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7月18日,蛟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蛟河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成立蛟河抽水蓄能电站专项小组,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建设工程,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积极发挥承担调峰、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政策 > 正文

吉林蛟河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2023-08-07 14:24 来源:蛟河市人民政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7月18日,蛟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蛟河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

《规划》指出,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成立蛟河抽水蓄能电站专项小 组,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建设工程,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积极发挥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配合蛟河风电运行,为东北电网提供网间优势互补。

新能源新材料重点项目

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总投资70亿元,总装机 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

天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总投资71亿元,装机容量100 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25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

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总投资2.2亿元,装机规模5.12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7500万千瓦时。

蛟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占地4.6万平方米,建设 一座日处理500吨的固废综合处理厂,包括1台500吨/日国 产二段式机械炉排炉、1台中温中压余热锅炉和1套8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年可发电5027万度。

原文如下:

蛟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蛟河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蛟政办发[2023]1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垂直管理部门:

《蛟河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十九届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蛟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9日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实现突破、开辟新局的关键时期,也是蛟河市持续推进经济 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科技应用能力,构建现 代化工业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蛟河市“十四 五”总体部署和要求,统筹做好蛟河市“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 发展的各项工作,结合蛟河市工业发展实际,依据《吉林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纲要》《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吉林市工业发展"十 四五"规划》《蛟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等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蛟河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 面阐述规划期内蛟河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要求、 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是未来五年蛟河市工业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长期积存的矛盾 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决策 部署,稳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 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朝着工业强市的目标不断迈进。目前全 市共有工业企业49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2020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29%;增加值达7.8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3亿元,纳税2.7亿元。

产业优势日益突出。蛟河市基本形成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体, 长白山特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矿产建材、 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2020年,医药健康、长 白山特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分别实现产值11.6亿元、15亿元、3.2亿元,共占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比重为76%,其中龙头企业长白山制药完成产值11亿 元,得利斯食品完成产值13亿元,凯迪绿色能源完成1.1亿元,松江管道完成1.2亿元。

产业平台贡献突出。“十三五”时期,各园区产业定位明确, 相关产业入园集聚,产业集约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新区、天岗园区“双核”驱动的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新区、天岗园区入园工业企业分别达到30户、60户,其中规上企业分别 有11户、2户,共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户数的65%,规模工业产值完成36.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95%。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发展 逐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斐然,企 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着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截至2020年 末,以长白山制药、松江管道为代表的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比重达35%。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定不移打好 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保卫战。完成河湖黑臭水体治理,近 4000公顷松花湖水淹地全面整治。城区建成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20蒸吨及以上锅炉整改达标。城区污水处理 完成扩建,日处理污水量达到4万立方米,天岗等四个重点镇污 水处理厂建成运行。13个乡镇街建设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垃 圾实现统一运转处理,三年治理成效荣获全省第二名。全面推行 “河长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攻坚,地表水和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持续开展矿山整治,复绿石材矿山 69公顷,治理废弃矿山59座。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 国有林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 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83%,细颗粒物 (PM2.5) 浓度比2015 年下降1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十二五”期末大幅降低,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蛟河市工业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工业项目建设较少。目前,蛟河市在库 规模工业企业仅有20户,且中小企业为主,十亿元企业仅有2 家,缺乏具有较大带动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支撑。“十三五”期间, 全市新建工业项目255个,完成投资31.7亿元。 二是工业规模 体量偏小,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全市医药健康、长白山特产 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 产值合计共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76%,其他产业 规模均不大,石材加工产业作为地方传统产业规模偏小,区域产 业优势和特征未能凸显。 三是企业创新升级能力弱,产业链条普 遍较短。 蛟河市企业普遍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企业处于产业 链中附加值较低环节,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工业企 业间欠缺协作,产业间协同发展态势尚未形成,缺少产业集群效应。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一)新发展格局为蛟河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 正持续发酵,我国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 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在国内产业循环中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也正大量涌现。相应的工业生产也需要加快适应新消费需求的 转变,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 上升,“十四五”时期中国居民消费需求总额将稳步增长,在社会 总需求的占比将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 变得更加重要。对此,“十四五”时期,蛟河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要 紧跟新时代国民消费出现的新需求、新趋势、新模式,持续推动企业生产朝着绿色化、服务化、定制化、智能化转型。

