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高水平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编者按: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期,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确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中国电力公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 高水平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下)

2023-03-30 10:12 来源:中国电力 作者: 国网能源院

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

高水平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编者按: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期,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确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中国电力公众号“智库同期声”栏目邀请到国网能源院孙艺新、柳占杰、王智敏、刘睿、刘键烨等专家结合能源电力数字经济研究领域的相关议题,以“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高水平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为主题,分上下两期从不同角度对《规划》进行分析解读。

刘睿

加强对数字社会新风险的预警防范

《规划》系统地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基本原则、目标与框架,也强调了要筑基础、强能力、优环境,这一方面是对全局思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而且很难,在建设过程中也将会面临很多新风险。一是警惕社会层面的“数字鸿沟”扩大导致城乡矛盾激化。《规划》在建设基础中提出了“将保障网络基础设施空间需求纳入国土空间布局,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中推进基础设施协同部署、资源共享。”从目前来看,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和程度已然存在一定差距,而随着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经济差距将与技术差距叠加,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出现,或将导致“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深化城乡二元结构。二是防范数字技术中的价值观偏差。王文广等人在谈及GPT-4技术时指出“在文化入侵、人才虹吸、话语权塑造叙事、个性化定向队徽等诸多方式同时进行,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摧枯拉朽。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这种力量和速度可能超乎我们既有的想象。”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技术从传递价值观向着输出价值观转变,而这种价值观是由原始训练数据和算法决定,这为西方国家输出价值观提供了技术便利,也将加固他们的话语优势,对此既要加强防范,也要做好对外输出的准备,同时要做好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三是注意相关公共政策的缺失。随着数字化全面铺开,技术充分融入生活,新的社会形态也将出现,尽管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是国别之间的数字差距较大、国内社会层面的数字素养参差不齐,技术入侵、伦理失范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亟需健全公共政策,加强规范,做好引导,为数字社会稳定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刘键烨

电网新型基础设施大有作为

《规划》擘画了数字中国建设蓝图,对能源电力企业提出了两方面需求:一是在能源电力方面,需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数字化转型发展世界样板”,“加快关键软件研发应用”“建设源网荷储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二是在行业企业方面,需要“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开发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引导重点企业率先实现低碳转型”“推进企业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重点推进‘双化协同’转型”。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全局中,能源电力行业有必要更加提升全局站位,做好和保障好数字中国建设的“能源、电源、数据源与算力-智力源”。一是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治理。以数字化推动电网基础设施与能源电力大数据的跨领域跨行业联通、畅通、融通与赋能,发挥数字技术、数字网络、数字空间在数字应用方面的支撑作用。二是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将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与能源电力市场需求统一起来。对内强化数字化转型对电网经营质效的提升,对外加强电网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赋能。三是更好地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发挥信息监测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整体安全的预警作用。对内实现自身安全运营情况监测,对外拓展能源监测网络辐射范围,强化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关联认知,及早规避能源安全风险传导。四是更好地支撑产业行业发展。发挥链长作用服务能源电力产业链供应链转型,为能源电力供给侧、消费侧等不同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共同破解能源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五是更好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针对储能规模化应用、低压配电网加速有源化、虚拟电厂、电动汽车等新业态新场景,运用数字化技术重构电力系统的技术支撑,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全环节广泛互联互通、全局协同计算、全域在线透明和智能友好互动。

专家介绍

刘睿,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初级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国际传播、能源数字经济等研究工作。参与多项社科项目,参与或主持多项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咨询项目、科技项目。

刘键烨,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中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数字经济投资评估及优化等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9篇,曾多次参与国家、省部及央企横纵向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过商务部发展成果三等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