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技术投资,对能源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济增长表现为实物的增长、价值的增长和人口的增长,其过程就是经济要素在经济单位和地区之间的流动和累积。其变化也反映为投资和收入的变化,即经济增长实质上是投资和收入的函数——投资直接推动了增长的开始,而收入则间接影响着增长的需求,两者相辅相成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方向和速度,这就是乘数原理的基本作用。
带动经济增长
CCUS包括碳捕集、碳运输、碳利用和碳封存等多个技术环节,各个技术环节都与工业生产活动紧密关联,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产业有50多项。
碳捕集指的是利用吸收、吸附、膜分离法和富氧燃烧法等技术将碳从生产设施中分离并捕集的过程,通常与高碳排放设施结合,如燃煤电厂、石油炼化厂、水泥厂和钢铁厂等。这些产业都需要利用碳捕集技术来降低自身的“高碳性”。CCUS投资既能够发生在现有高碳排放设施上,通过旧项目改造的方式将碳捕集安装至生产设施上,实现生产“低碳性”;也能够发生在新建高碳排放设施上,建设包含碳捕集能力的新项目。
碳运输指的是通过管道、罐车和船舶等方式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输送至碳利用或碳封存的场所。由于碳捕集和碳利用与封存基本上不在同一个地方,碳运输环节是CCUS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与水泥厂、钢铁厂和物流行业有关。水泥厂与钢铁厂为CCUS投资建设适合的运输管道提供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物流行业则是在管道运输无法发生或运力不足时承担运输碳的角色。
碳资源化利用指的是将碳作为原材料生产其他工业、食品或化工用品。工业化应用是目前二氧化碳的主要应用方向,应用范围比较广且要求纯度相对低,包括被用于制作消毒剂、植物生长刺激剂和充当焊接保护气等。食品行业应用规模比较小且要求纯度相对高,能够被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啤酒添加剂、充当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惰性保护气体,以及食品运输中的冷冻气体等。化工应用目前受到二氧化碳运输与仓储的限制而方向有限,主要被用于生产尿素、二氧化硅和晶体碳酸钙等化工品。目前,碳资源化利用需求量较小。
碳地质封存与地质利用指的是将二氧化碳注入深部地质储层封存,如煤层、油气层和咸水层,并可以实现驱油和驱气的目的。碳地质封存能够使得过去被遗弃的油气田重新找到用武之地,而碳地质利用能够提高石油、天然气的采收率,增加油气开采效率。目前,大部分捕集的二氧化碳用这种方式储存。CCUS的投资直接推动这些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第一轮拉动;而这些产业的增长又需要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的支持,因而产生新一轮的经济拉动作用。如此循环传导,CCUS的乘数效应拉动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
拉动多轮就业
CCUS作为一项跨部门、跨领域的大规模技术投资,可通过直接、间接以及引致三种方式创造就业岗位并提高就业质量。
最初,CCUS技术使得煤电、油气、钢铁、水泥、生物质能等目标产业短时间内发展有所保障,生产规模和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增长,对就业产生第一轮直接拉动。
随着CCUS技术的规模化部署,可通过上下游产业的交易间接创造就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制品、金属等加工业和制造业。这种乘数效应在经济集聚效应强的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并由于就业人员的收入增加,迅速产生对餐饮、起居、交通、医疗、教育和商业服务等各类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需求,从而在服务业部门产生新一轮的就业拉动作用。
如此循环传导,大量的企业或地方政府会通过技术转让或模仿等途径部署CCUS及相关技术,企业数量与产量的增长促使CCUS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断衍生出新的专业化生产工作,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
提升产品竞争力
随着全球碳中和的不断推进,“控碳”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政策性壁垒,碳排放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CCUS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作为一种新兴且具有前瞻性的减碳技术,CCUS不仅能够实现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还能与氢能、生物质能等实现耦合,有效拓展清洁能源的应用空间,在国际贸易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还有助于拉动上游产品需求,并为下游产品低碳转型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持,形成新一轮的竞争优势。
CCUS的投资同样具有挤出效应,即政府投资的增加所导致的私人投资的减少。一方面,CCUS的投资直接增加了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行业间的就业乘数效应并不一定为正,如制造业就业机会的增加会提高城市的总体工资水平,进而抑制其他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对其他行业的就业程度产生了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在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更为显著。
CCUS作为平衡减碳与保供矛盾关系的关键技术手段,不仅有助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还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综上所述,CCUS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三方面:第一是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第二是拓展和延伸了低碳技术产业链,通过直接就业、间接就业、引致就业三种方式,逐步形成从目标产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多轮就业拉动,增加了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了就业乘数效应;第三是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清洁固碳,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和外贸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立足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国情,考虑CCUS的社会效益或将成为制定有效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需要引起深思。
【作者: 梅应丹 刘琦 姜大霖 梅应丹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刘琦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大霖系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能源市场分析研究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