(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带来了新动力

从产业技术层面看,当前一场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 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已风起云涌,特别是以大数据、云计算、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 将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作为蛟河而 言,要进一步明确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新增长点,力求在新一 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中抢占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从产业组织 形态层面看,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智能发展模式将 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产业组织形态将更多由大规模批 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 产转变,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作为蛟河而言, 需要精准把握发展趋势,推进工业经济向智能化、融合化、服务 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更好引领带动工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全 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任,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工业制造全面升级,紧跟变革步伐,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三)新时代振兴发展要求指明了工业升级的新路径

“十四五”时期,全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 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新一轮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 举措,在《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中共吉林省委关 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等国家及吉林省 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陆续出台的新时期,蛟河要抢抓 国家、省市新一轮振兴的政策机遇,把握好吉林省推动工业城市 创新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的有力时 机,集中全力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持续提升项目包装水平,积 极培育引进人才,推动企业加强改造升级、创新突破发展的能力, 增强与长吉都市圈规模企业的互动交流,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 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 理念,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吉林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三个五”发展战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54321”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工业新体系。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 把创新摆到工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核心位置,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 为支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氛围,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创新能力。

坚持企业主体。 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开放发展。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把握国家、 省市战略部署契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和产业,加大招商力度,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对接,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集聚发展。 加强园区规划与产业规划的衔接协调。依据 产业特点不断优化现有产业布局,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打造产业基地,促进企业形成集群,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配套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三、 发展目标

工业规模持续倍增。预计到2025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40户,其中工业产值10亿级企业稳定到2户,亿级企业突破10户。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到2035年基本实现 产值突破200亿远景目标;实现利润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税收5亿元,年均增长1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以蛟河新区、天岗园区为载体,医药健 康、长白山特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矿产建材“四大经济发 展动力源”不断发展壮大,优化产业结构,为全力打造“四个50亿"产业集群夯实基础。

企业规模不断提升。 “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1-2家国内外 大型制药、知名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落户新区,支持长白山制药做 大做强,壮大医药健康产业规模。依托得利斯食品、黑尊食品、 金亿食品等企业,推进长白山特产品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上下 游企业协同发展。通过升级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努力培育形成2-3户高端石材加工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第三章 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蛟河要紧跟数字时代工业升级的时代机遇、抢 抓“东北再振兴”的政策机遇,奋力推动蛟河医药健康、农产品加 工、绿色石材、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融 合化、服务化、高端化、数字化升级发展。凝心聚力发展具有技 术优势的医药健康产业的重点领域,深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 资源优势,持续优化升级绿色石材加工水平,加快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体系。

一、做“精”医药健康产业

发展目标:构建新型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到“十四五”末,医 药健康规模工业企业力争突破5户,产值预期达到4亿元。力争到2035年产业规模达到50亿。

发展重点: 立足长白山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强医 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三大主导板块,做大医疗与健康服务、 医药商业与流通、医疗器械设备与仪器三大潜力板块。重点推进 蛟河创新产业园项目,突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重点依托中科院 苏州医工所科研成果创新,实现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胃肠造影 颗粒等一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开工,争创省内乃至全国独具 特色的全产业链生物医学高科技产业园。培育引进制药企业。支 持长白山制药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兼并重组,做 大现代中药产业。全力支持长白山药剂研发,鼓励药物方面研制, 拓展国际市场。引进1-2家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落户蛟河经济开发区,壮大蛟河制药产业规模。

———中成药产业: 紧跟新版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中成药再评价等政策动态,加快 现代中药、传统中药、中药饮片产业的优化升级,以长白山人参、 草乌等中药材为基源,发展壮大康艾注射液等现有优势品种,保 持市场份额。重点推进蛟河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探索政府出资建设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吸引潜力药企入驻,引进生

物医药上下游衔接配套项目,打造医药产业集群,全方位融入吉林—敦化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区。

提升中药材加工质量水平。 以资源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 以产业为载体,充分发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技术优势,对本土企 业进行技术支持,增强中药材加工制造企业竞争力。实施标准化 生产,强化中药材生产过程控制,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加工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升蛟河市中药材加工质量水平。

