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以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嘱托,聚焦自治区走深走实“科技兴蒙”之路部署,集团公司树牢“科技兴安”战略,紧紧围绕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开展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攻关,为电网安全保驾护航。6月末,记者走进位于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的电力科技园区,感受科技创新为电力安全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
科技下沉 专注设备安全试验
“呲啦”声响,电弧攀爬,一串取自乌海重污秽区输电线路的绝缘子串在雨淋受潮、126千伏机电负荷条件下,内部劣化发生闪络放电。随着爆炸声响,绝缘性能丧失,绝缘子串报废。这是“高压试验大厅”内,实验人员开展的绝缘子串受潮表面爬电试验,为绝缘子串污闪与防治提供参考。
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铁船上浮”、风筝线触电等一项项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科普了生活用电中蕴含的原理、安全用电和防止触电等知识。实验室分为高压试验大厅、电气性能专项实验室和车载移动实验室三部分,主要用于高电压及绝缘专业科学研究和设备缺陷诊断等。作为内蒙古地区该学科方向唯一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022年被授牌为“中国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结合电网生产实际和科研发展规划,开展电气设备配套试验,护航电网安全。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一对重11.6千克的玻璃绝缘子连接金具在260千牛的拉力下断裂,玻璃绝缘子完好无损。这是电气性能拉力试验室开展的绝缘子机械破坏试验。
“机械破坏负荷试验主要用来判定绝缘子元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我们给它不断加力主要是测试绝缘子元件‘自爆’前所能达到的最大负荷。”通过这一试验,研究人员能够精准掌握各种批次的玻璃绝缘子炸裂“零值”,以检定电网设备物资质量,确保设备“零缺陷”入网。
近年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实验室累计开展30余项技术攻关创新工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行业奖27项,集团公司科技类奖励16项,为公司系统设备运检提供了坚强科技支撑。
聚焦创新 技术赋能护航发展
除了绝缘器材,一只只默默计量的电表也历经“严寒酷暑 雨雪沙尘”等50余项性能检定。走进电能表入网检测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灵巧的机器人手臂,伴随着电力工人在后台操作确定后,自动化立库开始启动,电表也由机器人整齐划一地放置在托盘上,由国际先进的输送系统博世线运送到指定位置进行各项功能检测,整个过程都由总控平台调度完成。
这一自动化检定流水线周期由原来的人工检测最长90天缩短至最短35天,大幅度提升了电能表入网检测效率、缩短周期,确保了设备检测精准度。
该系统是全国首条电能表入网自动化检定流水线,包括物料输送系统、机器人上下料系统、自动检定系统、生产调度平台等功能模组,具备全自动检定、关键作业环节实施监控、运行过程无人工干预等特点,可承载单相、三相电能表年180余批次的入网检定能力,为全面提升电力营销服务水平和电能表计量公信力提供了高技术支撑。
作为内蒙古电力科技创新“排头兵”,电科院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打造科技攻关团队,加快实验室和试验设备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培育转化,切实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支撑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室(内蒙古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实验室,科技立项、成果奖项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探索前沿 解决安全生产难题
在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正通过球头连接金具疲劳寿命可靠预测模型,对球头挂环疲劳断裂原因及机理进行研究。作为公司级科技创新项目,该项研究对提高球头连接金具的安全系数、改善球头连接金具的疲劳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对连接金具等材料进行可靠性评价及失效分析是电科院金属所的重要职能。今年以来,金属所共完成150个批次、574个试样的综合类检测工作,完成323个批次969个试样的入网材料检测工作,完成失效分析70例,为提升电网设备金属部件的可靠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
“为提升蒙西电网设备的腐蚀寿命,去年我们还构建了涵盖蒙西地区全部盟市的腐蚀数据库,绘制了蒙西电网设备材料环境腐蚀等级分布图,实现了电网工程在不同腐蚀等级环境下的差异化选材及防腐设计”,金属所科研人员对已经获得6项国家专利的创新项目介绍。这一项目为运维检修人员有针对性开展腐蚀防护及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并解决了生产一线面临的金属部件锈蚀后承载力下降的问题。
依托多项前沿研究技术,近五年,电科院金属所先后获得中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奖3项、电力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5项、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行业协会职工创新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5项,为提升电网设备抗风险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科技兴“安”,创新强“安”。6月底,集团公司成立科技创新部和科创中心,着力实施科技兴电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公司上下将坚持科技赋能为安全生产“增效减负”,稳步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蒙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