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过半的电能来自于煤电,因此电力消费的碳排放较高。终端用能部门的降碳进程离不开电力供应的低碳化发展,而绿电交易的推出,则在供需间搭建起了一条低碳共赢的桥梁。自2015年中央明确提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后,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2021年以前,我国对风电、光伏发电实施标

首页 > 配售电 > 电力交易 > 评论 > 正文

推动绿电交易 要找好着力点

2023-02-27 09:26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陈艺昕

我国过半的电能来自于煤电,因此电力消费的碳排放较高。终端用能部门的降碳进程离不开电力供应的低碳化发展,而绿电交易的推出,则在供需间搭建起了一条低碳共赢的桥梁。

自2015年中央明确提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后,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2021年以前,我国对风电、光伏发电实施标杆电价补贴与电网全额收购的扶持政策,电力交易并未涵盖可再生能源发电。2021年6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通知,新建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将不再获得补贴,实行平价上网政策。为了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新能源的增量建设,加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发展,绿电交易应运而生。

作为电力市场的一个全新品种,绿电交易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特指电力用户或售电公司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同步开展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绿证认购交易。在“双碳”目标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低碳发展,消费绿电为企业带来的减碳价值推动了这一市场的快速发展,绿电单月交易电量从市场启动之初的2.5亿千瓦时增至目前的61.5亿千瓦时。

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是企业减碳的一大途径。参与绿电交易意味着企业从消费高碳排放的煤电转向低碳排放的绿电,降低了企业生产耗电所带来的碳排放。相比自建自用分布式风电和光伏,绿电交易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大规模地使用绿电,企业通过与大型新能源电站交易,可以实现百分百的绿电使用,大幅降低企业的碳排放。

“双碳”背景下,无论是龙头企业为履行减碳承诺,还是上市公司为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绿电消费都是企业的优选。目前,活跃在绿电市场的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巴斯夫、宝马等跨国公司,也包括太原钢铁集团、万国数据等企业。

除上述大型企业之外,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也需要满足国外客户对绿色制造与产品碳足迹日趋严格的要求。绿电的使用可以降低产品的碳足迹,在帮助这些中小企业提升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减少了因高碳排放带来的贸易风险,并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由于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市场化项目占比还较小,且多数集中在西北部地区,企业想要购买绿电需要通过当地电网公司或售电公司帮助对接撮合发电企业,如果本省内没有符合条件的绿电企业,还涉及到协调跨省的绿电输送问题,企业因此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如此高的门槛导致大多数有意愿参与交易的企业仍在观望。通过跨国企业与工业园区这两个着力点,可以带动更多的企业消费绿电。

比如,在跨国企业的供应链模式中,一些跨国企业在绿电交易方面早有实践,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企业除了实现自有生产基地的绿电覆盖之外,还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对供应商提供绿电交易的帮助。例如,宝马集团通过供应商培训的方式分享绿电交易经验与资源。此举不仅能帮助自身实现产品全价值链碳减排,还能培养更多国内企业绿电消费的能力。

我国90%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与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鼓励跨国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带动更多中小企业消费绿电,可以有效扩大绿电消费规模。

又如,在工业园区模式中,工业园区承担着地方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重任,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最集中的区域,园区的低碳属性越来越受到入驻企业的关注,甚至有企业希望通过入园用上平价绿电。已有工业园区敏锐地把握住机遇,通过与供电公司签订绿电采购协议,在打造零碳工业园区的同时满足了入驻企业消费绿电的需求。2022年11月出台的“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更是为消费绿电的园区企业减少了拉闸限电的风险,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可见,以工业园区为主体进行绿电交易,可以实现园区与企业的共赢,一方面可减少企业消费绿电的成本与限电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园区吸引优秀企业入驻,甚至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绿电交易为企业提供了主动获取低碳电力的选择,在目前的政策下,企业应充分认识并把握绿电消费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潜力。在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绿电交易的同时,还需加快解决跨区资源的协同利用与市场信息披露不足等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需求侧各类用能主体的力量,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的低碳转型。

(作者供职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