建设现代化中药材流通体系。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 展中药材现代化物流体系,提高中药材包装、仓储等技术水平, 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溯源编码。 建设集仓储物流、市场贸易、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产 业园,依托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中药研究院等政府机构 及中医药企业,建成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形成立足吉林、辐射全国的中药材物流体系。

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贸易投资促进组织、 企业、商协会的广泛联系,加大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办医办学经验,推进中药 教育、科技、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在各类中草药通关、法律准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简化手续,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 保健食品产业: 立足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和产业基础,支持引入具有地区特色、药食同源的系列保健食品项目。打造“现代化医药园区”。坚持园区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添正生物科技深度开发骨胶原蛋白肽、特医功能食品。

—— 医疗器械产业:培育引进医疗器械企业。 积极对接国际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优强企业,招大引强,延链 补链,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加速升级转型。加大招商引资政策优惠 力度,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成立成果转化中心,加强产业集聚效应。

专栏1医药健康产业重点项目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蛟河创新产业园建设。 建设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蛟河创新产业园,引进并承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类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添正健康科技特医食品项目。 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年产10000吨液态和3000吨粉态特医食品。

医疗器械生产。依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成熟科研成果,生产生命体征监测床垫。

二、 做深”农产品加工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规模企业户数不少于5户。到2035年,整个产业突破50亿规模。

发展重点: 坚持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长白山野山 葡萄、黑木耳、甜黏玉米等为原料的食品行业。全面推动农产品 加工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支持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与责任追究体系,瞄准中等收入以上消费群体对绿色休闲、健康有机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着力打造具有蛟河特色的绿色品牌。

—— 肉制品精深加工: 以得利斯食品、天一 岗山黑牛等企业 为依托,加快推进肉猪、肉牛加工项目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面推动猪、牛、鸡等家畜、家禽养殖、防疫、饲料加工、屠宰、 分割到下游市场营销完整的禽畜产销一体化的供应链,引导得利 斯食品探索建设养殖基地,稳健提高生猪屠宰量,研究开发猪血、 猪油等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冷冻肉、冷鲜肉 和低温肉等制品,推动肉、蛋制品的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多样化发 展,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健身运动等符合生命健康新需求的肉、 蛋制品,鼓励本地企业围绕肉类加工,延伸休闲食品产业链条, 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扶持本地肉制品精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 强,支持引导本地企业全面升级智能化加工设备,积极利用新一 代网络技术、新媒体平台和视频网站,多方位宣传展示绿色化、 智能化的现代化工厂,培育打造一批优质食品企业品牌,扩大企 业影响力,增强本地企业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产品市场占有率。着力引进国内肉制品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 玉米精深加工。 依托蛟河丰富的甜粘玉米资源优势,着 力引进玉米精深加工知名企业,建设食品、饲料、生物化工、生 物医药和副品综合利用等的研发生产基地,鼓励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玉米深加工产品,不断提高玉米深加工转 化率,提高玉米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金亿食品整合甜黏玉米市场,壮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生产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支持松花湖酒业改进技术工艺,生产“定制酒”满足特定客户需求, 主动开拓市场,走出困境。支持企业探索玉米精深加工向医用级方向拓展,创新企业生产模式。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充分发挥蛟河丰富优质的黑木耳、梅花鹿、长白山野山葡萄、甜粘玉米等长白山动植物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热门短视频平台,全方位、多渠道推介蛟河特色优质的 农产品,做好蛟河以黑木耳为代表的一批特优农产品丰富且优质 的宣传展示工作,扩大蛟河特色农产品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全力引进黑木耳深加工、长白山中药材加工、长白山野山葡萄、 梅花鹿、甜粘玉米等特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提升产业精深加工水 平和规模。将蛟河黑木耳打造成吉林省特色黑木耳农产品品牌、 黑木耳产业示范区基地。到2025 年,规模以上长白山特产品加 工业销售收入实现30 亿元,吉林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稳定在 30个。加快特产品深加工重点园区建设。通过内外资相结合、 资本、技术和管理相结合、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规模效益与 质量效益相结合,创新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拓展发展功能,发 展壮大特产品深加工园区,使之成为吉林特产品加工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成为特产品加工的新载体和孵化器。

