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国网风光储示范基地启用仪式,并对我国新能源建设提速和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肯定。随着电视画面的切换,该示范基地的核心利器——两台50Mvar调相机也映入了观众的眼帘,这在普通观众眼里或许也就是基站内部设备,然而对上发员工而言,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上发出品”。自豪感升腾的同时,过往的不寻常经历仿佛就在眼前。
项目急迫程度十分罕见
相对火电项目24个月的交货期,调相机项目普遍存在“短、频、快”现象,交货期一般在半年左右。然而,国网张家口项目要求是当年立项、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假如沿用之前的6到8个月交付,显然不能满足项目需求。对此,上发自合同落地后,迅速建立了由部门领导牵头,销售、执行、技术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全方位协助项目快速推进,并如期达成了交付节点。
而这之后的调相机现场安装调试,从12月初开始安装到并网,仅用了20余天时间。这一“神速”的背后,是现场服务人员冒着零下30℃的严寒,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全力奋战的结果。最终,两台机组分别于2022年12月27日和29日相继并网投入运行。有力支撑了该示范基地率先成为全国首家实现“新能源+储能+调相机”模式的新能源场站。
业主维保项目主动找上门
事实上,在该项目基建过程中,上发的供货能力、现场服务人员专业素养以及协同能力等,都给业主留下了良好印象。也就是从那时起,业主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项目投运后不久,业主就主动找上门,希望上发能承接风光储调相机运维项目。
上发项目团队获悉业主的意愿后,及时安排了销售人员上门对接,详细介绍了上发运维技术方案和运维经验。之前的“印象分”再加上此次的“方案分”,不出意外,维保合同大概率会花落上发。果不其然,就在日前,国网宣布上发中标冀北风光储基地50Mvar调相机一年的运维项目。这一重要合同的签署,不仅符合当前国家发展趋势,更为上海电气转型战略规划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上发看来,通过为冀北风光储基地提供专业的运维服务,上海电气将积累更多的技术经验和市场认可度,为未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该项目的顺利中标也展示了上海电气在技术研发、工程实施和运维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上海电气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和更优质的服务。
口碑也源于多年的深耕
尽管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不到一分钟,上发调相机研发团队的一名员工形象地称之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上发早在2015年就着手开展新一代调相机研发。其中2017年率先落地的是应用于特高压输电领域的300Mvar集中式调相机,已在国网多个特高压换流站成功投运,赢得了国网的高度认可。自2019年起,伴随国内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技术团队充分聚焦市场需求,立足创新,开展新型分布式调相机的研发。2021年5月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50Mvar级整体真空压力浸渍(GVPI)分布式调相机,所有技术人员秉承“没有标准就创造标准”的要求,最终形成十大技术创新成果,参与了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并于2023年3月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权威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上发技术研发团队不断攻坚克难,成功开发了10Mvar、20Mvar、30Mvar等系列分布式调相机,并提出分布式调相机岛的系统解决方案,得到了市场端的高度评价。
在上发调相机团队成员看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的这则新闻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表明了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是国家战略布局,也是“双碳”目标落地的“优选项”。上海电气已然在这一领域成为了领跑者,未来的发展空间一定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