制机组,去多了电厂,再看老毛子的锅炉和汽机布置,总觉得非常别扭。
我曾经有几年经常去南京电厂,对它的两台32万超临界俄制机组很熟悉。表面上看俄式机组“傻大笨粗”,了解多了觉得俄国人其实很聪明,在工业制品有自己的体系,走另类的路线。
百万燃煤机组的技术攻关是一道坎,我国首台百万燃煤机组诞生在玉环电厂。其实更早几年,外高桥二电厂就有了两台容量为90万的燃煤机组。它是ALSTOMN的锅炉,汽轮机为西门子公司制造。
外三电厂跟外二电厂毗邻,两个电厂我都去过。外三电厂是百万超超临界机组,但是它的两台机组跟外二电厂的机组外观非常相像,甚至锅炉高度都差不多,机组内部无论锅炉还是汽机都惊人的相似。不熟悉的人即便是电力行业的人,进来很容易认为两个电厂是简单复制而已。
我一直觉得外二电厂的影响力现在被弱化了,其实它对发电行业有很大的作用,在大机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塔式炉制造方面、运行管理带给我们电力行业很多重要的经验。我很喜欢外二电厂,有机会会单独为它写一篇。
去了这么多进口机组,最大的感觉是老外的设备质量真好,设计极为规矩,几乎找不到什么大毛病。更为难得的是,设备可靠性非常好,这么多年,只要不折腾它,机组性能会一直很稳定。
接触进口机组多,碰见的老外也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在广西来宾B厂。
广西来宾B电厂为法资企业,广西来宾希诺基发电运营维护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商,代表广西来宾法资发电有限公司执行本项目。他们的锅炉是哈锅的锅炉,但是汽轮机和发电机都是法国制造。
我印象最深的是机组紧凑性布局,特别是汽机厂房地方非常狭窄,走向布置为纵深布置。我当时很不以为然,来宾那地方地皮又不值钱,干嘛把厂房搞得这么逼仄,检修起来都不方便。
直到我碰到他们汽机解体大修才好像理解了。他们汽机房里面的主机设备大概是十四五年才大修一回,而且解体设备时,关键部件都锃亮,状态非常好,很可能主机在其服役寿命内只检修一次就够了。
我当时大惊失色,我们的主设备四年就得有一次大修,现在运行条件恶劣,深调频繁,很多汽轮机一个大修周期内就频频出问题。老外的设备质量不服不行。
相比之下,法国人的办公楼却比较寒酸。貌似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写字楼,周围也没什么景观水榭,很低矮的几层楼,钢结构没有任何修饰,甚至没有粉刷和瓷砖,更没有门厅前台什么的,爬上钢梯就到了办公室。
办公室有点像反恐精英游戏中的废弃厂房,毫无装饰可言,只有平板办公桌,连抽屉都没有。有一些会议室,但是里面家具非常少,几把椅子围着一个桌子。冷气很足,灯光也亮,法国人不搞虚的很在乎实用,批项目只拣他们认为重要的去做。
我碰见一个法国业主,忘记因为什么事跟他打交道了。
谈到一个标准问题,我说我们的标准里面内容很多来源ASME,他询问我能不能给他发一份电子版,我说当然可以。那小伙子大喜过望,在我的本子上写下了他的邮箱。后来那个本子丢了,我也没给他发成邮件。
唯一不理解的是,聊着聊着,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穿着体恤和牛仔裤就进了生产现场,防护用品只戴一个安全帽穿劳保鞋。我本来想问问他为啥不穿工作服,话到嘴边也没说出口。
这些机组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电量,更是直接带动了发电行业各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我曾经在华能福州电厂资料室碰到国内设计院的同行们复印他们的图纸,大批量的复印——他们要拿回去仔细研究老外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水滴石穿,一步一个脚印,十年磨一剑,无数建设者在默默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时至今日,现在我们对火电技术各方面都已经领先世界,从引进转变为输出,对外出口了大量火电机组。
那些曾经被我们当宝贝一样的进口机组慢慢老去,功勋机组也终究有一天会全部退役。也许有一天,在这片土地上再也见不到进口机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