专栏2 长白山特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

蛟河10万吨高端肉牛秸秆颗粒饲料加工项目。 项目位于蛟河经济开发区,盘活启航生物,厂房履行及设备购置,项目建成后年产粗饲料和精饲料20万吨。

蛟河高端肉牛(松花湖品牌)产业园项目。一是投资1.5亿元建设高 档肉牛饲料生产产业园,占地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二 是投资5亿元建设优质肉牛繁育及育肥产业园,场地为奶子山牧光互补产 业园区和已核查确认的34块单块450公顷养殖园区用地,从阿根廷、鸟拉圭引进一万头西门塔尔良种母牛进行繁育。三是肉牛屠宰及高档肉制品 精细加工产业园,计划投资4亿元盘活原吉林牲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 屠宰能力10万头以上。四是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预制菜、熟食深加工项目 。

玉米皮深加工项目。项目位于得利斯饲料项目厂区,占地面积20000 平方米,建设一栋厂房购置加工设备,利用玉米叶及玉米棒加工生产发酵饲料,提取木糖醇,利用玉米须加工生产玉米须茶。

豆奶饮料及液态羊奶生产(盘活中豆食品)项目。占地面积4万平方 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利用原吉林省中豆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厂区及生产线建设豆奶饮料及液态羊奶生产项目。

三、做“优”绿色石材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绿色石材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6户,实现产值6亿元。到2035年,实现产业突破50亿规模。

发展重点: 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以产品市 场空间拓展为目标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创新设计、工 业设计、装饰设计以及人居文化设计为突破口,引导石材产品由

简单拼装,向个性化和整体化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省级、国家级 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与中科院、吉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高等 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提高石材加工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 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自主研发,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

——石材开采产业; 聚焦天岗石材产业发展方向,在严控严 管石材审批的前提下,以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 建设为契机,引导矿山企业引进新型开采设备和先进开采技术, 提高石材开采能力和资源利用率。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绿 色矿山公约》,遵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以实现矿产资源 利用集约化、开发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 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目标,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构建资源、 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矿山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矿山建设长效 机制,力争通过十年时间的建设,将天岗园区打造成国内一流的 绿色矿山企业集聚区,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

——石材加工产业: 依托蛟河市天岗花岗岩资源,引入战略 投资者,整合现有企业,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打 造知名品牌,开拓域外市场,引导石材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产品产能和品质,降低运营成本和能耗,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引进扶持石粉、碎石等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推进石材产业与砂石骨料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以矿山废石加工建筑商砼骨 料、道路基础设施垫料等产品。鼓励并扶持石粉、碎石等废弃物 综合利用项目入区,利用碎石、石粉生产人造玉石、建筑涂料、 混凝土砌块、石粉砖等产品,拉长石材业产业链。对石粉、碎石 综合利用及污水处理等领域进行研发、产业化投资的企业,在用 地审批、贴息贷款、引导资金投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工 艺品、蘑菇石、路缘石、马赛克、拼花等创意产品的开发,打造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石材资源价值全利用。依托已探明1000 万立方米玄武岩资源,积极引进玄武岩纤维、石墨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促进蛟河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

专栏3绿色石材产业重点项目

蛟河石材产业园固废循环利用示范基地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0万平 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年处理石材固废500万吨,其中一期建设 300万吨石粉深加工和固废项目;二期新建设年处理200万吨石材固体废弃物和年处理100万吨石粉项目。

博石矿业矿山开发项目。新开发矿山一座,矿区面积39万平方米, 年开采石材100万立方米。新建开采区、循环利用区、生活区、道路、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

中石矿业矿山开发项目。预计矿区面积17.5万平方米,年开采荒料10万立方米。

蛟河市新安屯铜钼矿开发项目。包括铜钼矿选矿、开采和尾矿处理内容,其中地下开采规模为16.5万吨/年,年处理矿石达16.5万吨。

华岗矿业综合开发项目。 矿区面积0.1平方公里,购置矿山锯、铲车、 勾机、运输车等设备50台套及配套设施,计划年开采石材荒料20万立方米,预计产值1.2亿元。

银岗矿山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位于天岗保林村,开发矿山一座,矿区 面积0.123平方公里,主要开采花岗岩,购置矿山锯、铲车、勾机、运输 车等设备70台套及配套设施,计划年开采石材荒料20万立方米,预计产值1.2亿元。

铭吉石材加工项目。 占地2.4万平方米,新上大锯15台及配套设备,年产石板材3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2100万元。

鑫明矿山综合开发项目。 年计划开采石材荒料1.6万立方米,新购置 矿山锯、铲车、钩机、运输车等设备30台套及配套设施。实现产值2000万元,税收200万元。

建江石业高端石材加工项目。 该项目拟占地8.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8万平方米,新上塔锯30台及配套设备。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生产板材100万平方米。

华善高端石材加工项目。 该项目拟占地4.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 万平方米,新上塔锯20台及配套设备。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生产板材70万平方米。

东发高端石材加工项目。 占地9.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新上塔锯45台机配套设备。年可生产板材160万平方米。

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高端石板材加工(三期)项目。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设高端石材加工厂、板材加工厂3家。

全福矿业玄武岩探矿、采矿项目。 项目位于白石山镇琵河村,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主要开采玄武岩,年开采量50万立方米。

四、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 8户,实现产值10亿元。力争到2035年培育产业规模达50亿规模。

发展重点: 密切关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前沿技术及工艺的 新突破,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及其配套的新材料,努力打造成新能源新材料综合性产业基地。

大力推进秸秆发电。 充分发挥蛟河良好的生物质储备优势, 以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为依托,全力推进新能源相关项目建设。 支持凯迪绿色能源争取国家补助资金,及时解决企业运营期间遇 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扩大发电量。扶持守庆新能源围绕秸秆能 源化利用、燃煤锅炉改造等关键技术,形成系列化产品和规模化 生产能力。加快推进洁净煤能源公司发展,打造洁净煤生产加工基地。

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成立蛟河抽水蓄能电站专项小 组,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建设工程,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积极发挥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配合蛟河风电运行,为东北电网提供网间优势互补。

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 依托吉电股份、国网新源公司、唐山 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资源换产业,大力推进光伏发电产业招商,科学有序推进新能源规模化发展。

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 着力引进二氧化硅轻质高强板、镍矿 产品等一批科技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项目。扶持松江管道开展 新产品研发,支持松花湖管业等企业推进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专栏4新能源新材料重点项目

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总投资70亿元,总装机 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

天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总投资71亿元,装机容量100 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25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

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总投资2.2亿元,装机规模5.12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7500万千瓦时。

蛟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占地4.6万平方米,建设 一座日处理500吨的固废综合处理厂,包括1台500吨/日国 产二段式机械炉排炉、1台中温中压余热锅炉和1套8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年可发电5027万度。

第四章 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蛟河新区和天岗园区“双核心”作用,结合自身产业 发展特点,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分工,双核心齐头并进,打造集聚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

蛟河经济开发区。 围绕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加快新区创新 产业园建设,推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 努力打造“现代化医药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全面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长白山特产品 精深加工产业,增设蛟河经济开发区奶子山产业园区,培育畜禽规 模化养殖、工业加工两大功能,争创全省产业示范园区,建成市 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 园区功能,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大力开展“质量兴区、名牌兴业” 活动,加强企业管理和服务,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 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努力提高企业 经济效益。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利用各种方式开展融资工作。强化 软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持续增强服务功能,营造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

做强医药健康、长白山特产加工和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在 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培育升级医药健康产业,改造提升 特色食品加工业,提质壮大装备制造业。推进苏州医工所医药健康产业园发展,助推一批医药健康、医疗器械项目落地建设。争创全省产业示范园区,建成市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到2025年,园内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户以上,规模工业产值突破30亿元。

天岗石材产业园区。 对标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按照“集群 发展、园区承载”的思路,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引导石材产业向 生态工业转型,打造绿色循环石材产业升级版,通过合理化开采, 废物利用等手段,实现“资源一产品一再利用”的循环过程。推进石 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构建“东北亚石都”为目标,全力建设绿 色、低碳、循环的百亿级石材产业小镇。依托“互联网+”,赋能园 区安全、管理、经营和服务环节,努力提升园区通信网络基础设 施建设水平,打造管理数据化、应急主动化、设备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的新型智慧园区,形成蛟河市极具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

立足产业基础,按照集群发展、园区承载的思路,促进产业 提质升级,加速产业项目和优势要素聚集。引导石材产业向生态 工业转型,引导石材产业进入“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合理化开采, 废物利用等手段。对产业链接进行全过程把控,通过产业转型或 重组,推动整个园区体系达到最优化。鼓励企业引进新技术,调 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中国北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 套最完善的石材产业园。到“十四五”末,园内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6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亿元。

第五章 重大工程

“十四五”时期,蛟河市将大力推进“五大工程”,为建设工业强市、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实施规模工业壮大工程

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控减量、保变量”工作思路,发挥新 区、天岗园区等园区承载能力,推动传统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渗透到管理、生产、技术研发、市场 开拓等全过程,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依托信息化手段提 升内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培养个性的企业文化,引导树立 品牌意识,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大力扶持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平台,支持建设技术、研发、检测和设计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 新能力。“十四五”期间,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5 户以上。有效组织产需衔接,加深对外交流、产品推介,有效开 拓市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引进知名咨询服务公司设立分 支机构,鼓励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开展定制化服务,

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动力保障。

二、 实施小微企业倍增工程

坚持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市场主体生成,继续规范省级创业 孵化基地建设,注重培育打造其他创新创业场所。保障人才智力 支撑,实行宽松的人才政策,支持人才自由流动和兼职兼业;引导构建激励导向的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支持推动校企实现无缝对接。落实乡镇街区属地责任,配备联络员,适时组织“双创” 培训,给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支撑等服务;从 产业突破入手,支持打造特色小镇,努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鼓 励乡镇小微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制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梯队计划, 加大对小微型企业培育、协作配套、科技创新等方面扶持力度。支持发展灵芝、野山葡萄、黑木耳、粘玉米等农业特色产业,努 力发展长白山黑牛、梅花鹿、林蛙等特色养殖业。坚持“个组社、 社转企、企升规”升级路径,引导农民个体牵头组建村级合作社 突破1000家,支持合作社扩大规模集体办企业,聚焦天岗石材 产业发展方向,强化生产加工、矿山开采等八大功能,打造全产 业链融合发展,扶持有潜力企业发展壮大晋升规模工业。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个转企”200户,“企升规”20户。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 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健 全企业诉求、处理、反馈制度,畅通民企参政议政渠道,积极培育 和发展特色商会组织,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鼓励、支持、推动 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 提高政策获得感、投资安全感和办事便捷感。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典型,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企业 家申报省级、吉林市级各类评选活动,打造优良民营企业创业创新 发展氛围。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加强对企业家优质高效务实服务,建立健全帮扶企业家的工作联动机制。

三、 实施项目建设增量工程

深入研究国家、省、吉林市产业政策导向,密切关注全国医 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有效信息,依托科技孵化平台 成果转化、重大产业链缺失环节招商引资等路径,谋划一批延链、 强链、补链、建链类产业项目,论证储备一批产业链条长、关联 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项目。借助先进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 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与成功率。坚持“零地招 商”思维,把盘活半拉子工程作为招商的主攻方向,支持采取嫁 接、转让、兼并、租赁等方式,精准对接,实现共赢。全力盘活 阳光钢琴、龙士达、特辑食品等重点10户“双停企业”、半拉子 工程,全面激活闲置资源。注重招商引资实效,不断创新招商引 资方式方法,加大实施产业链招商力度,坚持引资、引智、引技 并重,重点围绕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石材和长白山 特产品加工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提高园区与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切实做好信息交流、人才互通、技 术对接、成果共享等工作;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头雁”引领作用,紧 盯“京津冀”"上广深”江浙沪"等重点地区,积极参加“东博会”吉 商大会”等省、市大型经贸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石材高峰论 坛”“红叶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力推介蛟河区位、特产、交通等优势,力争更多高质量项目落户蛟河。着眼于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最大限度放宽投资准入机制,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 审批、核准的范围;对引进项目坚持综合评价制度,对项目进行充 分论证,确保落地项目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持续完善招商引资 优惠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激励 和奖励办法,坚持履诺践诺,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优质营商环境。

依托现有玄武岩矿资源,支持鼓励有规模的国有企业进行投 资,培育一批玄武岩纤维及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企业,结合 航空重点产业项目和丰富农业资源,积极引进玄武岩纤维无人机 制造、农业大棚生产线等项目,从政策争取、项目建设等方面抓 好服务,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实行领导挂帅,高位推进蛟河 抽水蓄能电站、航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五年开工超5000万元 项目5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2个、超10亿元项目3个、超50亿元项目2个。

四、 实施金融服务助推工程

完善金融机制。建立银行业指标监测分析机制,掌握分析金 融业发展现状,准确研判,定向指导。建立完善金融联系会议制 度,定期研究蛟河市经济金融形势。引导银行机构主动作为,加 快金融产品“增量拓面”,拓展融资渠道,增加信贷资金投放规模, 加大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产品研发等方面信贷支持力度,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搭建政银企保交流平台,鼓励发展信用共同体,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项目推介会,提升信贷成功率。支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引导企业通过股权抵押、转 让、风险投资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指导拟上市企业完善要素 要件,帮助协调化解具体困难。利用多种渠道,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实现企业协调融资5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形成对 债券、信贷、股票、基金、保险等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指引, 鼓励银行构建标准增信融资体系,将标准水平纳入全市企业信用 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支持资金流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 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新动能领域,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 村金融服务。构建绿色金融合作平台,加强保险公司、保险资产 管理公司与全市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五、 实施环境建设保障工程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下放审批和许可事项,全面实施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全面保障公平竞争, 夯实优化发展软环境建设。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商事 制度改革,建立投资审批“绿色通道”。实行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 企业制度,树立亲清政商关系。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发挥工商联 作用,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推动域内企业家深度交流、深化 合作、资源共享。实施企业家素质跃升计划,共同打造“蛟商” 名片,凝心聚力促发展。加快完善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组织政策宣讲培训,将好政策、好措施 及时传递到企业中。构建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发挥软环境社会 监督员作用,围绕窗口服务、行政执法、涉企收费等领域,开展营商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严格督查考核

围绕医药健康、长白山特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矿产建 材等重点产业,设立促进发展工作组,医药健康业由市场监督管 理局牵头负责,长白山特产品加工业由新区牵头负责,新能源新 材料由市发改局牵头负责,矿产建材业由天岗园区负责。各牵头 单位以落实“五项举措”、细化“五个清单”为抓手,统筹推进重点 产业发展,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加强督查考核,制定工业经济高 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把工业发展同各部门工作考核紧密结合起来,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把规划中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列入部门、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对各乡镇街(区)、各部门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督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二、 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配套措施

强化基础建设,加快构建路网、水网、电网、环保等基础设 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工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园 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改善工业发展

的基础条件。重点抓好新区、天岗园区等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统筹协调全市工业用地指标,加强 国土空间规划控制和用地政策引导,加强用地保障,统筹安排全 市工业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 提高工业供地率。加大对低效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逐步分解盘活存量用地指标任务,深挖产业用地潜力。

三、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提出的各项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目 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支持资金。充分发挥政策导向 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医药健康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绿 色石材、长白山特产品加工业。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力度,调 整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服务体系,通过有效整合各种服 务资源,努力满足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 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制定《蛟河 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开展工商注册、公章刻制、项 目备案、规划初审等全流程跟踪服务,开展中小企业注册、审批、 登记绿色通道,鼓励投资兴业、项目建设,全面为工业企业打造 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 境,持续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缩短办事时限。全 面加强蛟河市政务网建设,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 到100%,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率达到100%。市乡两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可办”率达到100%。

四、 积极招商引资,深化招才引智

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云招商等多管 齐下的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好“东博会”“进博会”等国内外大 型展会平台,持续开展好“石材高峰论坛”“‘蛟商大会”等重点活动, 不断吸引知名企业来蛟投资,塑造蛟河特色品牌。搭建蛟河籍企业家互动平台,鼓励吸引蛟河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进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估体系,探索 建立“企业需求+高校院所”的引才机制,大力引进一批“候鸟式” 急需人才。着力发现、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的 激励机制,鼓励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产业工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创业创新。

五、 强化安全生产,加强污染防治

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建立事故隐患台账与 隐患治理台账。认真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全面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深入排查和消除煤矿、非煤矿山、 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燃气、旅游、消防和人员密 集场所、农用车载人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认真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做到“三个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扎扎实实做好安全 生产各项管理工作,坚决杜绝违规作业和违章操作,确保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大力推进污染源头控制,加大工业减排力度,促进工业企业 全面达标排放,加快实施生活、农业、交通源污染综合整治。加 强工业节能改造和环保设备更新、系统能源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 扶持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发展推进工业重点领域节能,构建蛟河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